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上篇:理论研究篇 1
第1章 导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2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书的理论创新 9
1.3 本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结构 16
第2章 货币需求活动分析的理论背景之一——货币需求理论 18
2.1 传统货币数量论 18
2.1.1 货币的定义、职能 19
2.1.2 传统货币数量论 32
2.2.1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50
2.2 凯恩斯学派货币需求理论 50
2.2.2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64
2.3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79
2.3.1 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 79
2.3.2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84
2.4 货币需求的实证研究 96
2.4.1 货币需求函数的形式 97
2.4.2 货币需求函数变量的选择 101
2.4.3 货币需求的其他实证研究 123
第3章 货币需求活动分析的理论背景之二——货币需求因子与金融发展关系理论 140
3.1 金融发展的评介指标分析 140
3.1.1 戈德史密斯的金融发展概念 140
3.1.2 麦金农和肖的金融发展概念 146
3.1.3 金融发展的评介指标 149
3.2 金融发展与货币需求函数中的规模变量 154
3.2.1 金融体系的功能 154
3.2.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60
3.2.3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性 168
3.3 金融发展与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机会成本变量 173
3.3.1 金融抑制与利率控制 173
3.3.2 利率自由化绩效的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 185
下篇:经验分析篇 201
第4章 中国的金融发展与货币需求活动决定因子之一——经济增长(规模变量代表)之间关系的研究 201
4.1 中国的金融发展历程 201
4.1.1 金融机构的发展 202
4.1.2 金融市场的发展 203
4.1.3 金融资产(工具)余额的增长和结构的变化 211
4.2 中国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 217
4.2.1 指标与数据的获取 218
4.2.2 实证检验结果 221
4.2.3 对实证检验结果的分析 224
4.2.4 结论 233
4.3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 234
4.3.1 理论回顾 234
4.3.2 数据的获取 236
4.3.3 实证检验 239
4.3.4 结论 248
第5章 中国的金融发展与货币需求活动决定因子之二——利率(机会成本变量代表)之间关系的研究 250
5.1 中国的金融抑制 250
5.1.1 金融抑制的概念 251
5.1.2 金融抑制的指标 253
5.1.3 中国金融抑制的程度 270
5.2 中国的利率自由化 273
5.2.1 真实利率与产出模型 273
5.2.2 关于中国利率自由化问题 280
第6章 中国货币需求活动计量模型——货币需求函数的构造 289
6.1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中规模变量与货币需求量的确定 289
6.1.1 规模变量的确定 289
6.1.2 货币存量的确定 291
6.2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中机会成本变量的确定 298
6.2.1 关于通货膨胀率 298
6.2.2 关于利率的确定 300
6.2.3 关于汇率 304
6.3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构造 305
6.3.1 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 305
6.3.2 对中国货币需求函数(1985—2002)的估计 307
6.3.3 结论与建议 327
第7章 关于中国货币政策的有关思考 329
7.1 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对效应的实证检验 329
7.1.1 理论回顾 329
7.1.2 计量理论 336
7.1.3 数据检验 337
7.1.4 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 343
7.1.5 结论与建议 345
7.2 中国货币供应与物价关系的实证研究 347
7.2.1 理论回顾 347
7.2.2 数据的选取与检验方法 350
7.2.3 估计方程的函数形式 352
7.2.4 实证检验 352
7.2.5 结论与建议 359
7.3 中国货币供应与产出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360
7.3.1 文献回顾 360
7.3.2 数据的获取与单位根检验 364
7.3.3 向量自回归(VAR,vector aut-oregressive)方法 367
7.3.4 结论与建议 369
7.4 物价稳定前提下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370
7.4.1 通货膨胀目标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370
7.4.2 通货膨胀目标(inflation targeting,IT) 373
7.4.3 战后西方主要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375
7.4.4 普尔(Poole)规则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利率或货币量 380
7.4.5 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证检验 384
7.4.6 结论与建议 392
参考文献 394
后记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