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1
想甚麽、写甚麽 1
从徐霞客说起 2
旅行、游记、照相机 2
是愉快也是麻烦 3
签证的烦恼 4
再会吧!纽约 5
第二章 由纽约到伦敦 7
飞渡了大西洋 7
忘记了旅行的疲劳 8
验护照者的幽默 9
民主政治的摇篮 9
唐宁街十号 11
一个文人的悲哀 11
白金汉宫的武士 12
走进了温莎宫 14
伦敦古塔的冤魂 15
西敏寺的凭吊 16
维多利亚和亚尔培 17
伦敦圆场、纽约方场 18
亨利第八和汉布顿宫 19
杜绍夫人的蜡人馆 20
邱吉尔的「坟墓」 21
屈法格方场上的杂感 22
欧洲人和纸 23
英国人不会做菜 24
金元、英语、美国人 24
使人厌恶的填表 25
美金到处受欢迎 26
英国人的英文 27
更认识了英国人 28
「今不如昔」的慨叹 28
再游一次英国吧! 29
由伦敦飞西德 31
第三章 西德(佛兰克福) 31
到了德意志 32
莱茵河畔的徜徉 33
一个国家两个世界 34
美军在西德 34
歌德的故居 35
「一世之雄、而今安在」 37
德国的乡村和古堡 38
一个车夫的感慨 39
流亡人士的悲鸣 40
照相机和望远镜 41
德国的灵魂 41
打不倒的德国人 42
不平凡的民族 43
在由德赴法的空中 44
第四章 巴黎 46
令人陶醉的花都 46
香洒丽西的风情 47
凯旋门——过时的光荣 48
法兰西与拿破仑 49
爱非尔铁塔 50
圣母和圣心 51
风光旖旎的凡尔赛宫 52
玛尔美松别墅 54
罗华尔博物馆 55
歌剧院与法芮白袭儿 56
香槟酒和夜总会 57
人行道上的咖啡馆 58
拉丁区的艺术家 59
巴黎「禁娼」的夜景 60
流氓舞和虐待狂 61
小账 62
女人和香水 63
罗曼蒂克的法国人 63
张大千和毕卡索 64
美国报纸在巴黎 65
伦敦、巴黎、苏彝士 66
褪了色的帝国 67
纸醉金迷的夜生活 68
第五章 日内瓦 69
欧洲的公园 69
日内瓦的湖光山色 70
国际联盟和国际宫 71
向威尔逊致敬 72
远眺阿尔卑斯山 73
禁奴会议 74
摄影者的狼狈 75
瑞士人和瑞士表 76
女博士原来是男先生 77
瑞士人的悠闲 78
杂耍代表了中华文化 79
哲学家演傀儡戏 80
第六章 罗马 81
他乡遇故知 81
罗马——永恒的城 82
梵蒂冈的权威 83
拜谒圣彼得教堂 84
教宗的呼吁 85
教堂、神父、修女 86
曼克安琪罗 87
喷泉里的铜钱 88
罗马帝国的光荣 90
罗马圆剧场的遗迹 91
迪芙里花园 92
绝代佳人的流风余韵 93
墨索里尼的遗物 94
罗马人的生活兴趣 95
横冲直撞的驾车人 96
多才多艺的阿白托 97
义大利少女的美 98
义人有点像我们 99
「满洲国」大使 100
我为义人抱不平 101
第七章 威尼斯,弗劳仑斯 103
威尼斯是一座水城 103
圣马可方场 104
宣传中国文化的第一人 105
马可波罗的家乡 106
贡多拉游艇的情调 108
弗劳仑斯与文艺复兴 109
弗劳仑斯和大卫 110
「天堂之门」 111
镶嵌艺术品 113
纳粹也做了一件好事 114
爱种花的欧洲人 115
英文是世界语? 116
「东」「西」名词的滥用 117
假如欧洲没有基督教 118
别矣欧洲 119
由拜伦想到希腊 121
第八章 欧亚途中 121
远东病夫的惭愧 122
进了亚洲的大门 123
励精图治的以色列 124
万里相逢总角交 125
巴基斯坦的印象 127
中东的生活水准 128
火药库在中东 129
飞越印度高空 130
中立主义的幻想 131
到达了仰光 132
马来亚与星加坡 133
惊涛骇浪中的印尼 134
泰国和「王与我」 135
越南,吴廷琰,胡志明 136
东南亚的新人才 137
怀念东南亚的侨胞 138
美援在亚洲 139
我们对不起「藩邦」 140
西方对亚洲的功罪 141
亚洲人往那里走 143
自卑感与自尊心 144
第九章 香港 146
