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研究缘起 1
二 “论语学”发展阶段纵论 3
三 《论语》学研究现状 9
第一章 《论语》概说 40
第一节 《论语》书名释义 40
一 “论语”一名之来历 40
二 “论语”释名 43
第二节 《论语》的编纂者 49
一 前贤之成说 49
二 《论语》由子思最后主持编纂成书 55
第三节 《论语》篇章的真伪问题 68
一 前人的《论语》辨伪 68
二 诸说献疑 71
第四节 《论语》中所体现的孔子思想 74
一 天命鬼神思想 74
二 政治思想 75
三 道德修养思想 79
四 教育思想 81
第二章 先秦两汉时期的《论语》学 86
第一节 先秦时期《论语》的流传 86
第二节 西汉时期的《论语》传本 91
一 孔壁《古论》乃孔氏家传本 92
二 《古论》、《齐论》、《鲁论》考述 99
三 西汉时期的其他《论语》传抄本 106
第三节 《论语》学的成因 109
第四节 最早的《论语》注解——《论语孔氏训解》 127
一 《论语孔氏训解》非伪书辨 127
二 训诂以通大义 133
三 今日所见最早的两汉《论语》注本 135
第五节 别具特色的《论语章句》 136
一 包咸及其《论语章句》 136
二 “迭诂训于语句之中,绘本义于错综之内” 137
第六节 兼采今古学的开山之作——《论语训说》 140
一 马融注训《古论》 140
二 兼采今古学以释《论》 141
第七节 “以古学为宗,兼采今学以附益其义”的《论语郑氏注》 144
一 《论语注》的成书与流传 145
二 “以古学为宗,兼采今学以附益其义” 150
第八节 《论语》学的变种——《论语谶》 156
一 谶纬论略 156
二 《论语谶》的主要内容 159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论语》学 167
第一节 《论语》研究的发展 167
第二节 集汉魏《论语》研究之大成的《论语集解》 178
一 《论语集解》撰集者考辨 179
二 《论语集解》之成书与传本 181
三 “数百年讲论之大意,赖以得存” 182
四 集诸家之善,间下己意 183
五 对《论语集解》的评价 188
第三节 开以玄学释《论》之风的《论语释疑》 190
一 援道释《论》 190
二 开以玄学释《论》之先声 198
第四节 “存汉晋经学之一线”的《论语义疏》 199
一 《论语义疏》的流传、回归与辨伪 199
二 综合创新的《论语》观 202
三 “学贵自得”、“清通简要” 205
四 继往开来,功莫大焉 220
第五节 其他重要《论语》注本 222
一 周生烈的《论语义说》 222
二 郭象的《论语体略》 224
三 李充的《论语注》 227
第六节 从《汉志》、《隋志》看《论语》学的发展演变 229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论语》学 233
第一节 《论语》研究的中衰 233
第二节 辨音释义的《论语》专著——《论语音义》 244
一 考镜《论语》源流 245
二 辨音释义的注释特色 247
第三节 疑经改注,发明己义的《论语笔解》 255
一 《论语笔解》的真伪问题 255
二 疑经改注,自发新义 258
三 圣经之羽翼,汉儒之纠绳 266
第五章 宋代的《论语》学 268
第一节 《论语》研究的大发展 268
第二节 “汉学、宋学兹其转关”的《论语注疏》 280
一 《论语注疏》的注释特点 280
二 汉学、宋学兹其转关 291
第三节 以义理释《论》见长的《论语解》 293
一 二程的《论语》观 293
二 开义理释《论》风气之先 294
第四节 博采众说,通经明理的《论语集注》 296
一 《论语集注》的成书 297
二 朱熹的《论语》观 300
三 博采众说,通经明理 303
四 《论语集注》在《论语》学史上的地位 310
第五节 羽翼《集注》的朱子后学著作 311
一 真德秀的《四书集编》 311
二 蔡节的《论语集说》 315
三 赵顺孙的《四书纂疏》 318
第六节 理学以外的《论语》学著作 319
一 驳难先儒、自立新义的《论语小传》 319
二 荆公新学释《论》的代表作——《论语全解》 323
附录 力求本义、折中汉宋的《论语辨惑》 327
第六章 元代的《论语》学 334
第一节 宗主朱学的《论语》研究 334
第二节 疏疑订讹、悉究其义的《论语集注考证》 341
一 阐发朱子思想 342
二 修补朱注 343
三 订正朱注 344
四 发朱注之未发 346
第三节 驳正朱注、独发己见的《论语辨疑》 348
一 驳正朱注 349
二 移易经文,改经就注 352
三 存疑待考,不做强解 354
四 平心剖析,独发己见 354
第四节 宗主朱注的《读论语丛说》 356
一 《读四书丛说》考辨 356
二 《读论语丛说》的注释特色 358
第七章 明代的《论语》学 365
第一节 理学视野下的《论语》研究 365
一 尊崇朱学以释《论》 365
二 援引心学以释《论》 369
三 注重考据以释《论》 371
第二节 剽剟成编、小加增删的《论语集注大全》 374
第三节 以考证名物典故为主旨的《论语类考》 378
一 分门别目,考证名物 379
二 博引旧说,详为折中 381
三 驳正朱注 383
四 摒去杜撰、浮谈之说 384
第四节 文学评点式的注本——《论语评》 385
第五节 宋学向汉学转变的奠基之作——《论语详解》 391
一 郝敬的《论语》观 391
二 《论语详解》的注释特色 393
第六节 统合理学与心学的《论语学案》 398
一 《论语学案》的成书 399
二 《论语学案》的学术特色 400
三 早期思想的代表作 406
第七节 佛家释《论》的代表作——《论语点睛》 407
第八章 清代的《论语》学 412
第一节 综合创新的《论语》研究 412
第二节 专与朱注为难的《论语稽求篇》 421
一 《论语稽求篇》的写作原因 421
二 《论语稽求篇》的注释特色 422
三 毛奇龄及《论语稽求篇》的历史地位 431
第三节 尊朱辟王的《松阳讲义》 433
一 力黜王学 434
二 尊信朱学 436
三 崇实黜虚 438
第四节 全面系统、考证精核的《论语考异》 440
一 注重校勘,考证精核 440
二 不拘门户,引证广博 444
三 全面系统,资料翔实 446
第五节 汉宋兼采的集大成之作——《论语正义》 453
一 《论语正义》的成书 454
二 《论语正义》的注疏特色 456
三 《论语正义》的地位和影响 470
第六节 会通中西、倡言变法的《论语注》 471
一 宗主今文经学以释《论》 472
二 借助西学以释《论》 478
三 《论语》学由古代转向近代的力作 482
余论 484
一 历代《论语》的释读方法与孔子的解经思想 484
二 《论语》注释中的时代张力 488
三 《论语》学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492
参考文献 495
后记 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