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田正平 1
导论 3
第一节 社会教育概念界说 4
一、社会教育一词的出现 4
二、近代社会教育的概念 8
第二节 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教育史的目的和意义 11
一、从社会教育研究的现状谈起 11
二、社会问题对教育提出的警示 13
三、传统社会教化向近代社会教育转型 14
四、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教育史的意义 16
一、前人研究成果 17
第三节 前人研究成果、本书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7
二、本书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8
第一章 中国近代社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23
第一节 中国近代社会教育的萌芽 25
一、萌芽时期社会教育概观——在矛盾与冲突中起步 26
二、萌芽时期社会教育的特点 34
第二节 中国近代社会教育的确立 37
一、确立时期社会教育概观——在探索中转变 38
二、确立时期社会教育的特点 48
第三节 中国近代社会教育的发展 55
一、社会教育的新路——平民教育的理论、实践及特点 58
二、从城市到农村——乡村教育的试验活动 72
三、社会教育的新方向——工农教育的开展 80
第四节 中国近代社会教育的分化 85
一、苏区的社会教育——工农教育的持续发展 86
二、南京国民政府的社会教育 102
第二章 中国近代社会教育思想(上) 131
第一节 传统教化思想的演变 133
一、鸦片战争前教化思想的特点 133
二、在冲击下产生新知 137
三、传统教化观念的新陈代谢 141
四、终结与滋生并存 145
第二节 日本社会教育思想在中国近代的传播 149
一、《社会教育法》——中国近代最早的社会教育译作 151
二、《通俗教育事业设施法》——开展通俗教育的参考 156
三、《调查日本社会教育纪要》——举办社会教育的准则 160
四、《社会教育的设施及理论》——影响与研究的深化 165
第三节 欧美社会教育思想在中国近代的传播 169
一、以日本为传入的媒介 171
二、以刊物为宣传的阵地 175
三、“社会教育”与“社会的教育” 182
四、欧美社会教育思想的影响 184
第三章 中国近代社会教育思想(下) 189
第一节 中国近代社会教育的作用 191
一、“开民智”、“作新民” 191
二、改良社会 197
三、服务于社会革命 204
四、弥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足 207
五、扩充学校教育 210
第二节 中国近代社会教育的对象 214
一、“年长失学的人” 215
二、“社会”与“国民” 216
三、“平民”:“失学青年与成人” 220
四、“民众”:“失学民众”与“全体国民” 224
第三节 中国近代社会教育的内容 231
一、“简易识字教育” 231
二、“增进道德”、“灌输常识” 234
三、平民教育的内容 238
四、民众教育的内容 241
第四章 中国近代社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 247
第一节 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249
第二节 社会教育与通俗教育、平民教育 255
一、社会教育与通俗教育 255
二、社会教育与平民教育 258
第三节 社会教育与扩充教育、民众教育 261
一、社会教育与扩充教育 261
二、社会教育与民众教育 265
第四节 社会教育与补习教育、成人教育 269
一、社会教育与补习教育 269
二、社会教育与成人教育 272
第五节 社会教育与学制系统 274
一、合流说 275
二、并列说 277
三、创新说 278
四、兼办说 279
第五章 中国近代社会教育事业 287
第一节 民众学校——学校式社会教育的“基本组织” 289
一、历史沿革 289
二、教育行政事项 299
三、学校教学事项 305
四、民众学校发展概况 310
第二节 民众教育馆——社会教育的“中心机关” 315
一、历史沿革 317
二、民众教育馆的设施 320
三、民众教育馆的工作 325
四、民众教育馆发展概况 332
第三节 图书馆——社会教育“活的教育中心” 335
一、“图书馆是一种社会教育事业” 336
二、图书馆为什么会成为一种社会教育事业 342
三、图书馆举办的社会教育事业 349
第四节 中国社会教育社——社会教育的学术团体 355
一、缘起·沿革 355
二、组织·社员 358
三、学术研究 362
四、实验工作 371
结束语:中国近代社会教育的经验问题与启示 377
附录一 中国近代社会教育大事年表 389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 396
后记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