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凤荣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810660268
  • 页数:241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绪论 1

一、中国土地资源的总体特征 1

二、土地开发利用成就辉煌,但仍有潜力可挖 2

三、土地资源利用不当,退化严重 3

四、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3

第一章 中国土地资源的形成与地域分异 5

第一节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5

一、地域辽阔,海陆兼备 5

二、大部地区属中纬度地带,光、热条件优越 5

三、地势西高东低,山地多,平地少 6

四、季风影响突出,雨热同期 6

五、第四纪冰川作用小,土壤、生物资源丰富 7

第二节 中国土地资源形成的地学背景 7

一、水、热条件的地域分异 7

二、大地地貌框架对土地资源的控制 12

三、中国植被与土壤的分布规律 15

四、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深刻 18

第三节 中国地学条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19

一、土地利用现状 19

二、热量条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21

三、水分条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21

四、地形地貌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22

第四节 中国各农业生态区概况 23

一、东北区 23

三、长江中下游区 25

二、黄淮海区 25

四、江南区 26

五、华南区 27

六、内蒙古高原及长城沿线区 28

七、黄土高原区 30

八、四川盆地区 31

九、云贵高原区 32

十、横断山区 33

十一、西北区 34

十二、青藏高原区 35

参考文献 36

第二章 中国耕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37

第一节 中国耕地资源的面积、质量和分布 37

一、中国耕地资源的面积 37

二、耕地资源质量特征 38

三、耕地资源的分布 39

四、人均耕地分布 39

五、耕地的食物生产潜力 40

第二节 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现状与态势 41

一、耕地减少态势 41

二、非农业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情况 42

三、未来50年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预测 43

第三节 耕地退化状况和发展态势 45

一、水土流失 45

三、土壤沙化 48

二、土壤次生盐渍化 48

四、土壤污染 50

第四节 耕地退化防治 50

一、防、治、用结合是防治耕地退化的根本途径 51

二、坡耕地的水土保持 51

三、耕地沙化防治 52

四、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 53

六、将退化严重的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54

五、土壤污染防治 54

第五节 耕地保护 55

一、耕地保护的意义 55

二、基本农田保护 57

第六节 中国耕地可持续利用战略 58

一、搞好大生态环境的建设,为农业生产创造生态屏障 58

二、兴修水利,建设基本农田 58

三、改造土壤障碍因素 59

四、适当开垦后备土地资源 61

五、搞好农业结构调整 61

一、东北区的耕地资源持续利用 62

第七节 区域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 62

二、黄淮海平原区的耕地资源持续利用 63

三、长江中下游区的耕地资源持续利用 65

四、江南区的耕地资源持续利用 65

五、华南区的耕地资源持续利用 66

六、内蒙古高原及长城沿线区的耕地资源持续利用 66

七、黄土高原区的耕地资源持续利用 67

八、四川盆地区的耕地资源持续利用 67

九、云贵高原和横断山区的耕地资源持续利用 68

十、西北区的耕地资源持续利用 69

十一、青藏高原的耕地资源持续利用 70

参考文献 71

第三章 中国园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72

第一节 果园及其可持续利用 72

一、果园类型、面积和分布 72

二、我国果品生产现状 73

三、我国果园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77

四、果园的可持续利用 79

一、茶园及其可持续利用 80

第二节 其它园地及其可持续利用 80

二、桑园及其可持续利用 81

三、热带作物园及其可持续利用 82

第三节 园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与措施 83

一、搞好园地的宏观战略布局 83

二、搞好园地规划 83

三、改造低产园地,保持和提高生产力 83

六、开发宜园荒地,提高收入,改善生态环境 84

四、调整产品结构,发展名优产品,提高经济效益 84

五、集约经营,走产业化道路 84

参考文献 85

第四章 中国林地资源和森林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86

第一节 中国林地资源的面积、分布和现状 86

一、林地分类 86

二、林地面积 87

三、林地资源分布 88

二、分布特征 89

第二节 中国森林资源状况 89

一、森林面积与蓄积量 89

三、我国主要林区的森林资源状况 91

四、我国主要江河流域的森林资源 92

五、我国部分林业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区的森林资源 93

第三节 中国林业发展历史、成绩、问题和前景分析 93

一、历史概况 93

二、解放以来的森林变化情况 94

三、林业建设和管理进展 95

四、林地和森林资源存在的问题 97

五、林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前景 99

第四节 中国森林资源供需矛盾与保护分析 99

一、森林资源需求 99

二、木材需求量 100

三、木材生产量 101

四、发展潜力 101

六、森林资源保护前景 102

五、供需平衡分析 102

第五节 林业在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103

一、林业在国土保安和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主体地位 103

二、缓解地球“温室效应” 103

三、防治荒漠化 104

四、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104

五、防灾减灾,确保农业稳产 104

六、维护生物多样性 104

七、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105

第六节 中国林地资源和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目标与行动计划 106

一、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 106

二、中国林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目标与行动计划 108

三、中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目标与行动计划 108

第七节 中国林地资源和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措施 109

一、搞好营林造林规划设计 110

二、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 110

三、适地适树 111

四、整地造林 112

参考文献 114

五、森林抚育 114

第五章 中国草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115

第一节 中国草地资源概况 115

一、中国草地资源的面积 115

二、中国草地资源的分布 117

三、中国草地植物 118

四、中国草地动物 118

一、温性草甸草原类 119

第二节 中国草地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119

