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程长庚·“键户特室” 1
徐小香·“斗心眼”上的代沟 5
孙菊仙·“两面性格” 8
黄润甫·“心象雏形” 10
谭鑫培·升华“六合刀” 13
王长林·主动辞班 16
陈德霖·“时代风标” 19
陈彦衡·“大烟嗓子” 21
尚和玉·“两个奇怪” 25
齐如山·编排《嫦娥奔月》 27
杨小楼·“掐手指头” 29
萧长华·午夜挑灯修史剧 32
王瑶卿·“一字评” 34
郝寿臣·“洒收适度” 37
盖叫天·海派脸谱 40
金少山·“花鸟养我” 42
余叔岩·吊嗓子之程序 45
言菊朋·挑班碰壁 48
高庆奎·“再现”刘鸿声 51
陈寅恪·温馨一梦 53
胡适·“三段式” 56
侯喜瑞·“研究生活” 58
梅兰芳·“借景” 60
张彭春·第一位导演 63
周信芳·提倡“念做打唱” 65
刘海粟·彩笔绘流派 68
张伯驹·智取余叔岩 70
老舍·“妹妹”了的张飞 73
杨宝忠·珍惜“老胡琴” 77
许姬传·爱吊嗓子 80
尚小云·父母生来子女奴 83
荀慧生·一门花树 85
马连良·热衷“泡澡” 88
芙蓉草·晚年反串 91
俞振飞·周瑜舞剑 94
程砚秋·三次“打对台” 96
谭富英·“天生老实” 99
孟小冬·“社会贡献” 102
阿甲·洋乐队的功能 105
杨宝森·“痕迹”略探 108
奚啸伯·修改《范进中举》 111
新艳秋·“偷戏”漫想 114
翁偶虹·“他中有我” 117
李万春·好胜斗狠 121
叶盛章·面对“惩治教学” 124
孙盛武·“泥缝儿”的高手 127
叶盛兰·“把子说话” 129
裘盛戎·铜锤演架子 131
袁世海·难忘“烤肉宛” 134
范钧宏·1+1=1却又>2 137
李少春·两度“左右开弓” 139
张云溪·“南方的东西北方化” 142
张君秋·四季漫谈 145
李世芳·“小梅兰芳” 148
厉慧良·再造《钟馗嫁妹》 152
张春华·翻新念旧《三岔口》 155
后记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