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序 1
绪论 1
第一部分:思辨儒学的可能性根据 50
第一章 理论事实 50
第一节 言近而指远 50
第二节 从“持之有故”到“言之成理” 56
第三节 从历史到思辨 61
第二章 抽象 67
第一节 内而外 67
第二节 概念的回复运动 73
第三节 原理结构 79
第三章 共相世界 85
第一节 黑格尔的问题 85
第二节 蟒蛇吞象 91
第三节 “自藏”结构 96
第四节 个性问题 105
第四章 思辨运动 111
第一节 “鲁一变,至于道” 111
第二节 原理非“理” 115
第三节 方法论 123
第五章 体系 131
第一节 整全性 131
第二节 体系化 137
第三节 “具体共相” 146
第四节 原创意义 150
第六章 儒学的现代命运 160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60
第二节 契机与契理 167
第三节 膜拜团体 173
第七章 原理意识的“感通” 185
第一节 “感通”与回复性 185
第二节 意向性与意志 190
第三节 自由与原动 198
第八章 原理意识的知性衔接 203
第一节 从“抽象继承”说起 203
第二节 语境问题 209
第三节 象征与原理形式 213
第九章 原理意识的“开出” 220
第一节 “三统开出”的层次性问题 220
第二节 内圣与外王 224
第三节 机制与机理 230
第二部分:天道论 238
第十章 宗教是文明之母 238
第一节 “宗原应变” 238
第二节 宗教是什么的问题 248
第三节 宗教意识的多样性 256
第四节 宗教的精神本质 262
第一节 天的本质 274
第十一章 天与天命 274
第二节 天与宇宙 282
第三节 时间性与空间性的辩证关系 291
第四节 无限性的问题 303
第五节 天命的一般性问题 310
第六节 天命的证明问题 317
第十二章 天心:政治伦理之根据 325
第一节 天心与天智 325
第二节 天心与人心 335
第三节 自由问题 344
第四节 为政以德 352
第十三章 天智:政治法理之根据 365
第一节 “立于礼” 365
第二节 秩序化的本质 379
第三节 绝对的智慧 393
第四节 知天的问题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