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苏联美术 3
第一节 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 3
目录 3
第二节 绘画 11
第三节 雕刻 74
第四节 大型艺术 100
第六章 墨西哥现代美术 110
第一节 墨西哥壁画运动的兴起 110
第二节 墨西哥壁画运动的主要画家 113
(一)迭戈·里维拉 113
(二)乔斯·克莱门特·奥罗斯科 120
(三)大卫·阿尔法罗·西盖罗斯 125
第一节 非洲现代美术概况 131
第七章 非洲现代美术 131
第二节 非洲现代的民间美术 136
(一)坦桑尼亚 138
(二)苏丹 138
(三)加纳 139
(四)尼日利亚 143
(五)喀麦隆 146
(六)马里 147
(七)几内亚 148
(八)贝宁 149
(九)象牙海岸 151
(十)加蓬 152
(十一)刚果(布拉柴维尔) 155
(十二)塞内加尔 163
(十三)埃塞俄比亚 164
第三节 非洲现代的造型艺术 165
(一)埃塞俄比亚 167
(二)坦桑尼亚 171
(三)南非共和国 173
(四)扎伊尔 174
(五)多哥 176
(六)贝宁 177
(七)马里 177
(八)加蓬 182
(九)象牙海岸 182
(十)塞内加尔 183
(十一)尼日利亚 187
第八章 印度现代美术 194
第一节 印度的现代绘画 195
(一)维多利亚学院派 195
(二)孟加拉复兴派 197
(三)印度现代绘画的先驱 202
(四)印度表现主义绘画 209
(五)印度本土现代艺术流派 216
第二节 印度的现代雕塑 225
第三节 印度的现代建筑 234
第九章 日本明治维新后与日本战败后的美术 240
第一节 明治维新以后的美术 240
(一)雕塑 241
(二)绘画 247
(三)工艺美术 272
第二节 战后日本美术的大趋势 274
(一)从混乱中迅速起步 275
(二)美术团体此起彼伏再临西风 276
(三)从报社和百货商店主办美展到发展中的美术馆 279
(四)美术出版业与国际交流 283
第三节 战后日本的雕塑 284
(一)战后新一代雕塑家及其观念 285
(二)国际雕塑讨论会 286
(三)“日展”及其他团体的动向 288
(四)具像雕塑与“前卫”雕塑 289
(五)野外雕塑与建筑雕塑 290
第四节 战后日本的油画 292
(一)前卫美术东山再起与国际交流 292
(二)热抽象与无形派 296
(三)战后具像美术与写实主义 301
(四)野兽主义、造型主义现代派及其他画派 303
第五节 战后的日本画 308
(一)战后日本画的命运 308
(二)从创造美术社、新创作协会到创画会 310
(三)“院展”与“日展” 315
(四)非主流画家 323
第六节 战后日本的版画 326
(一)一个有待重新认识的领域 326
(二)日本的版画团体与版画家 328
第七节 战后日本的工艺美术与设计 333
(一)战后手工艺与特种工艺的状况 333
(二)设计新意识的萌芽 338
(三)六十年代以来的现代设计与工艺 341
第十章 中国近代和现代美术 345
第一节 清末民初以来和民主革命时期的美术 345
(一)上海的“海派”与广东的“岭南派”绘画 347
(二)西画的传播和早期新式美术教育 351
(三)时事风俗画、漫画和“月份牌”画的产生 355
第二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至1937年的美术 360
(一)新式美术学校和画会社团 364
(二)中国画和西洋画问题的争论 376
(三)鲁迅与左翼美术运动 387
(四)漫画、连环画、月份牌画、工艺美术和雕塑的新发展 395
第三节 1937—1949年的中国美术 411
(一)抗日战争时期的救亡美术 411
(二)中国画和油画发展的新趋向 422
(三)抗战胜利后的中国美术 432
第四节 1949—1985年新中国时期的美术 440
(一)1949—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美术 441
(二)1957—1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美术 459
(三)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美术 488
(四)1976—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改革开放时期的美术 492
译名对照 525
主要参考书目 542
彩图 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