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抗震设防安全》PDF下载

  • 购买积分: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丁仁杰,卢振恒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04632759
  • 页数:144 页
图书介绍:本书重点围绕城市抗震设防中诸如城市抗震设防技术思路、抗震能力强的城市构造和城市社会,建立完善的紧急事态管理体制和目前国际城市抗震设防新技术的研制开发与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和探讨。

第一章 城市抗震设防技术思路 1

一、国内外城市地震灾害的典型震例 1

1.一次地震毁灭一座城市的震例 1

2.远震破坏城市的震例 2

3.火灾严重的震例 2

4.地震时地基破坏严重的震例 4

5.城市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的震例 4

6.城市小震造成严重灾害的震例 5

7.城市地震引起液化灾害严重的震例 5

8.建筑物质量差造成严重震灾的震例 6

9.震级高、大震多、灾种多、震灾重、影响大的震例 7

10.抗震设防与地震破坏程度差异大的震例 8

11.典型现代化城市地震灾害的震例 9

12.1999年9月21日台湾7.6级震例 10

二、城市地震灾害特点 15

1.灾害严重及其影响大 15

2.灾害的连锁性 16

3.城市致灾基本因素和诱因很多且因素关系不清楚,城市灾害更加复杂化 16

4.城市地震灾害的危险性、长期性、区域性特点明显增强 17

5.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破坏严重 17

三、城市抗震设防安全遵守的基本方针 17

四、城市抗震安全的关键在于做好灾前防御 19

1.防与不防效果大不一样 19

2.树立预防第一就要转变旧观念和习惯势力 21

3.在规划和建(构)筑物上下功夫 21

4.预防为主就是要变被动为主动防灾 21

2.政府的防震减灾职能作用主要体现在预防和救灾两个方面 22

1.减灾是政府的责任 22

5.灾前防御的重点是工程建设进行抗震设防 22

五、国家政府在防灾减灾中的主导作用 22

六、减轻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 23

1.开展各种类型的地震预报 23

2.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估,做好抗震设防 23

3.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加强地震科普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做好救灾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准备工作,提高灾后抢险救灾能力 23

