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1
绪论 1
一、历史文献 1
二、历史文献整理的发展 5
三、历史文献整理的思想与方法 12
四、文献学与历史文献学 17
第一编 丰富的历史文献 23
第一章 历史与历史文献的兴盛 23
一、史书的形成 23
二、历史文献的增多与纪传体的创造 26
三、历史文献的繁富 30
四、史馆的确立与职责 36
五、编年体的完善与发展 41
六、类书、野史笔记的丰富和学案体史书 44
七、新型历史文献的出现 47
第二章 编年体与典制体史籍 56
一、先秦古史与早期编年体史书 56
二、《资治通鉴》及相关史书 60
三、纪事本末体和纲目体史书 65
四、典制体史书 67
第三章 纪传体史籍 72
一、《史记》与《汉书》 72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纪传体史书 75
三、唐修八史 82
四、五代、宋以来对正史的编纂 85
一、明以前各代对档案的收藏与利用 90
第四章 档案与方志 90
二、明代档案 94
三、清代档案 95
四、档案结集、民国档案与地方档案 98
五、方志 103
第五章 少数民族历史文献 107
一、蒙文历史文献 107
二、藏文历史文献 109
三、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和满文的历史文献 112
四、彝文、傣文历史文献 114
五、古突厥文、回鹘文和阿拉伯字母文字的历史文献 116
一、甲骨文献 121
第六章 新发现的历史文献 121
二、金文资料 126
三、简牍与帛书 128
四、敦煌遗书与吐鲁番文书的史料价值 134
第二编 历史文献的实证 141
第一章 历史文献实证的内容与方法 141
一、实证的内容 141
二、实证的材料与方法 147
第二章 早期的图书辨伪 157
一、先秦诸子的成就 157
二、司马迁对伪书伪说的考辨 158
三、王充 160
四、其他学者的成就 165
第三章 图书辨伪的发展 170
一、朱熹 170
二、洪迈、高似孙、宋濂与胡应麟等人的辨伪成就 177
三、姚际恒与崔述 182
四、顾颉刚与“古史辨”派 189
第四章 早期的文献校勘与考证 198
一、先秦儒家学派的成就 198
二、汉政府对文献的整理 200
三、魏晋南北朝政府对文献的整理 204
四、隋唐政府对文献的整理 209
一、宋明政府对历史文献的整理 213
第五章 历史文献校勘与考证的发展 213
二、洪迈与王应麟 218
三、宋明学者的成就 223
四、钱大昕、王鸣盛与赵翼 229
五、近代以来对文献的整理与出版 236
第六章 史书的辑佚与补阙 243
一、从《永乐大典》中辑佚 243
二、其他学者的辑佚 246
三、对《二十四史》的补阙 252
第三编 历史文献的解释 257
第一章 历史文献解释的内容与方法 257
一、解释的对象与内容 257
二、解释的方法 263
一、早期的史注 271
第二章 史注的兴起 271
二、《国语》、《世说新语》等书的注释 275
三、裴松之注《三国志》 279
四、《史记》三家注 283
五、颜师古注《汉书》 287
六、《后汉书》注 291
第三章 史注的发展 294
一、胡三省注《资治通鉴》 294
二、《战国策》注 300
三、史注的繁富 304
第一章 历史文献整序的对象与方法 315
一、整序的对象 315
第四编 历史文献的整序 315
二、整序的方法 323
第二章 史部目录的发展 327
一、史部目录的形成与确立 327
二、史部目录的发展 333
第三章 古代史籍专目 356
一、《史略》 356
二、《史籍考》 360
第四章 近代以来编纂的史学书目与索引 371
一、通史、断代史书目索引 371
二、人物传记资料书目索引 381
三、地理、方志与地方文献书目索引 387
四、有关其他历史文献的书目索引 398
附录:中国历史文献分类检索工具书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