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合成反应原理 4
1.1 合成反应热力学 4
1.1.1 热力学判据 4
1.1.2 热力学数据的查取、计算及在合成中的应用 6
1.1.3 反应的偶合 7
1.2 合成反应动力学 7
1.2.1 反应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8
1.2.2 动力学研究方法 9
1.2.3 反应机理与合成 11
1.3.1 配位催化 13
1.3 催化与合成 13
1.3.2 相转移催化 17
1.4 溶剂 21
1.4.1 溶剂的作用与分类 22
1.4.2 溶剂的性质 23
1.4.3 溶剂效应理论 25
1.4.4 溶剂的选择 29
1.4.5 干介质反应 31
1.5 反应的选择性 32
1.5.1 化学选择性 32
1.5.2 位置选择性 33
参考文献 34
1.5.3 立体选择性 34
第2章 合成路线设计与合成方法 35
2.1 概述 35
2.1.1 合成路线设计的意义 35
2.1.2 合成路线设计的基本方法 36
2.1.3 合成路线的评价 36
2.2 合成子与逆向合成法 37
2.2.1 合成子的概念 37
2.2.2 常见的a-合成子和d-合成子 38
2.2.3 极性转换 40
2.2.4 简单化合物的逆向合成分析 41
2.3.1 分子设计与分子工程的基本概念 44
2.3 分子设计和分子工程 44
2.3.2 分子设计与分子工程的发展 45
2.3.3 分子工程基本方法 47
2.4 组合化学合成 47
2.4.1 组合化学的基本原理 48
2.4.2 固相组合化学合成 50
2.4.3 液相组合化学合成 52
2.4.4 库成分的检测与筛选 53
2.4.5 材料库的构建、检测与筛选 54
2.4.6 组合化学合成的应用 55
参考文献 55
3.1 高温与高压技术 57
3.1.1 高温高压的获得与测量 57
第3章 合成技术 57
3.1.2 高温高压合成方法 59
3.1.3 高温还原反应 60
3.1.4 高温固相反应 63
3.1.5 化学气相沉积 65
3.1.6 高压高温合成实例 68
3.2 低温技术与真空技术 69
3.2.1 低温的获得、测量与控制 69
3.2.2 真空的获得、测量与控制 71
3.2.3 低温下的化学合成 73
3.3.2 水溶液电解 80
3.3.1 概述 80
3.3 电解合成 80
3.3.3 非水溶剂中的电解合成 86
3.4 光化学合成 86
3.4.1 光化学合成基本概念 87
3.4.2 光化学研究方法 89
3.4.3 光化学合成 91
3.5 几种新型的现代合成技术与方法 95
3.5.1 微波辐射技术 95
3.5.2 等离子体技术 99
3.5.3 激光技术 104
3.5.4 溶胶-凝胶合成法 107
3.5.5 水热与溶剂热合成法 109
参考文献 112
4.1 单质 115
4.1.1 物理分离法 115
4.1.2 热分解法 115
第4章 典型无机化合物的合成 115
4.1.3 电解法 116
4.1.4 化学氧化还原法 116
4.2 氧化物 117
4.2.1 直接合成法 117
4.2.2 热分解法 118
4.2.3 碱沉淀法 118
4.3 氢化物 119
4.3.1 氢化物的分类 119
4.2.5 硝酸氧化法 119
4.2.4 水解法 119
4.3.2 离子型氢化物的合成 121
4.3.3 过渡型氢化物的合成 122
4.3.4 共价型氢化物的合成 123
4.3.5 简单配合氢化物的合成 124
4.4 酸和碱 126
4.4.1 含氧酸的合成 126
4.4.2 碱的合成 127
4.5 含氧酸盐 128
4.5.1 金属与酸作用 128
4.5.6 氧化低价化合物制备高氧化态的含氧酸盐 129
4.5.5 碱与两性金属、非金属作用 129
4.5.7 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的高温反应 129
4.5.2 酸与氧化物、氢氧化物作用 129
4.5.4 盐与盐作用 129
4.5.3 酸与盐作用 129
4.5.8 电解法 130
4.6 无水金属卤化物 130
4.6.1 无水金属卤化物的分类及用途 130
4.6.2 无水金属卤化物的合成 131
