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引言 1
上编 思想-精神-价值 1
第一章 《红楼梦》的批判精神 1
一、贾宝玉是个“怪胎” 1
二、贾宝玉处身的“结构”的特征 4
三、贾宝玉的解构作用 11
第二章 《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16
一、前言:盛世悲音与末世挽歌 17
二、家庭(家族)悲剧 20
三、士的悲剧 28
四、“情”的悲剧 38
五、女性的悲剧 45
六、结语 53
第三章 《红楼梦》的死亡意识 57
一、前言:“宝玉特色”的死亡意识 57
二、普遍的死亡体验是产生死亡意识的基本原因 59
三、特殊的性情气质是宝玉式死亡意识的根本原因 62
四、结语 70
第四章 《红楼梦》的家庭温情 71
一、元春归省 缘情而建大观园 73
二、宝玉 “温柔富贵乡”中的温情 76
三、黛玉 寄人篱下的悲哀 82
第五章 《红楼梦》的价值关怀 90
一、前言:论题缘起与理论依据 91
二、引论:王国维与刘小枫关于《红楼梦》的价值关怀的阐释 93
三、曹雪芹价值观的多层面与矛盾性 99
四、生命价值关怀:享乐一审美主义 104
五、伦理价值关怀 115
六、结语 130
第六章 《红楼梦》“泛爱”思想的价值重估 134
一、《红楼梦》中的“泛爱”思想以及前人的评论 135
二、《红楼梦》“泛爱”思想的具体内涵 139
三、《红楼梦》“泛爱”思想与儒家、墨家思想的关系 144
四、从中西比较角度看《红楼梦》“泛爱”思想的价值 148
第七章 《红楼梦》的“怨弃”情绪与“被弃”原型 162
一、“弃石”故事与“弃子”原型 163
二、对儒家文化的矛盾态度形成的“被弃”心态 167
三、历史文化中的“被弃”原型 175
第八章 《红楼梦》的“好色即淫”说与“《国风》好色而不淫”论 182
一、一桩“公案”:“好色即淫”还是“好色而不淫” 182
二、“好色而不淫”论与古代文化的“好色”观 183
三、“好色”的两种所指:“好淫”和“意淫” 188
四、“好色即淫”说对“好淫”、纵欲风气的批判与反拨 190
五、贾宝玉之“好色而不淫”对传统的超越 193
第九章 贾宝玉的同性恋论辨 195
一、事实的确认:贾宝玉有过同性恋行为 195
二、宝玉同性恋的类型、对象和目的 199
三、宝玉同性恋根源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202
四、宝玉同性恋的根源和意义的哲学—美学探究 206
第十章 妙玉形象别解 212
一、对妙玉的误解 212
二、前八十回妙玉的原貌 214
三、佛门中人的“魏晋风度” 220
四、妙玉正解或别解 228
下编 影响-接受-比较 232
第十一章 《红楼梦》与白居易诗 232
一、《红楼梦》的诗词用典、小说题名受白居易诗影响 232
二、《长恨歌》对《红楼梦》的影响 237
第十二章 金庸小说与《红楼梦》 245
一、千古情人独我痴 248
二、精华灵秀钟女儿——女性形象的塑造 254
一、《源氏物语》和《红楼梦》比较研究概况 267
第十三章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比较研究综述与思考 267
二、近20年国内《源氏物语》和《红楼梦》比较研究述评 270
三、《源氏物语》和《红楼梦》比较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281
第十四章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的“好色”比较论 294
一、《源氏物语》和《红楼梦》“好色”的内涵、意义以及对“好色”的态度 295
二、日中古代文化的“好色”观及其对《源氏物语》、《红楼梦》的创作与评论的影响 300
第十五章 贾宝玉与霍尔顿形象比较论 312
一、叛逆·分离 孤独 313
二、理想世界·守望 幻灭 319
三、妥协·非英雄 颓废 325
第十六章 《红楼梦》与《生活在别处》对人的存在的深思 331
一、母子对立与父子冲突 333
二、真与假或现实与梦想,逃避、退守与追求、进攻 337
三、两组配对人物的对立与互补 342
第十七章 《红楼梦》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348
一、曹雪芹话语的“复合双声性” 349
二、被“异化”、“驯服”的女性 358
三、“觉醒”但无路可走的女性 369
后记 379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