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西地理概述 1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1
一、地理位置与地域形势 1
二、地貌类型与气候特征 2
三、山脉走向与河流分布 4
四、植被形态与动物种类 5
五、地质结构与矿产资源 7
第二节 行政区划与历史沿革 8
一、建置沿革 8
二、行政区划 9
三、交通条件 10
第三节 民族人口 12
一、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动 12
二、人口的结构及分布 13
三、人口的民族构成 14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16
第二章 山西历史概述 16
第二节 华夏文明的摇篮 18
第三节 夏墟与晋国霸业 20
第四节 汉国、北魏与北汉政权 24
第五节 形势险固的军事战略要地 27
第六节 多民族融合的历史舞台 30
第七节 矿冶基地与山西商人 33
第八节 光荣的革命传统 36
第九节 历史名人 38
第三章 山西特色文化 44
第一节 晋文化的发展脉络 44
一、考古学上旧石器时代的“汾河文化” 44
二、尧、舜、禹及其上古神话 45
三、夏墟考古与夏文化探索 45
四、两周考古和区系晋文化类型 45
五、战国时期的三晋法家文化 46
六、汉晋时期的并州河东文化 46
一、区系晋文化类型的内涵 47
第二节 晋文化的核心内容 47
八、唐至明清时期的晋文化 47
七、北朝文化 47
二、法家文化及其儒法的会合 48
三、佛教文化与佛、道、儒在山西的融合 49
四、山西的文学艺术 51
五、姓氏郡望与谱牒文化 52
第三节 晋文化的特点 53
一、开放机制下的创新 53
二、浑厚基础上的质朴 55
三、传统继承中的保守 56
第四节 晋文化在华夏文化中的地位 58
一、山西是原始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58
二、华夏文明的内核 59
三、华夏文明的纽带和火花作用 59
四、对祖国文化的继承和保存 60
第四章 山西民风民俗 62
第一节 生活民俗 63
一、服饰 63
二、饮食 65
三、居住 68
四、行旅 70
第二节 生育寿诞民俗 72
一、生育 72
二、抚育 73
三、寿诞 74
第三节 婚丧民俗 74
一、婚姻 74
二、丧葬 77
第四节 节日民俗 79
一、传统节日 79
二、新兴节日 82
第五章 山西文学艺术 83
第一节 文学 83
一、古典文学 83
二、近现代山西文学 87
第二节 艺术 91
一、戏曲 91
二、音乐舞蹈 94
三、曲艺 96
四、美术 97
第六章 山西旅游资源概况与特点 100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 100
第二节 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摇篮 103
第三节 黄河、黄土文化为特征的民俗风情 106
第四节 名山大川为躯干的多样性自然景观 109
第五节 反映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发展的历史景观 113
第六节 高品位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114
第七节 “隐形”旅游资源亟待开发 119
第七章 自然旅游景观 123
第一节 地文类景观 123
一、历史名山 123
二、峡谷陉道 138
三、洞穴景观 145
第二节 水域类景观 150
一、湖泊渡口 150
二、泉与温泉 154
三、瀑布 157
第三节 生物类景观 158
一、自然保护区 159
二、森林公园 162
第四节 珍稀自然景观 163
第八章 人文旅游景观 184
第一节 古文化遗址 184
第二节 古代都城遗址 186
第三节 古代陵墓 187
第四节 古代祠庙 189
第五节 古代佛寺 195
第六节 石窟造像艺术 208
第七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11
第八节 府邸与衙署 216
第九节 长城关隘 217
第十节 古今战场 220
第十一节 名楼 222
第十二节 名塔 225
第十三节 大院民居 227
第十四节 名人故居 231
第十五节 革命胜迹 234
第十六节 博物馆 240
第十七节 珍稀人文景观 244
第十八节 其他景观 247
第一节 山西旅游业的构成 251
一、旅行社 251
第九章 山西旅游业 251
二、旅游饭店 252
三、旅游交通 252
四、旅游景区 252
五、旅游商品 252
六、旅游娱乐 252
第二节 山西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253
一、第一个时期(1949~1977年) 253
二、第二个时期(1978年起至今) 254
一、国际旅游市场及其发展趋势 256
第三节 山西旅游市场的构成 256
二、台港澳侨市场 260
三、国内客源市场 261
四、出国(境)客源市场 262
第四节 山西旅游产品 263
一、旅游产品 263
二、旅游商品 264
第五节 山西省旅游组织及其职能 269
一、旅游行政组织及其职能 269
一、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省跨世纪的支柱产业 270
二、旅游行业组织及其职能 270
第六节 山西旅游业发展前景 270
二、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科学管理,培育人才优势 271
三、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实施特色品牌战略,不断扩大山西旅游产品的市场份额 271
四、加强促销招徕工作力度,全方位拓展国内国际市场 271
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加旅游业的有效投入 272
六、完善法制、法规体系,创造旅游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272
七、加强领导,密切合作,形成建设旅游大省的强劲合力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