4.7 配位化合物 134
4.7.1 Werner配合物的合成 134
4.7.2 顺反异构体的合成 138
4.7.3 羰基配合物的合成 139
4.7.4 分子氮配合物 143
4.7.5 金属夹心配合物 146
参考文献 148
第5章 新型无机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制备 149
5.1 簇化合物的合成 149
5.1.1 水溶液法 149
5.1.2 水热合成法 150
5.1.3 固相化学反应法 150
5.1.4 分子自组装法 150
5.1.5 光化学法 151
5.2 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的合成 151
5.2.1 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简介 151
5.2.2 非化学计量化合物形成原因及特点 152
5.3 先进陶瓷的制备 154
5.2.3 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的应用 154
5.3.1 纳米陶瓷素坯的成型 155
5.3.2 纳米陶瓷烧结 156
5.4 纳米微粒与材料的制备 157
5.4.1 纳米微粒的制备 157
5.4.2 纳米纤维的制备 163
5.5 无机膜的制备 167
5.5.1 烧结法 167
5.5.2 溶胶-凝胶法 167
5.5.5 化学气相沉积法 168
5.5.3 电化学沉积法 168
5.5.4 水热晶化法 168
5.6 溶胶-凝胶法在新型无机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169
5.6.1 制备高纯超细微精细陶瓷粉末 169
5.6.2 Sol-gel法制作玻璃 170
参考文献 171
第6章 碳骨架的构建 174
6.1 碳-碳单键的形成 174
参考文献 216
第7章 官能团的引入、转换与保护 218
7.1 官能团的引入 218
7.2 官能团的选择性转换 221
参考文献 248
第8章 元素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252
8.1 元素有机化合物简介 252
参考文献 313
第9章 不对称合成 314
9.1 不对称合成概述 314
9.2 非对映择向合成 318
9.3 对映择向合成 328
9.4 双不对称合成 333
9.5 绝对不对称合成 334
参考文献 336
第10章 复杂分子的合成 339
10.1 (Z)-二十一碳-6-烯-11酮的合成 339
10.2 (Z)-茉莉酮的合成 342
10.3 螺环烃的合成 345
10.4 甾族化合物的合成 347
10.5 秋水仙碱的合成 352
10.5.1 秋水仙碱的结构 352
10.5.2 van Tamelen合成秋水仙碱的策略 353
10.5.3 Eschenmoser合成秋水仙碱的策略 356
10.6 前列腺素的合成 358
10.6.1 PGE1的合成 359
10.6.2 PGE2和PGF2a合成 361
10.6.3 三组分偶联方法合成前列腺素PGE1和PGE2 365
10.6.4 PGF2和PGE2的半合成 366
10.7 肽的合成 368
10.7.1 肽合成的策略 369
lO.7.2 肽合成的步骤 370
10.7.3 肽合成的技术 372
10.7.4 合成较高分子量的肽——碱性胰蛋白酶抑制剂(BTI) 378
参考文献 380
11.1.1 什么是绿色化学 382
11.1.2 绿色化学的主要内容 382
11.1 绿色化学简介 382
第11章 绿色合成 382
11.1.3 绿色合成的基本原则 383
11.2 原子经济反应 384
11.2.1 原子经济性 384
11.2.2 有机合成反应的原子经济性分析 385
11.2.3 提高合成反应原子经济性的途径 387
11.3 绿色合成方法与技术 390
11.3.1 生物工程技术与生物质资源的利用 391
11.3.2 绿色催化技术 393
11.3.3 超临界流体技术 394
11.4 绿色化学产品的合成 396
参考文献 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