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都》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剑英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101007805
  • 页数:160 页
图书介绍:

前言 1

单士元序 1

叶圣陶题词 1

地图插图目录 1

卷首凤阳地图 1

一、明初营建都城的概况 1

目录 1

地图插图目录 2

建中都诏 2

二、明中都是朱元璋统一全国后悉心经营的高标准建筑 6

实录载吴王新宫制度朴素,不为雕饰(一)(二) 6

实录载中都皇城丹陛、踏级、御道均用雕刻 7

明中都午门石雕:龙(一)(二) 8

明中都午门须弥座上的白玉石浮雕 8

明中都午门石雕:凤(一)(二) 9

明中都午门石雕:云朵(一)(二) 10

明中都午门石雕:双凤 10

明中都午门石雕:方胜 11

明中都午门石雕:海水 11

北京故宫午门须弥座仅有少量花饰 12

南京明故宫午门须弥座仅有少量花饰 12

明中都宫殿面积7.3平方米的蟠龙石础(一) 13

明中都宫殿蟠龙石础(二) 13

明中都西华门的砖雕 14

明中都西华门砖雕:花卉 14

明中都西华门砖雕:方胜 14

明中都宫殿琉璃兽饰 14

明中都白石栏杆上的浮雕:一侧飞龙(一) 15

明中都白石栏杆上的浮雕:一侧翔凤(二) 15

明中都宫殿琉璃正吻残件:龙 15

明中都宫殿琉璃正吻残件:凤 15

明中都宫殿白玉石栏杆(残件)上的浮雕(一):翔凤 16

明中都宫殿白玉石栏杆(残件)上的浮雕(二):双狮耍绣球 16

明中都宫殿白玉石栏杆(残件)上的浮雕(三):西番莲 16

明中都宫殿富有江淮民间艺术风格的石雕:虎 16

明中都宫殿石雕:龙 17

明中都城隍庙石雕栏杆残件 17

三、明中都建筑是在封建统治下全国劳动人民的血汗结晶 18

(一)向全国各地征集建筑材料 18

1、采木 18

2、烧造城砖 19

地名印于横头的砖 19

明中城砖:地方烧造的砖 19

3、其他物料 20

1、工匠 21

(二)在全国范围内调集劳力 21

2、军士 22

军队烧造的砖 23

明中都城墙上成片的字号砖 24

印有总旗姓名的五行字号砖(二) 25

3、民夫 25

印有总旗姓名的五行字号砖(一) 25

均工夫烧造的砖 26

4、移民 27

杂犯死罪、徒流罪及罪官发凤阳工役、屯种令 28

5、罪犯 28

(一)变更建置 32

四、营建明中都的过程 32

1、李善长 34

(二)派李善长等督工营建 34

2、汤和 35

3、薛祥等工部官员 36

4、郑遇春、庄龄、周德兴、吴良、胡海、丘广、朱亮祖、俞通源、康铎等凤阳行大都督府武臣 36

(三)明中都的营建过程 38

1、准备阶段 38

2、选择营建都城宫阙的地址 39

3、营建工程的程序 40

(1)洪武二年诏建宫殿 40

(2)洪武三年建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 41

(3)洪武四年建圜丘、方丘、日、月、社稷、山川坛、太庙、太社坛 41

(4)洪武五年建百万仓 42

(5)立钦天监、观象台于独山 42

(6)建公侯第宅 42

(7)洪武五年筑皇城(宫城),六年甓皇城 43

明中都午门全景 44

明中都皇城城墙及护城河 44

明中都皇城全景 44

万历时改明初‘皇城’为‘宫城’,‘禁垣’为‘皇城’ 45

(9)立中都城隍庙、功臣庙、历代帝王庙 46

(8)洪武六年造军士营房 46

(12)建鼓楼、钟楼 47

(11)洪武八年建中都国子学 47

(10)建会同馆 47

(13)洪武五年定中都城址,七年筑土城,八年开始砌砖 48

甲、洪武八年十月城凤阳皇陵 51

(14)改建皇陵,修建十王四妃坟 51

乙、洪武十一年改建皇陵 52

(17)高墙 53

(16)其他明初建筑 53

(15)洪武十六年修建龙兴寺 53

丙、十王四妃坟 53

(二)乾隆《凤阳县志》云:“罢建中都,盖因(刘)基之奏”,不过是揣测附会 55

五、劳动人民的英勇斗争迫使朱元璋停下穷侈极丽的明中都营建工程 55

(一)《实录》云:“以劳费”“罢中都役作”,仅仅是表面现象 55

(三)罢建中都的真正原因是爆发了得到广泛支持和同情的工匠的反抗斗争 57

明太祖《中都告祭天地祝文》 58

《明史·薛祥传》书影 58

明太祖《奉迎社稷祝文》 59

(四)朱元璋被迫“检制其心”,公开认罪,罢中都役作,宣布:今后营建 62

“但求安固,不事华丽,凡雕饰奇巧,一切不用”;并规定:“吾后世子孙,守以为法” 62

谕李善长等督责凤阳江南移民 64

改建(南京)大内宫殿诏 65

(五)工匠斗争取得的成果 67

(一)明中都城址和城墙的设计与修改 69

六、明中都的设计、布局和建筑 69

明中都城原设计复原图 70

修改后的明中都城平面图 70

1、午门以南的精心设计和布局;集中太庙、太社稷于阙门左右,开创了一代制度 73

(二)明中都宫阙的设计 73

明中都午门以南设计、建筑平面图 76

2、宫殿的设计和布局 77