到香港如入国门 146
从香港望大陆 147
华南文化的中心(?) 148
中英关系在香港 149
百闻不如一见 150
皇后大道的喧哗 151
特务人员与国际间谍 152
困苦颠连的难民 153
香港小姐 154
爵士音乐和阿飞 155
女人的旗袍和西装 157
「小心扒手」 158
十月的暴风 159
港九船户的国旗 160
虎豹园 161
电影明星的崇拜 162
黑漆一团的舞厅 163
拼命逃离的大陆同胞 164
「生死?」和韩素英 165
第十章 自由中国 166
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66
热情洋溢的朋友 167
恍如隔世的伤感 168
老朋友没有老 169
从早吃到晚 170
草山老人 171
「高呼万岁中华!」 172
双十观感 173
亚洲第一个民主国 175
言论自由在台湾 176
安居乐业的台湾人民 177
从数字看台湾 178
超过「鱼米之乡」 179
台湾的电气化 180
交通管制与车祸 181
「君主的民主」 182
做寿和拜寿 183
学国画,读英文 184
忝为人师者的悲哀 185
郑成功的景仰 186
罗斯福路的讽刺 187
教育与民主 188
台湾的侨生 189
台湾的民选 190
最庞大的委员会 191
国际问题的研究热 191
了解西方和应付西方 193
容忍的精神 194
「庸人多厚福」 194
溥儒的三绝 195
黄君璧的云雾 196
两省的同乡 197
怀念曾国藩 198
福建的侨商和学人 199
「洋人的称颂」 200
两个信念 201
千夫诺诺与一士谔谔 202
指南宫 203
超人与庸人 204
奇迹的等待 205
宗教信仰在台湾 206
尊孔的倾向 207
八股文的复活 208
美国人在台湾 209
美国人的优越感 210
台湾的美国学生 211
「落後」与「开发不够」 212
辜鸿铭的遗著 213
义和团思想 214
替罪的羔羊 215
反对党和反动派 216
漫谈吟咏 217
圆山饭店 218
念日月潭的「公主」 219
阳明山 220
乌来观瀑 222
第十一章 东京 224
冲绳一瞥 224
又到了日本 225
东京不是废墟 226
银座的繁华 227
漫步宫廷 228
民主的学习 230
日本的「贡献」 231
「美化」的日本人 232
美日关系的演变 233
「反美」「爱国」「复仇」 235
日共的活跃 236
游神宫、念明治 237
明治维新与中国 238
由吉田茂到岸信介 239
歌舞剧在东京 240
中华会馆和犬养健 241
留日的华侨与学生 242
自我陶醉的「感激涕零」 244
由一个人想到一首诗 244
言论自由在日本 246
孔庙和旧书店 247
「礼失而求诸野」 248
日本园艺也是学自中国的 249
由了解日本说起 251
日本往那里走 252
「敌乎?友乎」 253
第十二章 夏威夷(檀香山) 255
威克岛离群索居 255
太平洋上不太平 256
走进了美国的大门 257
世外桃源檀香山 258
未来的第五十州 260
「阿罗哈!」 261
中华民国的摇篮 262
珍珠港闲朓 263
花岛的花与女人 264
飞向「大陆」 265
第十三章 三藩市(旧金山) 267
由金门望金门 267
初游的回忆 268
首屈一指的唐人街 270
哲人与政治 271
在电视上看大选 272
美国和世界 273
天真、直爽、和幼稚 275
美国人的矛盾 276
渗透与颠覆 277
由美国想到罗马帝国 278
美国生活方式的保障 280
政治人才的需要 281
第十四章 283
人种歧视在美国 283
所谓少年犯罪 285
美国少年的另一面 286
留美学生的今昔 288
导游事业及其他 289
新闻记者的职业病 291
航空公司的女郎 292
横贯大陆三千哩 294
回到了纽约 295
结束了旅行,停止了笔记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