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材料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米红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15041·1561
  • 页数:417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绪言 1

第一章 纺织纤维及其分类 2

第一节 纺织纤维 2

第二节 纺织纤维的分类 2

一、天然纤维 2

二、化学纤维 3

第二章 原棉 6

第一节 原棉概况 6

一、棉纤维的形成 6

二、棉纤维的截面形态、截面结构和纵面形态 7

三、棉纤维的主要组成物质及其耐酸耐碱性 8

四、棉花的种类和我国主要棉区 9

五、棉花初加工的概念以及锯齿棉、皮辊棉的特点 11

第二节 原棉检验 12

一、业务检验 13

二、物理性能检验 19

三、疵点检验 42

第三章 毛 43

第一节 羊毛概况 45

一、羊毛纤维的生长 45

二、毛被的形态 46

三、羊毛纤维的纵面形态、截面形态和截面结构 46

四、羊毛纤维的主要组成物质及其耐酸耐碱性 48

五、羊毛的分类和绵羊品种 48

第二节 羊毛试验 51

一、物理试验 52

二、化学试验 67

第三节 羊毛的分等和分级 69

一、羊毛的分等 69

二、羊毛的分支和分级 70

第四节 纺织用其他动物毛简介 71

一、山羊绒 71

四、兔毛 72

三、骆驼毛、绒 72

二、马海毛 72

五、牦牛毛 73

六、羊驼毛 73

第四章 其他天然纤维——麻、丝简介 75

第一节 麻纤维 75

一、截面形态和纵面形态 76

二、主要组成物质及其耐酸耐碱性 76

三、长度和细度 76

四、吸湿性 77

五、强度和伸长率 77

六、柔软性 77

第二节 蚕丝 77

一、截面形态和纵面形态 78

二、主要组成物质及其耐酸耐碱性 78

五、强度和伸长率 79

六、光泽 79

四、吸湿性 79

三、长度和细度 79

七、丝鸣 80

第五章 化学纤维 81

第一节 化学纤维制造概述 81

一、高聚物的提纯或聚合 81

二、纺丝流体的制备 81

三、纺丝 84

四、后加工 86

第二节 化学短纤维的品质检验 89

一、长度检验 90

二、细度检验 93

三、强、伸度检验 94

四、卷曲检验 98

五、疵点和倍长纤维检验 99

六、回潮率检验 100

七、含油率检验 100

第三节 常见化纤的特性简介 102

一、粘胶纤维 103

三、锦纶 104

二、涤纶 104

四、腈纶 105

五、维纶 106

六、丙纶 107

七、氯纶 107

八、氨纶 108

第一节 纺织纤维内部结构的基本概念 110

一、纺织纤维的大分子结构 110

第六章 纺织纤维的内部结构 110

二、纺织纤维的超分子结构 112

三、纺织纤维的形态结构 116

四、纺织纤维的结构层次 116

第二节 纤维素纤维的内部结构 117

一、纤维素纤维的大分子结构 117

二、纤维素纤维的超分子结构 118

三、纤维素纤维的形态结构 119

第三节 蛋白质纤维的内部结构 121

一、蛋白质纤维的大分子结构 121

二、蛋白质纤维的超分子结构 124

三、蛋白质纤维的形态结构 125

第四节 合成纤维的内部结构 126

一、涤纶 126

二、锦纶 127

三、腈纶 130

四、维纶 131

五、丙纶 132

六、氨纶 133

一、按结构和外形分 135

第七章 纱线及其分类 135

二、按组成纱线的纤维种类分 138

三、按组成纱线的纤维长度分 138

四、按纺纱工艺分 139

五、按用途分 139

六、按纺纱方法分 139

七、按纱的粗细分 140

二、吸湿指标的测试方法 141

一、吸湿指标 141

第一节 吸湿指标和测试方法 141

第八章 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141

第二节 纤维的吸湿机理和影响纤维回潮率的因素 145

一、纤维的吸湿机理 145

二、影响纤维回潮率的因素 145

第三节 常见纤维的吸湿能力和公定回潮率 151

一、常见纤维的吸湿能力 151

二、常见纤维和纱线的公定回潮率 151

三、混纺纱线的公定回潮率 153

第四节 吸湿对纤维性质和纺织工艺的影响 153

一、吸湿对纤维性质的影响 153

二、吸湿对纺织工艺的影响 156

第九章 纺织纤维和纱线的几何特征 159

第一节 纺织纤维的长度 159

一、纤维长度与产品质量及纺织工艺的关系 159

二、纤维长度的测试方法 160

三、纤维的长度分布图、长度排列图和照影机曲线 163

一、纤维细度与产品质量及纺织工艺的关系 166

第二节 纺织纤维和纱线的细度 166

二、纤维和纱线的细度指标、测试方法及指标间的换算 167

三、纱线的细度不匀率 174

第三节 纱线的捻度与纤维在纱中的几何配置 182

一、加捻的意义、指标及其相互换算 182

二、捻度的测试 186

三、加捻对纱线性质的影响 188

四、纤维在纱中的几何配置 192

一、纤维和纱线一次拉伸断裂性质的基本指标及其换算 205

第十章 纺织纤维和纱线的力学性质 205

第一节 纺织纤维和纱线的拉伸性质 205

二、拉伸曲线及有关指标 209

三、常见纤维的拉伸曲线 215

