引言 1
上编 理论的价值与意义 4
第一章 接受美学在世界的崛起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4
一、接受美学在世界的兴起 4
二、接受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6
三、接受美学的哲学基础 9
四、接受美学的理论来源 11
第二章 接受美学的“史前阶段” 15
一、外国的一些艺术接受思想 15
二、我国有关读者接受的论述 21
第三章 接受美学的基本原理 30
一、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 30
二、伊瑟尔的接受美学理论 36
三、瑙曼的接受美学理论 38
四、苏联的艺术接受探索 40
第四章 接受美学的理论贡献、启示意义和历史局限 44
一、接受美学的理论贡献 44
二、接受美学的启示意义 46
三、接受美学的历史局限 50
一、文学作品的价值:客观的?主观的? 53
第五章 从接受美学看文学作品的价值及其实现 53
下编 实践的生机与活力 53
二、文学作品价值的创造者:作者?读者? 54
三、文学作品的价值:单一的?多元的? 58
四、文学作品的价值:变化的?恒定的? 69
第六章 从接受美学看艺术作品的意义 72
一、对作品意义的新理解 72
二、作品意义的来源 74
三、作品意义的形态与层次 77
一、起落消长的具体形态 82
第七章 从接受美学看作家作品评价上的起落消长 82
二、起落消长的原因所在 88
三、由此留给我们的启示 93
第八章 从接受美学看文学作品的艺术生命力 96
一、空白与充实的统一 96
二、满足读者与打破读者的统一 99
三、切合时代与超越时代的统一 101
四、表现共同的美感、揭示普遍人情 104
五、联想与启示 106
第九章 从接受美学看鲁迅小说的精神价值与永恒魅力 110
一、鲁迅小说的垂直接受与水平接受 111
二、从接受史看鲁迅小说的价值与魅力以及由此赐予我们的新发现 117
三、鲁迅小说在青年读者中的接受状况及我们所面临的任务 120
第十章 从读者的接受史看《子夜》的价值取向 123
一、《子夜》的原初接受 123
二、〈子夜》的历时接受 129
三、《子夜》的当代接受 130
第十一章 新时期十年《子夜》的接受研究述评 136
一、初期的开拓及吴荪甫的形象探索 137
二、理性的介入给作品带来的双重结果 143
三、对《子夜》艺术世界的探幽烛微 147
四、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认识《子夜》 150
五、重评意识:在焦灼与浮躁中走向倾斜 155
六、简短的结语 158
第十二章 巴金与青年读者 161
一、巴金属于青年 161
二、巴金作品与青年读者的精神联结 163
三、巴金赢得青年的主体原因 169
四、巴金作品的生命力及影响所在 172
第十三章 曹禺剧作的主观追求与观众的客观接受 177
一、《雷雨》——作者本意与观众接受意的背离 178
二、《日出》——接受中的和谐与误解 185
三、《原野》——接受中的否定与肯定 190
四、深刻的启示 199
第十四章 《围城》的三次接受高潮及其嬗变 206
一、第一次:高潮中伴随着误读、曲解和污蔑 206
二、第二次:对《围城》历史地位的关注 210
三、第三次:电视艺术的推动,持续不衰的势头 214
四、“优秀的作品是探不到底的” 220
第十五章 徐志摩对青年读者的魔力 222
一、对徐志摩的接受与评价概说 222
二、浪漫的情怀,诗化的生活 225
三、“爱,自由,美”三位一体的理想 228
四、优美的诗章 230
五、简短的结语 233
第十六章 从农民的期待视野看赵树理的大众小说 237
一、为农民想——对读者期待视野的适应 238
二、为农民写——视野融合的实现 241
三、赵树理在今天的意义及其评价 243
第十七章 从接受美学看中国话剧的历史与现状 250
第十八章 接受美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编 257
(代结束语) 265
后记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