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肾脏的解剖与生理 1
一、肾脏的解剖 1
(一)肾脏的位置及形态 1
(二)肾脏的组织结构 1
二、肾脏的生理 4
(一)排泄代谢废物 4
(二)维持机体体液平衡,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4
(三)肾脏的内分泌功能 5
第二章 肾脏病的基本常识 8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肾脏病发病的认识 8
一、肾脏病流行病学简介 8
二、肾小球疾病的病因学 8
(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8
(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8
三、肾小球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 9
(一)产生肾小球肾炎的抗原 9
(四)补体系统在肾小球损伤中的作用 10
(二)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发病机理 10
(三)细胞免疫与肾小球损伤 10
(五)凝血系统在肾小球损伤中的作用 11
(六)反应性氧代谢产物 11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肾脏病发病的认识 12
一、肾病的病因 12
(一)外感因素 12
(二)内伤因素 12
(四)药邪致病因素 14
(三)病理产物因素 14
二、肾病的病机 15
(一)本系自传 15
(二)肾病及他脏 15
第三章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17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17
一、临床表现 17
(一)症状 17
二、西医诊断 18
(二)实验室检查 18
(三)并发症 18
三、西医药治疗要点 19
(一)一般治疗 19
(二)药物治疗 19
四、中医证治 20
(一)急性期 20
(二)恢复期 21
五、验方精选 22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 39
一、临床表现 39
(一)水肿 39
(二)大量蛋白尿 39
(六)其他 40
(七)合并症 40
二、西医诊断 40
(四)高脂血症 40
(三)低白蛋白血症 40
(五)肾功能 40
三、西医药治疗要点 41
(一)一般冶疗 41
(二)利尿消肿 41
(三)皮质醇类激素 41
(四)细胞毒类药物 41
(八)非固醇类消炎药 42
(一)风水内侵型 42
四、中医证治 42
(六)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 42
(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42
(五)交换环孢素A(CyA) 42
(二)湿热中阻型 43
(三)瘀血内阻型 43
(四)气阴两虚型 43
(五)脾肾阳虚型 44
(六)肝肾阴虚型 44
五、验方精选 44
第三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 89
(一)水肿 90
(二)高血压 90
(三)尿异常改变 90
(四)贫血 90
(五)肾功能不全 90
(六)并发症 90
一、临床表现 90
三、西医药治疗要点 91
(一)一般治疗 91
二、西医诊断 91
(二)药物治疗 92
四、中医证治 92
(一)肺肾气虚型 92
(二)脾肾阳虚型 92
(三)肝肾阴虚型 93
(四)气阴两虚型 93
(五)兼证 93
五、验方精选 94
(一)症状与体征 118
第四节 IgA肾病 118
一、临床表现 118
(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19
二、西医诊断 119
三、西医药治疗要点 119
(一)避免抗原的侵入 119
(一)以血尿为主者 120
四、中医证治 120
(五)降压药 120
(四)抗凝和抗血小板凝聚药 120
(三)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 120
(二)免疫抑制疗法 120
(二)以蛋白尿为主者 121
五、验方精选 123
第五节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141
一、临床表现 141
(二)肝肾阴虚型 142
(一)脾肾气虚型 142
三、西医药治疗要点 142
二、西医诊断 142
四、中医证治 142
(三)心火亢盛型 143
(四)湿热内蕴型 143
五、验方精选 143
一、临床表现 156
(一)症状与体征 156
第一节 尿路感染 156
第四章 感染性肾脏疾病 156
(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57
二、西医诊断 157
三、西医药治疗要点 158
(一)一般治疗 158
(二)抑菌疗法 158
四、中医证治 158
(一)膀胱湿热型 158
五、验方精选 159
(四)肾阴不足,湿热留恋型 159
(三)少阳郁热型 159
(二)湿热中阻型 159
第二节 肾盂肾炎 196
一、临床表现 197
(一)急性肾盂肾炎 197
(二)慢性肾盂肾炎 198
