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物农药概述 1
第一节 生物农药发展简史 1
第二节 生物农药的定义及分类 4
一、生物农药的定义 4
二、生物农药分类 5
第三节 生物农药的特点 8
一、专一性强,活性高 8
二、对环境安全 9
三、对哺乳动物及非靶标生物相对安全 9
四、作用方式特异 10
五、作用机理不同于常规农药 10
六、多种成分协同作用,产生抗药性较慢 11
七、开发利用途径多 11
八、种类多,开发潜力大,发展前途广阔 12
第四节 生物农药研究现状 12
一、具农药活性生物资源的筛选 12
(一)具农药活性植物资源筛选 12
(二)具农药活性微生物资源筛选 13
二、生物体农药 13
(一)动物体农药 13
(二)植物体农药 14
(三)微生物体农药 16
三、生物化学农药 18
(一)动物源生物化学农药 18
(二)微生物源生物化学农药 19
(三)植物源生物化学农药 20
第五节 生物农药产品及其应用简况 22
一、生物农药产品登记情况 22
二、生物农药的应用 26
结语 28
第二章 生物农药研发的一般原理与方法 29
第一节 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的程序与方法 30
一、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的一般程序 30
二、植物源农药的直接开发利用 30
(一)植物资源调查 30
(二)活性成分在植株中的分布 31
(三)活性成分的地域和季节性变化 33
(四)活性成分的稳定性 33
三、农药植物资源的间接开发研究 33
(一)有效成分的活性追踪 33
(二)有效成分分离与精制方法 34
(三)活性成分结构研究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35
(四)活性成分构效关系及分子设计 35
(五)生物合理设计 35
第二节 微生物源生物化学农药研究开发的程序与方法 35
一、生产菌种的要求和来源 36
(一)生产菌种的要求 36
(二)生产菌种的来源 37
二、发酵过程优化及后处理 37
三、微生物农药发酵的逐级放大 37
第三节 动物源生物化学农药研究开发的程序与方法 38
一、动物源生物化学农药的开发程序 38
二、动物源生物农药的仿生合成 39
(一)以动物分泌物或含有的物质开发农药 39
(二)利用昆虫所特有的激素提取或模拟合成新农药 39
第四节 活体生物农药研究开发的程序与方法 39
一、微生物活体农药开发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40
(一)病毒活体农药开发的一般程序 40
(二)细菌、真菌活体农药开发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40
(三)病原线虫活体农药开发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40
二、昆虫天敌的研究与开发 42
(一)昆虫天敌开发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42
(二)天敌昆虫的繁殖与利用 42
(三)天敌昆虫繁殖基地的建立及工厂化生产 42
第三章 生物农药的使用技术及存在问题 44
第一节 生物农药使用技术 44
一、充分认识生物农药的专一性和选择性,选择适宜的生物农药品种 44
二、把握好用药量和用药间隔期 45
三、确定适宜的防治时期 45
四、依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最佳的使用时间与使用方法 45
五、根据防治对象及施药条件选择适宜的剂型 46
六、规范配药、施药方法 47
七、科学混配,合理混用 48
八、因地制宜,灵活机动 48
九、安全储藏 48
第二节 生物化学农药使用技术 49
一、信息素 49
(一)诱捕法 49
(二)迷向法 50
二、昆虫激素 52
三、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 52
四、植物激活蛋白与壳寡糖 53
五、动物毒素 53
第三节 微生物农药使用技术 53
一、细菌制剂 54
(一)细菌除草剂的应用 54
(二)细菌杀菌剂的应用 55
(三)细菌杀虫剂的应用 55
二、真菌制剂 56
(一)真菌除草剂的应用 56
(二)真菌杀菌剂的应用 57
(三)真菌杀虫剂的应用 57
三、病毒制剂 57
四、昆虫致病线虫 58
第四节 天敌生物使用技术 59
第五节 植物源农药使用技术 59
一、植物源农药制剂加工 60
二、植物源农药应用技术 60
(一)应用范围 60
(二)防治对象 61
(三)施药适期 61
(四)防治效果评价 61
