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概述 1
第二节 流行病学 3
第三节 分类方法 5
第二章 病因、病机和组织病理学 6
第一节 病因 6
第二节 发病机制 14
第三节 中医对红斑狼疮病因病机的认识 17
第四节 组织病理学 19
第三章 实验室检查和有关功能检查 26
第一节 一般指标检查 26
第二节 免疫指标检查 29
第三节 其他检查 42
第四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 50
第一节 常见病的临床表现 50
第二节 皮肤病变 53
第三节 骨、关节、肌肉病变 61
第四节 心脏的病变 66
第五节 肺部的病变 73
第六节 血液系统的损害 83
第七节 消化系统的病变 88
第八节 神经系统的病变 94
第九节 精神障碍的病变 99
第十节 眼部症状 101
第十一节 内分泌系统的病变 101
第十二节 中医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及治疗 107
第一节 发病机制 124
第五章 狼疮性肾炎 124
第二节 病理及分类 125
第三节 临床表现 127
第四节 实验室检查 130
第五节 诊断标准 131
第六节 活动性和慢性病变的指数 132
第七节 治疗 134
第八节 中医对狼疮性肾炎的认识及治疗 141
第九节 疗效评定标准 146
第十节 预后、转归及预防调护 147
第一节 盘状红斑狼疮 150
第六章 其他类型红斑狼疮 150
第二节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162
第三节 水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168
第四节 药物性红斑狼疮 179
第五节 小儿红斑狼疮 188
第六节 老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193
第七节 深在型红斑狼疮 197
第七章 红斑狼疮与其他 204
第一节 红斑狼疮合并感染 204
第二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妊娠 209
第三节 以红斑狼疮为主的重叠综合征 215
第四节 抗磷脂综合征 220
第五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死亡与误诊 222
第八章 诊断标准、病情活动度标准、疗效标准 226
第一节 诊断标准 226
第二节 病情活动度标准 243
第三节 疗效标准 250
第四节 鉴别诊断 255
第九章 治疗 258
第一节 一般治疗 259
第二节 药物治疗 261
第三节 非药物治疗 286
第十章 中医治疗 294
第一节 常用的中药 294
第二节 代表方剂 311
第三节 常用中成药及单验方 334
第十一章 研究和治疗进展 341
第一节 实验研究 341
第二节 中医临床研究与治疗 347
第三节 新治疗方法 367
第四节 雷公藤在治疗红斑狼疮中的应用 381
第五节 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关系的研究 389
第十二章 临床经验集萃 392
第一节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 392
第二节 其他经验 425
第十三章 食疗、护理与预后转归 451
第一节 食疗 451
第二节 护理 457
第三节 预后及转归 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