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 并行工程概述 1
1.1.1 并行工程的定义 1
1.1.2 并行工程的目标 2
1.1.3 并行工程的特点 3
1.1.4 并行工程在先进制造技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4
1.1.5 并行工程的关键技术 4
1.1.6 并行工程的研究概况 7
1.1.7 并行工程的实际应用概况 10
1.2 DFC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13
1.2.1 面向成本的设计的概念 14
1.2.2 价值工程与面向成本的设计 15
1.2.3 DFC与DFX 23
1.2.4 DFC与DTC辨析 30
1.3 本书的主要工作 35
第二章 DFC的关键技术和概念模型 38
2.1 引言 38
2.2 DFC的关键技术 39
2.3 DFC的概念模型 40
2.3.1 模型和模型分类 40
2.3.2 DFC的概念模型构成 41
2.3.3 质量功能配置 43
2.3.4 设计兼容性分析 45
2.4 本章小结 50
第三章 设计方法与设计过程 52
3.1 引言 52
3.2 机械设计方法概述 54
3.2.1 设计理论概述 54
3.2.2 设计类型 57
3.2.3 机械设计的主要内容 59
3.3 设计过程分解及其设计特征分类 62
3.3.1 设计的一般过程 62
3.3.2 概念设计阶段 62
3.3.3 技术设计阶段 71
3.3.4 施工设计阶段 75
3.4 本章小结 76
第四章 DFC中的成本问题研究 77
4.1 引言 77
4.2 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构成 80
4.2.1 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 80
4.2.2 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构成 83
4.3.1 全生命周期成本的估算方法 87
4.3 全生命周期成本的估算方法及其成本特征 87
4.3.2 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详细分解及其成本特征的提取 93
4.3.3 计算全生命周期成本时的时间因素 108
4.3.4 LCC的应用实例举例 110
4.3.5 成本估算中的准确性 113
4.4 我国LCC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115
4.5 作业成本法在DFC中的应用 118
4.5.1 作业成本法简述 118
4.5.2 ABC法与LCC法的关系 122
4.5.3 DFC中作业成本的应用步骤和方法 123
4.6 全生命周期成本数据的收集 127
4.6.1 企业内的LCC数据的收集方法 128
4.6.2 企业外LCC数据的收集方法 130
4.7 全生命周期成本数据的处理和使用 132
4.8.1 DFC的成本估算策略 134
4.8 DFC的成本估算策略及估算方法库的组织结构 134
4.8.2 DFC成本估算方法库的组织结构 136
4.9 本章小结 137
第五章 多域特征映射理论在DFC中的运用 140
5.1 引言 140
5.2 多域特征映射的概念 141
5.2.1 特征的概念性定义和分类 141
5.2.2 多域特征映射的概念 143
5.3 多域特征映射的理论与方法概述 144
5.3.1 多域特征映射模型 144
5.3.2 特征域之间的关系 147
5.3.3 多域特征映射的算法 148
5.3.4 特征映射方法分类 150
5.4.1 DFC中特征域的划分 152
5.4 DFC中的多域特征映射研究 152
5.4.2 概念设计阶段的特征映射和成本估算的实现 154
5.4.3 初步总体设计阶段的特征映射和成本估算的实现 164
5.4.4 总体设计阶段的特征映射和成本估算的实现 167
5.4.5 施工设计阶段的特征映射和成本估算的实现 171
5.5 本章小结 173
第六章 DFC的成本估算软件开发框架结构 174
6.1 引言 174
6.2 公理设计理论概述 175
6.2.1 公理设计理论的基本概念 175
6.2.2 应用设计矩阵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 179
6.2.3 设计信息与公理设计 180
6.2.4 并行工程与公理设计 183
6.3.1 DFC功能分解 185
6.3 DFC成本估算软件开发框架的建立 185
6.3.2 FR1的分解 186
6.3.3 FR11的分解 187
6.3.4 FR12的分解 187
6.3.5 FR13的分解 189
6.3.6 FR2的分解 189
6.3.7 FR3的分解 190
6.3.8 DFC成本估算软件框架 191
6.4 本章小结 192
第七章 DFC的原型系统 194
7.1 原型系统的功能模块构成 194
7.2 施工设计阶段的DFC原型系统的构成 197
8.2 灰色系统理论 200
8.2.1 灰色系统理论简述 200
8.1 引言 200
第八章 DFC的企业实践 200
8.2.2 灰色关联分析 202
8.2.3 GM(1,1)建模原理及方法步骤 203
8.3 应用实例和计算结果分析 206
8.3.1 灰色关联分析的应用 206
8.3.2 GM(1,1)模型的应用实例和分析 209
8.4 平台选择 211
8.5 本章小结 211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213
9.1 结论 213
9.2 研究工作展望 214
参考文献 216
后记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