第四章 生物化学农药 68
第一节 昆虫信息素 68
一、主要林果类害虫性信息素 69
(一)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 69
(二)桃小食心虫性引诱剂 69
(三)苹果蠹蛾性引诱剂 70
(四)桃蛀螟性引诱剂 71
(五)桃潜叶蛾性引诱剂 71
(六)金纹细蛾性引诱剂 71
(七)葡萄透翅蛾性引诱剂 72
(八)舞毒蛾性引诱剂 72
(九)柑橘小实蝇性引诱剂 73
(十)地中海实蝇引诱剂 73
二、主要蔬菜类害虫性信息素 73
(一)小菜蛾性引诱剂 73
(二)甜菜夜蛾性引诱剂 74
(三)斜纹夜蛾性引诱剂 74
(四)小地老虎性引诱剂 75
三、主要大田作物害虫性信息素 76
(一)亚洲玉米螟性引诱剂 76
(二)棉铃虫性引诱剂 76
(三)棉红铃虫性引诱剂 76
(四)水稻二化螟性引诱剂 77
四、卫生害虫性引诱剂 77
诱虫烯 78
第二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 78
一、生长素类 79
(一)吲哚乙酸 79
(二)吲哚丁酸 80
二、赤霉素类 81
赤霉酸 82
三、细胞分裂素类 83
(一)羟烯腺嘌呤 83
(二)异戊烯腺嘌呤 84
四、生长抑制剂类 85
脱落酸 85
五、油菜素类 86
(一)芸薹素内酯 86
(二)丙酰芸薹素内酯 87
六、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 88
(一)三十烷醇 88
(二)水杨酸钠 90
(三)爱密挺 91
(四)混合脂肪酸 92
(五)腐植酸 93
第三节 糖类生物农药 94
一、氨基寡糖素 94
二、姑类蛋白多糖 95
三、几丁聚糖 96
四、葡聚烯糖 97
第四节 活性蛋白类生物农药 98
一、细菌源蛋白质生物农药 98
超敏蛋白 98
二、真菌源蛋白质生物农药 99
激活蛋白 99
第五章 微生物农药 101
第一节 微生物生物农药概况 101
一、微生物杀虫剂的研究与开发 102
(一)细菌杀虫剂 103
(二)真菌杀虫剂 103
(三)昆虫病毒杀虫剂 105
二、微生物杀菌剂的研究与开发 105
(一)细菌杀菌剂 105
(二)真菌杀菌剂 105
三、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与开发 106
四、昆虫病原线虫的研究与开发 106
(一)线虫的种类 106
(二)线虫的生活史 106
(三)线虫的规模化生产 107
(四)线虫的使用技术要点 107
第二节 微生物杀虫剂 108
一、细菌杀虫剂 108
(一)苏云金芽孢杆菌 108
(二)苏云金芽孢杆菌库斯塔克亚种 109
(三)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 110
(四)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 110
(五)苏云金芽孢杆菌拟步甲亚种 111
(六)苏云金芽孢杆菌日本亚种 111
(七)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δ-内毒素胶囊 112
(八)苏云金芽孢杆菌库斯塔克亚种δ-内毒素胶囊 112
(九)球形芽孢杆菌 113
(十)青虫菌 113
(十一)金龟子芽孢杆菌 114
二、真菌杀虫剂 115
(一)白僵菌 115
(二)绿僵菌 116
(三)耳霉菌 117
(四)蜡蚧轮枝菌 117
(五)多毛菌 118
三、病毒杀虫剂 119
(一)菜青虫颗粒体病毒 119
(二)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120
(三)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120
(四)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121
(五)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122
(六)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123
(七)小菜蛾颗粒体病毒 123
(八)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124
(九)蟑螂病毒 125
第三节 微生物杀菌剂 126
一、细菌杀菌剂 126
(一)蜡质芽孢杆菌 126
(二)枯草芽孢杆菌 127
(三)地衣芽孢杆菌 128
(四)多黏类芽孢杆菌 129
(五)荧光假单胞杆菌 130
(六)放射土壤杆菌 130
二、真菌杀菌剂 131
(一)淡紫拟青霉 131
(二)木霉菌 132
(三)绿色木霉 133
