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1
1.1 山水画研究的现状及选题来源 1
1.2 选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5
1.3 选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7
第二章 山水画景物构成的历史源流 11
2.1 原始艺术至两汉艺术中的山水图像 11
2.1.1 从自然崇拜到自然审美 11
2.1.2 天人合一的文明趋向 15
2.1.3 两汉壁画中的山水图像 17
2.2 魏晋至隋唐时期山水画景物构成的典型图式 20
2.2.1 山水画独立的契机 20
2.2.2 天上人问的融构 21
2.2.3 青绿金碧和水墨淋漓 24
2.3 五代两宋时期山水画景物构成的特征 29
2.3.1 南北山水画派 29
2.3.2 可居可游之境的理想模式 33
2.4 元明清时期山水画景物构成的嬗变 38
2.4.1 玄远超逸之境 38
2.4.2 文人山水画从成熟到式微 43
第三章 山水画景物构成的内容和观念 50
3.1 中国的景观资源 50
3.1.1 自然景观 50
3.1.2 人文景观 54
3.2 景物构成与意象、意境 56
3.2.1 意象与“召唤结构” 56
3.2.2 兴象、喻象、抽象的图像特征 58
3.2.3 意境的形而上意蕴 62
3.3 有关景物构成的论述 66
3.3.1 经营位置、意在笔先 66
3.3.2 画面布势与“书势” 68
3.3.3 画面取势与取质 69
3.3.4 景物构成之“病”与“避忌” 71
第四章 山水画景物构成的形式和图像 74
4.1 山水画的透视 74
4.1.1 散点透视的观念和法则 74
4.1.2 山水画透视的成因 78
4.2 山水画构图的主要类型 81
4.2.1 融构式 81
4.2.2 全景式 83
4.2.3 截取式(边角法、截断法) 84
4.2.4 长卷式 87
4.2.5 分疆式(三叠两段式) 89
4.2.6 综合式 91
4.3 景物构成的图像与色彩、笔墨 93
4.3.1 绚烂与平淡 93
4.3.2 随类赋彩与画面结构 95
4.3.3 笔墨与图式演进 100
第五章 山水画理想景观模式的原型及文化形态 106
5.1 原始聚落遗址 106
5.1.1 理想景观的原型 106
5.1.2 原型之一——原始聚落意象 108
5.1.3 围合——隔离——隐居 112
5.2 神话传说 115
5.2.1 原型之二——神话 115
5.2.2 昆仑山意象 116
5.2.3 蓬莱仙山意象 118
5.3 理想景观与风水理论 123
5.3.1 选择理想栖居环境的学问 123
5.3.2 理想景观的思想基础 126
5.4 理想山水画构成图式与理想风水构成模式 134
5.4.1 寻龙捉脉与画中龙脉 134
5.4.2 察砂观水与画中山水 138
5.4.3 点穴与画眼 143
5.4.4 理想景观与风水意象 150
5.5 理想景观与园林艺术 155
5.5.1 同根并生,相互生发 155
5.5.2 师法造化,高于自然 158
5.5.3 画境文心,意随境生 159
第六章 山水画景物构成的美学意蕴 165
6.1 哲理、伦理的文化取向 165
6.1.1 比德与媚道 165
6.1.2 常理与理趣 170
6.2 人生境界的理想追求 171
6.2.1 玄远和平远 171
6.2.2 隐逸与禅宗 173
6.2.3 才性、人品、画品 176
6.3 生命意识的形式符号 177
6.3.1 生命的形式 177
6.3.2 山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 178
6.3.3 流转不息的四时山水 186
结论 192
参考文献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