二、温性草原类 120

三、温性荒漠草原类 121

四、高寒草甸草原类 121

五、高寒草原类 122

六、高寒荒漠草原类 122

七、温性草原化荒漠类 123

八、温性荒漠类 123

十、暖性草丛类 124

九、高寒荒漠类 124

十一、暖性灌草丛类 125

十二、热性草丛类 126

十三、热性灌草丛类 126

十四、干热稀树灌草丛类 127

十五、低地草甸类 127

十六、山地草甸类 128

十七、高寒草甸类 128

十八、沼泽类 129

第三节 中国草地存在的限制因素 129

一、天然草地质量低 129

二、草地自然灾害多 130

三、人工草地比例太低,调蓄能力差 130

四、冷暖季节牧场不均衡,不利于牲畜过冬 131

第四节 中国草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32

一、草地管理法制不健全,执法不力,“三滥”现象严重 132

三、部分地区草地资源利用不充分,有待开发 133

四、只利用,不建设,草地畜牧业设施简陋,草地经营粗放 133

二、大部分草场超载过牧,退化严重 133

五、家畜良种化程度低 134

六、畜群结构不合理 134

第五节 草地资源在畜牧业与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135

一、草地资源是草地畜牧业的基础 135

二、草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生态平衡意义重大 135

第六节 中国草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136

一、依法治草,落实有偿承包责任制 136

三、草地蕴藏着丰富的物种资源,也是一种旅游资源 136

二、按草地的地域性特征开发利用草地资源 137

三、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137

四、实行科学的放牧制度 137

五、加强牧区冬、春饲草贮藏,减少家畜的冷季损失 138

六、调整畜群结构,发展季节性草地畜牧业 138

七、加强草地的保护 139

八、因地制宜,改良草地 139

九、进行草地基本建设 139

参考文献 140

第一节 中国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 141

一、湿地类型与面积 141

第六章 中国湿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141

二、湿地资源分布 142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特点与功能 144

一、湿地土壤的特性 144

二、湿地的生物学特征 145

三、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 146

一、湿地面积持续萎缩 148

第三节 湿地资源面临的问题 148

二、盲目开发湿地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149

三、污染物排放超过环境容量,导致湿地环境质量恶化 149

四、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150

五、湿地利用不合理,导致湿地整体效益下降 150

六、开发泥炭,释放大量二氧化碳 150

第四节 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50

一、湿地的开垦利用 151

二、湿地的综合开发利用 153

三、几种湿地可持续利用模式 154

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国家政策 156

参考文献 157

第七章 中国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158

第一节 中国水资源现状 158

一、中国水资源总量、人均和地均水资源 158

二、水资源的地域分布 158

三、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162

四、地下水资源 163

五、水资源的质量 164

第二节 中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21世纪中国水危机 165

一、洪涝灾害严重 165

二、干旱缺水严重制约工农业生产 166

三、水生态环境愈趋恶化 167

四、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168

五、21世纪中国水危机 168

第三节 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与措施 169

一、积极加大开源力度 169

二、大力发展农业高效用水 171

三、积极改善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172

四、加强科学管理以实现农业高效用水 172

参考文献 173

第八章 中国后备农用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74

第一节 后备土地资源与后备农用地资源 174

一、后备土地资源的自然供给、技术供给和经济供给 174

二、后备农用地资源 174

第二节 我国后备农用地资源的数量和分布 175

一、“四荒”资源调查的后备农用地资源 176

二、土地利用现状详查的后备农用地资源 180

第三节 后备农用地资源的类型、质量和开发利用途径 182

一、温带湿润区 182

二、温带半湿润区 183

三、温带半干旱区 184

四、温带干旱区 186

五、暖温带干旱区 189

六、暖温带半湿润区 189

七、暖温带半干旱区 192

八、亚热带热带湿润区 194

九、青藏高寒区 196

第四节 开发后备农用地资源的政策措施 197

一、开发与整治相结合,实现后备农用地资源的持续利用 197

二、做好后备农用地资源开发规划 198

三、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多渠道筹集开发资金 198

四、明晰和稳定产权是吸引土地开发资金注入的制度前提 199

一、土地利用方式的确定 200

第一节 计算方法和限定条件 200

第九章 中国土地资源食物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潜力 200

二、土地资源清查 204

三、作物和牧草的适宜性评价 206

四、土地资源的食物生产潜力评定 210

五、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计算 211

六、几个前提条件 212

第二节 土地资源食物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潜力 213

一、各农业生产区的土地资源食物生产潜力 213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资源的食物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潜力 219

三、全国土地资源食物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潜力 224

四、基本结论 227

第三节 提高土地资源的食物生产潜力的主要对策 229

一、坚持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230

二、增加对土地的投入 231

三、加强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232

四、采取符合中国国情的食物结构 232

五、促进农副产品流通 233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 234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的与任务 234

第十章 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34

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的和任务 234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用途管制 235

第二节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235

一、编制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的背景 235

二、规划目标与内容 236

三、规划实施的主要保证措施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