七、城市抗震防震设计建设应遵守的原则 24

1.震害的大小取决于地基条件的优劣:选好地基的原则 24

2.建筑百年大计,抗震设计第一原则 25

3.施工保质保量原则 27

4.原有建筑物抗震加固原则 29

5.高质量的房屋建筑一定要把好四道关,要做到四个特别注意 31

1.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的基本因素 32

八、建筑物的抗震针对性措施 32

2.地震致伤致亡数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33

3.建造房屋建筑莫忘防震 34

4.新建房屋、建筑物从哪些方面提高和改善其抗震性能 35

5.民房建筑应遵循的抗震原则 36

6.工业与民用房屋建筑物的抗震设防 36

7.木结构房屋的抗震措施 37

8.砖结构房屋的抗震措施 37

9.混合结构房屋的抗震措施 38

10.装配式或现浇整体式钢筋砼框架结构房屋的抗震措施 38

11.什么样高宽比的房屋抗震性能好 38

2.老旧街区、人口密集区的改造开发 40

1.推进建设防灾城市构造 40

第二章 建设抗震能力强的城市构造 40

一、规划设计城市防震减灾构造 40

3.城市地区的地震区划 42

二、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抗震加固 42

1.道路和桥梁的建设和抗震加固 42

2.城市临海区域和河流设施的抗震加固 42

三、生命线工程设施的抗震安全化 42

1.建设共同沟 43

2.供水上下水道设施的抗震对策 44

3.电线类全部地下埋设 44

四、保证城市有宽敞的空间 44

五、城市建筑物的安全化 44

1.公共建筑物等的抗震不燃化 44

3.高层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安全对策 45

2.民间居民建筑物的抗震鉴定和抗震维修加固 45

六、城市液化对策 46

七、减轻城市构造次生灾害的对策 46

1.防止地震火灾 46

2.防止崖、峭壁、组合墙体等发生破坏的安全化措施 47

3.防止窗玻璃和广告物等落下物伤人的安全化对策 47

4.防止危险物灾害对策 47

八、城市中特别危险性地区和特殊机能部门的震灾对策 48

1.地震危险性特别高的城市地区的对策 48

2.城市具有特殊机能的部门的对策 48

第三章 规划建设一个抗震能力强的城市社会 50

一、地震知识、防灾意识的普及教育 50

1.做好防震宣传,增强城市社会防灾意识 50

3.推进学校的防灾教育和防灾训练 51

2.加强防灾教育 51

4.推进家庭防灾对策 52

二、推进城市市民的协作 52

1.形成市民合作协助的网络 52

2.成立市民防灾组织并推进其防灾活动 52

3.强化和充实城市各事业管理部门的防灾体制 53

4.市民志愿者组织 53

三、老弱病残者等灾害弱者的灾害对策 54

1.灾害弱者群 54

2.灾害弱者的安全对策 54

四、外国侨民的安全对策 55

五、加强防灾训练 55

1.演练的发展 55

2.防灾演习的主要特点 56

3.防灾演习的主要效果 58

4.效果实例 59

第四章 建立完善的紧急事态管理体制 60

一、强化灾害初动防备体制 60

1.动员计划体制 60

2.活动基地的建设 60

3.加强防灾信息通信工程建设 60

二、充实和加强防灾信息系统 63

1.信息系统的机能 63

2.灾害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 65

3.灾害信息系统的主要因素 66

4.灾害信息系统的组成 67

三、强化救助和支援体制 68

1.城市避难所、避难道路的建设 69

2.确保水和食物 70

3.提高消防能力 71

4.应急医疗救护体制 71

5.交通、输送体制 72

四、城市基础设施的应急恢复 73

1.公共设施的应急恢复 73

2.城市生命线设施的应急恢复 73

3.应急恢复活动中障碍的处理 73

五、日本阪神震灾区总结的紧急救援应急六条策略 73

1.日本对震灾灾区紧急救援应变策略的首要处置是建立灾区的紧急运输网 73

2.建立紧急运输以后,日本对震灾灾区的紧急救援应变策略的第二步骤系以医疗救护为优先 73

3.日本对震灾灾区的紧急救援应变策略是尽力使灾区的灾民得到妥善安置 73

6.日本对震灾灾区的紧急救援措施,主要是在财政与税务方面 74

5.在日本的震灾救援应变经验中,特别重视灾区内教育活动的复原 74

4.日本对震灾灾区的紧急救援应变策略,还包括有防止余震二次灾害之措施 74

第五章 城市地震灾害危险性调查与预测 75

一、基本思路 75

二、设定地震应考虑的因素 75

1.调查历史上对该城市有影响的地震 75

2.设定地震要素 76

3.应考虑城市社会环境因素 76

4.受灾的危险性因素在增加 76

5.地震造成的震害和影响严重 76

6.预测预报水平因素 76

三、量化预测的内容 78

1.设定调查项目 78

3.设定的对象 79

2.设定单元 79

4.设定区域单位 80

四、量化分析方法 80

1.区域性地震灾害危险性分析方法 80

2.综合危险性 81

3.量化测定调查流程 81

五、量化预测调查例 81

1.地基调查 81

2.建筑物危险性量化预测 83

3.地震火灾预测 83

4.人员伤亡预测 84

1.地震是断层运动引起的 85

六、城市特别要重视活断层的调查研究 85

7.危险物的危险性量化预测 85

6.水电气等供应设施的量化预测 85

5.道路交通等量化预测 85

2.活断层地区尤其是大断层常发生大地震 86

3.断层带发生地震灾害均极其严重 86

4.城乡规划和建设要特别注意地基条件,尤其关注活断层 88

第六章 城市抗震设防新技术 91

一、产生抗震构造的背景与思路 91

1.背景 91

2.抗震设计基本概念 93

3.措施 93

4.原则 93

二、抗震技术的实践 93

2.隔震 94

1.抗震 94

3.基底隔振 96

三、结构振动控制技术 100

1.技术思路 100

2.控制振动构造方法 101

3.被动控制技术 103

4.主动控制技术 103

5.半主动控制技术 105

四、减震装置技术实例 105

1.减震技术和减震效果实例 105

2.免震技术和免震效果实例 106

3.日本实例 109

4.新西兰和美国例 119

1.隔震技术在国内外应用情况和效益 121

2.隔振的费用 121

5.震害建筑物修复技术 121

五、抗震技术效益评估 121

3.采用隔震技术可比传统抗震技术降低设防烈度Ⅰ~Ⅱ度设计 122

4.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2

5.地震灾害风险评估 123

六、日本实施抗震设计的经验 124

1.每次大地震后都要修改抗震设计法(大的修改有三次) 124

2.日本生命线抗震设计规范 126

3.阪神大震灾对日本建筑抗震界的影响 127

4.新抗震设计法的问题 127

5.阪神大震后重新评价抗震标准 127

6.抗震设计的选择 127

2.实施新的研究体制和方法 128

七、阪神大震后的日本抗震设防综合研究 128

1.阪神地震的教训对综合抗震技术研究的启示 128

3.综合抗震技术实例 129

4.抗震设计的一个新方向 129

5.抗震建筑国际合作网络 129

6.日本各界对抗震规范修改思路的差别 130

7.强化强震观测体制 130

8.发展城市抗震工程学 131

9.致力于构造防灾城市 131

10.制定活断层法 131

八、日本在阪神大震灾后的新举措 132

1.修改与制定有关法律与计划 132

2.阪神大震灾后抗震设防新技术与新思路 133

2.短柱效应 135

1.柱子的建筑设计缺陷 135

九、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城市抗震设防 135

3.柱间距过大效应 137

4.箍筋不足效应 137

5.建筑比邻相接效应 139

6.软弱层效应 139

7.立面或平面不规则效应 139

8.边坡效应 140

9.土壤液化效应 140

10.场地效应 141

11.断层错动效应 142

12.强震动效应 142

13.高层楼房的“掉头”、“腰断”、“座屈倾塌”现象 143

主要参考文献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