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序幕——神秘的车队 1
第一章 清廷朝政的失衡 1
一、一个亲王之死 1
二、八旗权贵与汉族士大夫 8
三、南派和北派 11
四、最后的平衡招数 14
五、维新与反扑 17
第二章 失控的“洋人” 23
一、列强外交官 23
二、传教士们 28
三、冒险家们 35
四、国际地缘政治与“百日维新” 43
第三章 德国式的帝国的主义 47
一、争夺势力范围与多变外交风云 47
二、安治泰主教和德国的“全球政策” 50
三、德国的炮舰政策与胶州湾事件 58
四、巨野教案 63
三、中方的回应 65
六、清廷的困境与义和团的兴起 68
一、暧昧的意中关系 76
第四章 意大利的戏剧性表演 76
二、三门湾最后通牒的由来 82
三、萨瓦戈的“戏剧性表演” 89
四、中方的强硬态度 94
第五章 群情激愤的山东 102
一、义和团的起因 102
二、德军在山东的暴行 108
三、中国政府的态度 111
四、列强与山东 118
一、拳乱无碍大局 128
第六章 中外沟通的两大问题 128
二、公使团面面观 133
三、中外沟通的障碍 139
四、卜克斯事件 142
五、公使同盟的成立 144
六、中方的对策 148
七、第二次联合照会 152
第七章 威胁动武 157
一、俄国、日本与“传教国同盟” 157
二、列强的海军示威 162
三、清廷重申“曾国藩原则” 169
四、直隶义和团与神秘主义 175
五、警钟重鸣 179
第八章 通往冲突之路 186
一、荣禄将军为何不露面 186
二、“团练”的重提 190
三、涞水事件 195
四、公使联席会议 200
第九章 护馆卫队进京与剿拳政策的结束 212
一、“拳乱”四起的华北 212
二、护馆卫队问题 215
三、轻重缓急的决策 220
四、黄村事件 225
五、剿拳的终结 230
第十章 走向战争 237
一、清廷与义和团的有限合作 237
二、列强海军将领与公使的关系 241
三、远征计划的制定 246
四、中方的战争准备 250
五、杉山彬事件 255
第十一章 西摩联军何处寻 261
一、义和团与西摩联军 261
二、廊坊大战 267
三、“猎取拳民行动”——黑色星期五 271
四、大乱中的天津 280
第十二章 大沽之战——未宣布的战争 286
一、夺取炮台的决定 286
二、“杜士兰最后通牒”的真相 291
三、御前会议的争论 296
四、第一次天津战役 305
第十三章 驱逐洋人出京 311
一、中方的驱逐照会 311
二、东南互保的密谋 315
三、公使团的混乱 321
四、裕禄谎报军情 329
第十四章 克林德男爵暴死之谜 334
一、“大人死也!” 334
二、柯达士解释的质疑 337
三、恩海审讯实录(柯达士从中做了手脚) 340
四、非目击者的种种说法 344
五、克林德是如何被杀的 352
结论 357
资料来源 363
Ⅰ.原始资料 363
Ⅱ.二手资料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