二、西医诊断 198
(一)诊断依据 198
(二)分期 199
三、西医药治疗要点 199
(一)一般治疗 199
(二)抗菌治疗 199
(三)对症冶疗 200
四、中医证治 200
(一)湿热蕴结型 200
(二)湿热壅久,热伤血络型 200
(五)气血不和,瘀血内阻型 201
(三)气阴两虚,湿热稽留型 201
(四)脾肾两虚,湿浊缠绵型 201
五、验方精选 202
第五章 尿酸性肾病 230
一、临床表现 230
(一)关节症状 230
(二)肾脏损害 230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231
二、西医诊断 231
三、西医药治疗要点 231
(一)一般治疗 231
(二)痛风性关节炎治疗 231
四、中医证治 232
(三)湿热下注型 232
(一)湿热蕴阻型 232
(二)寒湿痹阻型 232
(四)抑制尿酸生成药物 232
(三)增加尿酸排泄药物 232
(五)肾功能衰竭治疗 232
(四)湿浊内阻型 233
(五)脾肾两虚型 233
(六)肝肾阴虚型 233
(七)气阴两虚型 233
五、验方精选 234
(一)症状与体征 239
第六章 肾结石 239
一、临床表现 239
(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240
二、西医诊断 240
三、西医药治疗要点 240
(一)一般治疗 240
(二)对症治疗 240
(三)脾肾亏虚型 241
(二)气滞血瘀型 241
(一)下焦湿热型 241
(四)外科手术取石 241
(三)体外震波碎石 241
四、中医证治 241
(四)气阴不足型 242
五、验方精选 242
第七章 多囊肾 276
一、临床表现 276
(一)症状与体征 276
(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276
(三)手术冶疗 277
(一)湿热蕴结型 277
四、中医证治 277
(四)肾功能衰竭治疗 277
(二)肝郁气滞型 277
(二)对症治疗 277
(一)一般冶疗 277
三、西医药治疗要点 277
二、西医诊断 277
(三)瘀血内阻型 278
(四)肝肾阴虚型 278
(五)脾肾气虚型 278
五、验方精选 278
(一)少尿期 281
一、临床表现 281
第一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281
第八章 肾功能衰竭 281
(二)多尿期 282
(三)恢复期 282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283
二、西医诊断 283
三、西医药治疗要点 283
(一)治疗原发病 283
(二)初发期的治疗 284
(三)少尿期的治疗 284
(三)湿热蕴结型 286
(一)火毒瘀滞型 286
(二)热邪炽盛型 286
(五)恢复期的治疗 286
(四)多尿期的治疗 286
四、中医证治 286
(四)瘀血内阻型 287
(五)气脱津伤型 287
(六)气阴两虚型 287
五、验方精选 287
第二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302
一、临床表现 303
(一)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症状 303
(二)消化系统症状 303
(六)骨骼系统症状 304
(九)免疫系统机能降低 304
(七)皮肤症状 304
(八)内分泌系统症状 304
(四)循环和呼吸系统症状 304
(三)神经系统症状 304
(五)血液系统症状 304
(十)代谢失调 305
二、西医诊断 305
三、西医药治疗要点 305
(一)非透析治疗措施 305
(二)透析治疗与肾移植 308
(三)肝肾阴虚型 309
(四)阴阳两虚型 309
(一)脾肾气(阳)两虚型 309
(二)脾肾气(阴)两虚型 309
四、中医证治 309
(五)湿浊兼证 310
(六)水气兼证 310
(七)血瘀兼证 310
(八)外感兼证 310
五、验方精选 311
一、临床表现 335
(一)症状与体征 335
第九章 肾脏肿瘤 335
第一节 肾癌 335
(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336
二、西医诊断 336
(三)内分泌治疗 337
(六)干扰素(INF) 337
(五)免疫治疗 337
(四)化疗 337
(二)栓塞疗法 337
(一)手术 337
三、西医药治疗要点 337
(七)白细胞介素-2(IL-2) 338
(八)放射疗法 338
四、中医证治 338
(一)心火亢盛型 338
(二)湿热蕴肾型 338
(三)肾阴亏虚型 338
(五)脾肾两虚型 339
五、验方精选 339
(四)瘀血内阻型 339
第二节 膀胱癌 341
一、临床表现 341
(一)症状与体征 341
(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342
二、西医诊断 342
三、西医药治疗要点 342
(一)手术治疗 342
(二)介入治疗 342
(五)化学药物治疗 343
(六)生物治疗 343
(三)放射治疗 343
(四)激光治疗 343
四、中医证治 344
(一)湿热下注型 344
(二)肝郁气滞型 344
(三)瘀血阻滞型 344
(四)阴虚火旺型 344
(五)脾肾两虚型 345
五、验方精选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