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基础理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孟令梅,姚勇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1891899
  • 页数:43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八篇,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学说。

目录 3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 3

第一章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3

第一节 哲学基本问题 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及其在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7

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 10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0

第二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12

第三节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5

第四节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16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8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 18

第二节 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19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20

第四节 辩证法的主要范畴 25

第四章 认识和实践 28

第一节 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28

第二节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30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 32

第四节 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34

第五节 真理与价值 35

第五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38

第一节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38

第二节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9

第三节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40

第四节 社会意识的构成和一般特点 41

第六章 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动力 44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44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47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50

第四节 社会形态的划分和社会形式的更替 52

第五节 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 56

第七章 阶级、国家、革命 58

第一节 阶级的起源和本质 58

第二节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0

第三节 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62

第四节 革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7

第八章 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69

第一节 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 69

第二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70

第三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71

第九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解放 75

第一节 社会进步及其基本特点 75

第二节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77

第三节 人的本质 77

第四节 人的价值 79

第五节 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81

第六节 人的全面发展 82

第一章 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 89

第一节 生产方式 89

第二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89

第二节 经济制度及其类型 91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93

第一节 商品 93

第二节 货币 95

第三节 价值规律 97

第三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 100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100

第二节 资本的本质 103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 104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 107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108

第四章 资本积累 108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111

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 113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113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114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117

第六章 剩余价值的分割与国民收入分配 119

第一节 利润和平均利润 119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21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122

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 123

第五节 资本主义国民收入分配 124

第一节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126

第七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126

第二节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127

第三编 科学社会主义 131

第一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31

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 131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32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 134

第四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 135

第二章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137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与社会主义“一国胜利论” 137

第二节 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139

第三节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及其影响 141

第四节 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 14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兴起与发展 145

第三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现代化建设 14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原则和基本步骤 149

第四章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15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 151

第二节 20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152

第三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思潮 158

第四节 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 161

第四编 毛泽东思想 165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65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65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 168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170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73

第一节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176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独创性的理论贡献 176

第二节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189

第三节 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 197

第四节 关于政策和策略 201

第五节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202

第六节 关于党的建设 204

第三章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207

第一节 实事求是 207

第二节 群众路线 208

第三节 独立自主 210

第四章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212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12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的胜利旗帜 214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国际意义 216

第五编 邓小平理论 219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219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及其形成发展 21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22

第二章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26

第一节 党的思想路线的由来与发展 226

第二节 完整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31

第三节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 234

第三章 社会主义本质与根本任务 237

第一节 社会主义本质 23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24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 241

第四节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贡献和现实意义 242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44

第一节 中国的基本国情 24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 24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48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49

第五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51

第五章 社会主义改革 255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革的意义 255

第二节 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257

第三节 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59

第四节 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263

第一节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265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 265

第二节 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 267

第三节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268

第四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70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 272

第一节 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272

第二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3

第三节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277

第四节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279

第五节 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 282

第六节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283

第七节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285

第八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286

第一节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288

第八章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288

第二节 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的关系 290

第三节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292

第四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其遵循的原则方针 295

第五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297

第九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0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306

第二节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307

第三节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09

第四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310

第十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32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320

第二节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322

第三节 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323

第四节 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325

第五节 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 327

第十一章 “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 330

第一节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330

第二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实施及其意义 332

第三节 按照“一国两制”构想解决台湾问题 335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对外开放 338

第一节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338

第二节 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与政策 339

第三节 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341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战略 343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343

第二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45

第三节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49

第四节 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51

第五节 尊重世界的多样性 354

第六节 坚持睦邻友好 355

第七节 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 357

第六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61

第一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61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361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意义 367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371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与发展进程 373

第五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 379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体系的总体把握 383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框架 383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391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 394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96

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397

第六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401

第七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409

第八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建设 412

第三章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20

第一节 全党应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20

第二节 如何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427

第三节 学习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