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文学转型:对世纪之交文学的社会/文化透视 15
第一章 论三种文化的互补与整合 15
一、文化:意识形态的再现 15
二、当代中国:三种文化鼎足而立 17
三、解读国家文化 22
四、解读精英文化 25
五、解读大众文化 29
六、三种文化的互补、整合与先进文化的创立 32
第二章 关于市场经济与文学关系的本体思考 37
一、走向文化市场的文学 37
二、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矛盾 40
三、市场经济中文学的主体性 44
第三章 论文学的第三种价值 48
一、对传统文学价值论的质疑 48
二、从文学生产与消费的现实关系看文学的消费价值 52
三、建构三种价值统一的文学 59
第四章 论当前文学出版 63
一、作为“文学事实”的文学出版 63
二、当前文学出版现状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67
三、在文学与出版之间——文学出版中的几对矛盾 77
第五章 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学 85
一、大众文化与文学的新闻化 86
二、文学拒绝新闻化 89
三、电视文化时代的文学的不可替代性 94
四、传媒与文学:联姻、互补、对话 99
第六章 文学转型与文学批评家 103
一、文化市场呼唤自己的评论家 103
二、从批评家到书评家 109
三、文学批评何为?——别林斯基的启示 111
第七章 您为何写作?——对转型期作家创作动机和人格的透视 126
一、关于作家的创作动机 126
二、当代作家创作动机的嬗变 129
三、当代作家人格:批评的解读与误读 136
第八章 走向俗文学的自觉——试论转型期通俗文学的兴起 144
一、当代通俗文学酝酿形成期 145
二、当代通俗文学兴起期 148
三、处于当代文学格局中的通俗文学 151
下卷 小说嬗变:对世纪之交叙事文本的文化审美解析 157
第九章 “我”与“我们”——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两类书写 157
一、五四新文学语境下的书写“自我” 158
二、30年代文学中对“我们”的两种书写 162
三、“自我”的沉默与“我们”的置换 167
四、从“自我”的复活到“个人化写作” 170
五、在“我”与“我们”之间 175
第十章 论小说的影视改编 178
一、从小说到影视剧 178
二、美学根据:小说与影视剧的可通约性和不可通约性 180
三、现实需要:影视剧改编的原则和策略 184
四、文学立场:小说与影视剧的互动 189
第十一章 论当代长篇小说的文学经典性 193
一、我们的时代还有文学经典吗? 193
二、长篇小说与文学经典 196
三、作为文学经典的当代长篇小说 203
第十二章 喜剧时代的悲剧人生——论转型期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 209
一、知识分子与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 209
二、走向世俗化的知识分子 211
三、走向权力化的知识分子 215
四、寻找的悲剧 219
第十三章 现实主义的当代命运——论转型期的农村题材小说 225
一、现实主义与农村现实题材小说 225
二、对十七年现实主义文学的反思 226
三、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230
四、9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嬗变 234
第十四章 与世界对话:中国小说的现代性——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为例 238
一、“我是谁?”——主人公兼叙述人与自我的对话 238
二、“只要有人跟我说话,我就能思想了。”——主人公兼叙述人与他者的对话 242
三、“你睡着之后,没有一点傻相,一醒过来,倒有点傻样了。”——原始与宗教的艺术思维 247
第十五章 质疑“后现代”——以长篇小说《坚硬如水》为例 250
一、《坚硬如水》:一个“后现代”的文本 250
二、对《坚硬如水》的后现代阐述 253
三、质疑“后现代文学” 259
第十六章 金庸的两个世界 265
一、报人、政论家与武侠小说家 265
二、金庸两个世界的互补 270
三、金庸的启示 273
第十七章 王小波的道路 277
一、作为自由人文知识分子的王小波 277
二、作为小说家的王小波 282
三、“自由人文知识分子”何以可能? 286
第十八章 当代文学新的生长点——关于中国大自然小说的思考 292
一、中国古代大自然小说的缺席 292
二、20世纪80年代的准大自然小说 295
三、现代性文学语境下的中国大自然小说 298
四、从儿童小说到大自然小说 299
五、当代文学新的生长点 304
第十九章 论现代性文学语境中的通俗小说 308
一、长篇小说:现代通俗文学的载体 309
二、市场文化:现代通俗小说的催化剂 313
三、新文学精神烛照下的现代通俗小说 317
四、后现代文学语境中通俗小说的畸变 323
第二十章 新世纪文学的希望——2001年部分中篇小说阅读札记 330
一、当前中篇小说创作概况 330
二、“写什么”与“怎样写” 332
三、在继承与创新中前行的新世纪小说 340
后记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