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农民办学研究 大别山区宣村小学考察》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渊著
  • 出 版 社: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65001697
  • 页数:24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农民办学为主题,以大别山区宣村小学为考察对象,记录和研究了当代中国农民办学的历史。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以宣村为对象,考察宣村农民办学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演变过程,包括农民办学的投入范围、经费与物资来源、农民和农村教师的人力投入等;(二)分析各个历史时期农民办学的特征,阐释宣村农民办学的历史价值是在国家缺位的情况下,农民代替国家承担起办学责任的历史,是一页人们永远也不应当忘记的历史;(三)分析农民办学体制形成和持续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农村基础教育的出路。

绪论 1

一、选题缘起 1

二、当代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问题研究回顾 3

三、核心概念、研究方法、材料、思路 7

第一章 大山的记忆:宣村小学概述 10

一、大别山下的宣村 10

二、宣村地方教育体制之演变 13

三、宣村农民办学投入机制之演变 18

第二章 第一、二次校舍建设 23

第一节 “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 23

第二节 初建小学 36

一、决议建校 36

二、摊派任务 40

三、学校初成 43

第三节 扩建小学 45

一、“五七教育网” 45

二、“厂校合一” 49

三、“戴帽初中” 51

四、扩建校舍 53

第三章 第三次校舍建设 57

第一节 “一无两有” 57

一、楼房校舍的动议 57

二、选址与征地 63

三、蓝图 67

第二节 “化缘”:筹款建校 70

一、村民集资和政府补助 70

二、募捐 72

三、借贷 81

第三节 欢腾的希望 83

一、承包建校 83

二、庆典中的心声 88

第四章 常规投入 94

第一节 农民直接投入——书本学杂费 94

一、村校统一核算时期的学杂费(1968—1988) 94

二、村有——学校独立核算时期(1989—2000) 95

第二节 村集体投入——公益金 102

第三节 勤工俭学 104

一、“厂校合一”时期(1975—1976)的勤工俭学 104

二、“厂校合一”解体后的勤工俭学(1977—2000) 110

第四节 “替代财源”——宣村农民对公办教师的工资投入 114

一、“替代财源”政策的起源 114

二、宣村的“替代财源”任务 117

第五章 宣村小学的公办教师 120

第一节 宣村小学公办教师概述 120

一、公办教师的来源 120

二、公办教师的管理与调动 123

三、公办教师的工作、待遇与生活 126

第二节 公办教师案例分析 129

一、俞厚玉、余德新和丁时柏 129

二、丁庆德和李晔 132

第六章 宣村小学的民办教师 137

第一节 宣村小学民办教师概述 138

一、民办教师的录用与培训 138

二、宣村民办教师的整顿 142

三、“民转公”——民师跳龙门 147

第二节 “民办公助”——宣村农民对民办教师的工资投入 154

一、“民办公助”政策的起源 154

二、“民办公助”向“政府公办”的转变 155

三、宣村农民对民办教师工资投入的分析 159

第三节 民办教师的劳动投入 164

一、工作量之比较 165

二、案例一:丁汝广、丁时伦 167

三、案例二:丁时福、吴功朝 171

四、案例三:吴成福、丁桂珍 178

第七章 宣村文化面貌的变动 184

第一节 村办小学与宣村文化人口之变动 184

一、宣村小学教育普及观念之演变 184

二、村办小学与宣村扫盲教育 190

三、宣村人口文化结构之变化与个人地位之变化 194

第二节 村办小学与宣村人的现代化 197

一、村办小学与宣村人的理性化 198

二、村办教育与宣村人的政治参与 200

第八章 回忆、感叹与展望 202

第一节 农民办学的历史价值 203

第二节 农民办学得以维系的原因 207

一、国家行为 207

二、村社伦理 211

三、重教传统与农民的受教育需求 214

第二节 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症结与出路 217

一、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现存问题 217

二、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症结 224

三、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出路 232

参考文献 237

后记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