(四)哈茨木霉 134
(五)哈茨木霉与绿色木霉 134
(六)黑绿木霉 135
(七)厚孢轮枝菌 136
(八)寡雄腐霉菌 137
第四节 微生物除草剂 138
一、Pseudomonas gladioli 138
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139
三、Chondostereum purpureum 139
第六章 植物源农药 141
第一节 植物源杀虫剂 142
一、苦参碱 142
二、藜芦碱 143
三、茴蒿素 144
四、血根碱 145
五、印楝素 146
六、川楝素 148
七、异羊角扭苷 149
八、苦皮藤素 149
九、鱼藤酮 150
十、除虫菊素 152
十一、烟碱 153
十二、油酸烟碱 155
十三、百部碱 155
十四、茶皂素 156
十五、辣椒碱 157
十六、莨菪碱 158
十七、马钱子碱 159
十八、乌头碱 159
十九、蛇床子素 160
二十、狼毒素 161
二十一、闹羊花素 162
二十二、八角茴香油 163
二十三、桉油精 163
二十四、其他植物源杀虫活性物质 164
(一)松节油 164
(二)莰酮(樟脑) 164
(三)胡椒酰胺类 165
(四)四氢呋喃脂肪酸内酯 165
(五)苯并呋喃类 165
(六)三噻吩及炔类 165
(七)鬼臼毒素类 165
(八)苦木素 166
(九)酚类 166
第二节 植物源杀菌剂 166
一、苦参碱 166
二、小檗碱 167
三、丁香酚 167
四、儿茶素 168
五、大蒜素 169
六、大黄素甲醚 170
七、香芹酚 171
八、黄酮·黄芩苷 171
九、其他杀菌活性物质 173
(一)松节油 173
(二)薄荷油 173
(三)肉桂精油 173
(四)白果酸、白果酚 173
(五)硬尾醇 173
(六)(原)白头翁素 173
(七)Matleucinol 173
第三节 植物源杀鼠剂 173
一、莪术醇 173
二、红海葱苷 174
三、毒鼠碱 175
四、毒芹碱 175
五、雷公藤多苷 176
第四节 植物源除草活性物质 176
一、核桃醌 176
二、独脚金萌素 177
三、生物碱类 177
四、噻吩和聚炔类 177
五、萜类 178
六、酮类 178
七、羧酸类 178
第七章 抗生素类生物农药 179
第一节 农用抗生素概述 179
一、农用抗生素的沿革与发展 179
二、抗生素农药的研究应用及其产业特点 180
(一)农用抗生素中杀菌剂的研究与应用 180
(二)农用抗生素中杀虫剂的研究与应用 180
(三)农用抗生素中除草剂的研究与应用 181
(四)农用抗生素产业的特点 181
第二节 农用抗生素的产品介绍 182
一、抗生素杀菌剂 182
(一)井冈霉素 182
(二)农抗120 183
(三)春雷霉素 184
(四)多抗霉素 186
(五)宁南霉素 187
(六)武夷菌素 188
(七)公主岭霉素 189
(八)四霉素 190
(九)长川霉素 192
(十)嘧肽霉素 193
(十一)中生菌素 194
(十二)金核霉素 195
(十三)灭瘟素 196
(十四)瑞拉菌素 197
(十五)水合霉素 197
二、抗生素杀虫剂 198
(一)阿维菌素 198
(二)甲氨基阿维菌素 200
(三)多杀霉素 201
(四)浏阳霉素 203
(五)华光霉素 204
三、抗生素除草剂 205
双丙氨膦 205
四、抗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剂 206
(一)赤霉素 206
(二)比洛尼素 206
(三)5406 207
五、抗生物杀鼠剂 207
(一)C型肉毒梭菌毒素 207
(二)D型肉毒梭菌毒素 208
第八章 天敌生物农药 210
第一节 寄生性天敌昆虫 211
一、赤眼蜂 211
二、松毛虫赤眼蜂·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卡 212
三、丽蚜小蜂 213
四、荔蝽平腹小蜂 214
五、白蛾周氏啮小蜂 215
六、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 216
七、中红侧沟茧蜂 216
第二节 捕食性天敌昆虫 218
一、捕食螨 218
二、草蛉 222
三、七星瓢虫 227
第九章 结语及展望 231
一、生物农药发展面临的机遇 231
(一)农药结构调整与生物农药 231
(二)食品安全与生物农药 231
(三)农业生态安全与生物农药 232
(四)和谐植保与生物农药 233
(五)低碳经济与生物农药 233
二、生物农药发展的趋势 233
(一)生物农药研究的发展趋势 233
(二)生物农药产业的发展趋势 234
三、生物农药前景展望 237
参考文献 239
附录:部分生物农药技术研究机构介绍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