四、拉伸断裂性质的测试 216

五、纤维的拉伸断裂机理及影响纤维强、伸度的因素 220

六、纱线的拉伸断裂机理及影响纱线强、伸度的因素 224

七、拉伸变形的种类和弹性 229

八、蠕变和应力松弛 232

九、疲劳特性 234

一、纤维和纱线的弯曲 236

第二节 纺织纤维和纱线的弯曲、压缩和扭转 236

二、纤维和纱线的压缩 238

三、纤维和纱线的扭转 239

第三节 纺织纤维和纱线的摩擦和抱合性质 240

一、摩擦抱合性质的指标与测试 241

二、纤维摩擦抱合性质与可纺性的关系 245

三、摩擦机理与影响摩擦系数的因素 245

一、纺织纤维的导热和保暖 250

第十一章 纺织纤维的热学、电学和光学性质 250

第一节 纺织纤维的热学性质 250

二、纺织纤维的热转变点 251

三、纺织纤维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 254

四、纺织纤维的阻燃性和抗熔性 255

五、合成纤维的热收缩 256

六、纺织纤维的热塑性和热定型 258

一、纺织纤维的电阻 259

第二节 纺织纤维的电学性质 259

二、纺织纤维的静电 264

第三节 纺织纤维的光学性质 267

一、色泽 267

二、耐光性 271

三、光致发光 272

第十二章 纺织纤维的鉴别 274

一、手感目测法 274

二、显微镜观察法 275

三、燃烧法 276

四、化学溶解法 277

五、药品着色法 279

六、熔点法 280

七、密度法 281

八、荧光法 281

九、红外光谱法 281

一、棉纱线的分等 284

第一节 棉纱线的品质评定 284

第十三章 纱线的品质评定 284

二、棉纱线的分级 286

三、纱疵检验 288

第二节 毛纱线的品质评定 290

一、精梳毛纱线的品质评定 290

二、粗梳毛纱线的品质评定 292

第三节 化纤长丝的品质评定 293

一、按原料分 295

第一节 机织物的分类 295

第十四章 织物及其分类 295

二、按纤维的长度和细度分 296

三、按纺纱工艺分 296

四、按纱线的结构和外形分 296

五、按纺纱方法分 296

六、按织前纱线漂染加工分 296

三、按纱线外形分 297

二、按加工方法分 297

一、按原料分 297

第二节 针织物的分类 297

八、按用途分 297

七、按织物漂、染、整加工方法分 297

四、按用途分 298

五、按生产方法分 298

第十五章 织物的几何特征和结构因素 299

第一节 机织物的几何特征和结构因素 299

一、几何特征 299

二、结构因素 300

第二节 针织物的几何特征和结构因素 309

一、线圈结构 309

二、组织 310

三、纱线细度 312

四、线圈长度 313

五、针织物的纵、横密 314

六、未充满系数 314

七、单位面积重量 314

九、针织物的膨松度 315

八、厚度 315

第十六章 织物的力学性质 317

第一节 织物的拉伸性质 317

一、拉伸曲线及有关指标 317

二、测定方法 319

三、织物一次拉伸断裂机理 321

四、机织物断裂强力的估算 323

五、影响织物一次拉伸断裂性质的因素 324

一、测定方法 328

第二节 织物的撕破性质 328

二、撕破机理 330

三、撕破曲线及有关指标 331

四、影响织物撕破性质的主要因素 333

第三节 织物的顶破性质 334

一、测定方法 334

二、顶破机理 335

三、影响织物顶破性质的主要因素 335

一、测定方法和指标 336

第四节 织物的耐磨性 336

二、磨损机理 339

三、影响织物耐磨性的主要因素 341

第五节 织物的弯曲性质 346

一、刚柔性 346

二、折皱弹性 348

三、悬垂性 352

第六节 针织物特有的力学性质 355

一、脱散性 355

四、起拱性 355

二、卷边性 357

三、歪斜性 358

四、横向延伸性 358

第十七章 织物的其他物理特性 361

第一节 织物的收缩性 361

一、缩水性 361

二、热收缩性 363

第二节 织物的免烫性 364

一、起毛起球性 365

第三节 织物的起毛起球性和勾丝性 365

二、勾丝性 369

第四节 织物的保暖性 370

一、导热性 370

二、冷感性 374

三、防寒性 375

第五节 织物的褶裥保持性 376

第六节 织物的光泽 377

第七节 织物的透通性 379

一、透气性 380

二、透汽性 382

三、透水、防水性 384

第十八章 织物的风格 387

第一节 织物风格概述 387

第二节 织物风格的评定 387

一、主观评定 387

二、仪器测定 388

第一节 纤维品种的影响 398

第十九章 混纺织物的物理性能与纤维性质的关系 398

第二节 组分及混纺比的影响 399

一、两种组分混纺 399

二、三种组分混纺 404

第二十章 织物的品质评定 407

第一节 本色棉布品质评定 407

一、物理指标评等 407

一、实物质量评等 409

二、物理指标 409

三、布面疵点 409

第二节 毛织物品质评定 409

二、棉结杂质 409

三、染色牢度 410

四、外观疵点 411

第三节 棉针织内衣品质评定 412

一、内在质量评等 412

二、外观疵点评等 414

主要参考文献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