照明中都制度改建的南京《皇城图》 78

明中都午门现状 78

明中都午门东翼楼遗址 78

(三)明中都建筑的设计布局及其规模制度 80

1、太庙、太社稷的设计布局和制度 81

照明中都制度改建的南京《太庙旧图》 82

2、中书省、大都督府和御史台集中于午门东西 83

比明中都制度稍有改动的南京《社稷坛旧图》 83

3、鼓楼、钟楼在明中都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位置 84

乾隆《凤阳县志》里的明中都鼓楼图 84

明中都钟楼大钟与北京钟楼大钟、大钟寺大钟比较 85

明中都大钟 85

4、圜丘和方丘、朝日坛和夕月坛、山川坛的布局和制度 86

制度与明中都方丘基本相同的北京《方泽总图》 87

制度与明中都圜丘基本相同的北京《圜丘总图》 87

照明中都制度改筑后又建殿的南京《大祀殿旧图》 88

制度与明中都基本相同的北京《朝日坛总图》 89

制度与明中都基本相同的北京《夕月坛总图》 89

比中都制度稍加改建的南京《山川坛》图 90

5、中都城隍庙、开国功臣庙、历代帝王庙的布局和制度 91

正德《大明会典》礼部·祭祀载的功臣名爵 92

与明中都帝王庙制度当是相同的北京帝王庙图 93

与明中都国子学制度相同的南京《国学图》 94

6、国子学、会同馆、百万仓的规模 94

7、苑囿、观星台、大龙兴寺的布局规模 95

明中都观星台遗址 95

《龙兴寺碑》 97

乾隆《凤阳县志》里的龙兴寺全貌 97

8、皇陵、十王四妃坟及其建筑规模 99

(1)皇陵 100

柳瑛《中都志》里有关皇陵建筑的记载(一)、(二) 101

柳瑛《中都志》里万历时增补的《皇陵总图》 103

曾惟诚《帝乡纪略》里的《祖陵图》 103

(2)皇陵碑 104

《大明皇陵之碑》碑文一角 105

皇陵碑 105

旧《皇陵碑》碑文 106

《大明皇陵之碑》碑文及考释 108

(3)十王四妃坟 111

9、中都留守司及八卫一所的设置和布局 112

明中都留守司卫所分布位置图 113

10、凤阳府、凤阳县的布局、规模 114

柳瑛《中都志》里万历时增补的《凤阳县治图》 115

(四)中都街、坊的设计 115

1、街 116

明中都部分街坊复原示意图 117

2、坊 119

(一)中都留守,移民屯田 122

七、明中都的利用及其对凤阳人民的影响 122

(三)遣列侯还乡,就第凤阳 123

(二)命皇太子诸王驻凤阳讲武练兵 123

(四)守护皇陵和谒陵 124

袁文新《凤阳新书》图里的明中都公侯第宅 124

陵户以及明朝后期陵户土地分配的情况 126

守备太监 127

谒陵 127

(五)修筑高墙,禁锢罪宗 128

(七)土瘠差重,十年九荒,人民逃亡,花鼓卖唱 129

(六)江北四府三州文武乡试 129

八、明中都建筑的变迁 133

概说明中都建筑变迁的三个时期 133

(一)洪武十六年、天顺三年陆续拆除大内宫殿和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 133

(二)太社稷、太庙、圜丘、方丘、功臣庙、中都城隍庙的变迁 136

1、太社稷康熙时尚存,太庙清时已不见记载,乾隆时俱已无迹可考 136

2、圜丘殿垣久废,康熙时基址尚存;方丘万历时殿宇树木已被淮水淹没 136

3、开国功臣庙祀久废,庙清时废 137

4、中都城隍庙康熙时改为凤阳府城隍庙,今遗址已平 137

柳瑛《中都志》里万历增补插图中的高墙位置 138

(三)天顺后修筑高墙五处,岁岁筑垣凿池,明亡废 138

(四)鼓楼、钟楼、龙兴寺、观星台、苑囿的变迁 139

1、鼓楼于崇祯、咸丰两次焚毁,今台基完好;钟楼明、清间圮,台基乾隆时拆除 139

2、龙兴寺一再焚毁,屡经重建重修,已非昔比 140

御制《龙兴寺碑》今已不存 141

御书《第一山碑》康熙时移山顶,今不存 142

明太祖御书的“第一山碑” 142

1、中都留守司所隶精壮军士,永乐、宣德后咸调运粮、京操 143

3、观星台万历末璿玑、玉衡、铜盘尚存,康熙时仅存基址 143

4、苑囿经营不绝,贡果两京,明亡始废 143

(五)中都留守司、中都国子监、凤阳府治、广储仓的沿革 143

2、洪武二十六年革中都国子监,旧址改为凤阳府学,乾隆二十一年复移府学于新建府城东门内 144

3、凤阳府治明末以后屡焚,现为凤阳中学 145

4、洪武十一年改百万仓为广储仓,万历时规模已缩小,清分建于废皇城内 146

(六)明中都城垣的变迁 146

1、景泰五年重修明中都城,兹后虽屡请修筑砖城,终未实现;至康熙时九门圮毁已尽,仅存遗址 146

2、康熙六年移凤阳县治于明皇城(宫城、紫禁城),改称县城,后屡遭破坏 148

3、乾隆二十年拆禁垣(皇城)及城内外各处‘废砖”及台基添建凤阳府城,是对明中都遗址的极大破坏 150

4、新建凤阳府城以明中都鼓楼为中心,1954年拆除,存世二百年 151

(七)皇陵、十王四妃坟的变革 152

1、皇陵的修缮和重修 152

2、崇祯八年明末农民起义军攻占凤阳,焚皇陵享殿 153

3、十王四妃坟屡被淮水淹没,虽经重修,至清已不存 156

附录:参考书目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