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言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写作框架 3
三、研讨问题的基本方法 5
第一章 宏观调控权的定位 7
第一节 宏观调控权的产生与权源 7
一、宏观调控权的产生 7
二、宏观调控权的权源 11
一、宏观调控权与宏观调控行为 12
第二节 宏观调控权的界定 12
二、宏观调控权的“复杂性” 13
三、决策与执行的分离:权力的第二次分离运动 13
四、宏观调控行为是决策行为 17
第三节 宏观调控权的性质和特征 20
一、宏观调控权的性质 20
二、宏观调控权的特征 22
第二章 宏观调控权运行的实体法问题 24
第一节 宏观调控权的主体 24
一、宏观调控权纵向的配置 24
二、宏观调控权的横向配置 25
一、宏观调控权的构成要件 27
第二节 宏观调控权的要件和效力 27
二、宏观调控行为的合法要件 29
三、宏观调控行为的效力 30
第三节 宏观调控权行使的原则 31
一、已有研究成果 31
二、增补的两个原则 32
第四节 宏观调控行为的责任问题 33
一、宏观调控行为的传统责任和新型责任 33
二、宏观调控行为的政治责任 34
三、亚洲金融风暴中宏观调控行为的政治责任的承担 36
四、我国宏观调控行为的政治责任问题 52
五、央行官员承担政治责任是否有损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54
第三章 宏观调控权运行的程序法问题 57
第一节 宏观调控权运行的程序立法 57
一、宏观调控程序立法的必要性分析 57
二、我国宏观调控程序的单行立法的现状、缺失及其弥补 60
三、宏观调控程序的整合——宏观调控程序综合立法 63
第二节 宏观调控行为的可诉性问题 71
一、宏观调控行为可诉性问题的分析思路 71
二、宏观调控行为不可诉性的具体分析 72
三、宏观调控行为不可诉性的弊害及弥补 75
四、宏观调控行为不可诉性的几个典型案例 77
五、对有关商榷的一点回应 78
第三节 对宏观调控权的监督 81
一、最高权力机关的监督 81
二、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 81
三、人民自己的监督 82
四、新型的宏观调控复议制度 82
第四章 宏观调控权运行的个案研究 84
第一节 计划宏观调控 84
一、计划法概述 84
二、法国的计划法及其借鉴 85
三、我国计划法的立法及计划宏观调控行为的完善 92
四、“计划”改为“规划”与《规划法》的制定 94
第二节 金融宏观调控 97
一、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分设对经济法的程序、责任、可诉性、责任追究等具体制度的影响 97
二、实例分析: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经济法分析 103
三、金融宏观调控与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角色 108
第三节 财政宏观调控 132
一、国债宏观调控 132
二、转移支付宏观调控 134
三、政府采购宏观调控 137
四、预算宏观调控 140
一、税收的宏观调控功能及存在的法律问题 152
第四节 税收宏观调控 152
二、我国在加入WTO和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对国外资本的税法规制 158
三、我国对企业并购的税法规制 170
四、为什么不断强调税收法定? 184
第五节 储备宏观调控 184
一、储备调控及储备宏观调控的基本内容 185
二、当前我国储备宏观调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88
三、对《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的评析 190
第六节 宏观调控手段的综合运用——西部大开发 193
一、西部大开发中的市场、中介和政府——兼评《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 193
二、制定《西部开发促进法》的思考 203
一、中央2003—2004年一系列制止经济过热措施及其所反映的主要宏观调控法问题 212
第七节 中央2003—2004年制止经济过热措施的宏观调控法分析 212
二、宏观调控的调控主体问题 215
三、各调控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 218
四、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法的变易问题 223
五、经济政策与经济法的关系问题 225
第八节 《宏观调控法》的制定问题 226
一、《宏观调控法》制定概述 226
二、《宏观调控法》的制定的理念、政治和技术分析 227
主要参考文献 243
附录 法国计划化改革法 252
后记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