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原理及应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邢传鼎,杨家明,任庆生等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10388894
  • 页数:46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方法以及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并引用了一些相关应用实例。

第一章 绪论 1

1.1 人工智能学科的由来和发展史 1

1.1.1 人工智能的定义 1

目录 1

1.1.2 人工智能的由来 2

1.1.3 人工智能的发展史 2

1.2 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 4

1.2.1 知识工程 4

1.2.2 专家系统 6

1.2.3 专家系统开发工具与环境 9

1.2.4 模式识别技术 12

1.2.5 智能控制及智能机器人 14

习题一 17

2.1 概述 18

第一部分 知识表示 18

第二章 知识表示方法 18

2.2 状态空间表示法 19

2.2.1 状态空间三元组 19

2.2.2 状态空间表示法举例 19

2.2.3 问题归约法和与/或图表示法 25

2.2.4 关键状态法和关键操作法 27

2.3 谓词逻辑表示法 29

2.3.1 一阶谓词逻辑表示 29

2.3.2 谓词逻辑表示模式 32

2.4 语义网络表示法 35

2.4.1 语义网络的概念 35

2.4.2 语义网络的表达能力 35

2.4.3 基于语义网络的推理 38

2.5 框架表示法 39

2.5.1 框架的概念 39

2.5.2 框架的表达能力 40

2.5.3 基于框架的推理 41

2.5.4 框架的程序实现 42

2.6 产生式规则表示法 42

2.6.1 产生式规则与产生式系统 42

2.6.2 八数码游戏 43

2.7 常识知识表示法 44

2.7.1 常识世界 44

2.7.2 常识知识表示的困难 45

2.7.3 常识知识的重要性 45

2.7.5 时间 46

2.7.4 常识知识研究范围 46

2.7.6 基于网络法的常识知识表示 47

2.8 剧本表示法 51

2.8.1 概念依赖理论 51

2.8.2 剧本表示法 52

2.9 面向对象的过程性表示方法 53

2.9.1 过程性表示法基本原理 53

2.9.2 过程表示法的特点 55

习题二 56

第二部分 状态空间搜索 58

第三章 盲目搜索策略 58

3.1 基本概念 58

3.1.1 什么是搜索 58

3.1.2 状态空间的搜索策略 59

3.2.1 搜索算法 61

3.2 广度优先搜索 61

3.2.2 应用举例 62

3.3 深度优先搜索 63

3.3.1 深度优先搜索过程 63

3.3.2 应用举例 64

3.4 有界深度优先搜索 65

3.4.1 有界深度优先搜索过程 65

3.4.2 应用举例 65

3.5 代价树的广度优先搜索 67

3.5.1 代价树的广度优先搜索过程 67

3.5.2 应用举例 68

3.6 代价树的深度优先搜索 69

3.6.1 代价树的深度优先搜索过程 69

3.6.2 应用举例 69

习题三 70

第四章 启发式搜索 71

4.1 不可撤回方式搜索策略 71

4.2 可撤回方式搜索策略 72

4.2.1 代价树的有界深度优先搜索过程 72

4.2.2 回溯策略(BACKTRACK) 73

4.2.3 图搜索策略 76

4.3 估计函数和启发信息 77

4.4 全局最优搜索法 78

4.5 局部择优搜索法 79

4.6 八数码难题的启发式搜索 79

4.7 A算法及可采纳的A算法 82

4.7.1 A算法 82

4.7.2 A算法及可采纳性 82

4.8.1 与/或树求解中的特殊问题 83

4.8 与/或树的启发式搜索 83

4.8.2 与/或树的最好优先搜索法 86

习题四 89

第五章 计划、动作和学习 90

5.1 感知/计划/动作循环 90

5.2 逼近搜索 91

5.2.1 孤岛驱动搜索 91

5.2.2 层次搜索 92

5.2.3 有限范围搜索 93

5.2.4 循环 94

5.2.5 建立反应过程 94

5.3 学习启发式函数 95

5.3.1 显式图 95

5.3.2 隐式图 96

5.4 奖赏代替目标 97

习题五 98

第六章 对手式搜索 100

6.1 博弈树的启发式搜索 100

6.1.1 博弈树的概念 100

6.1.2 极大极小分析法 101

6.2 α-β剪枝技术 103

6.3 搜索的完备性与效率 104

6.3.1 完备性 104

6.3.2 搜索效率 104

6.4 概率博弈 105

6.5 各种搜索策略归纳 106

6.5.1 状态空间表示法 106

6.5.3 搜索策略性能的衡量准则 107

6.5.2 与/或树表示法 107

习题六 108

第三部分 推理方法 110

第七章 命题演算和命题演算归结基础 110

7.1 对特征值加以约束 110

7.2 语言 111

7.3 推理规则 112

7.4 验证定义 113

7.5 语义 113

7.5.1 解释 113

7.5.2 命题真值表 114

7.5.3 可满足性与模型 114

7.5.5 等价 115

7.5.6 蕴含 115

7.5.4 永真性 115

7.6 合理性、完备性和命题可满足性 116

7.7 命题演算中的归结 117

7.7.1 子句上的归结 117

7.7.2 转换任意的合式公式为子句的合取式 118

7.7.3 归结反演 118

习题七 120

第八章 谓词逻辑 121

8.1 一阶谓词和量词 121

8.1.1 谓词和个体 121

8.1.2 量词 122

8.1.3 合式谓词公式 123

8.1.4 自由变元和约束变元 123

8.1.5 谓词公式的解释 124

8.2.3 量词分配律 125

8.2.2 量词辖域的扩张及收缩律 125

8.2 含有量词的等价式和蕴含式 125

8.2.1 量词转换律 125

8.2.4 量词次序的交换 126

8.3 谓词逻辑中的推论规则 127

8.3.1 约束变元的改名规则 127

8.3.2 自由变元的代入规则 127

8.3.3 命题变元的代换规则 127

8.3.4 取代规则 127

8.3.5 全称规定规则US 127

8.3.6 存在规定规则ES 127

8.4 谓词公式的范式 128

8.4.1 前束范式 128

8.3.8 全称推广规则UG 128

8.3.7 存在推广规则EG 128

8.4.2 斯柯林范式 129

习题八 129

第九章 归结原理 131

9.1 置换与合一 131

9.1.1 置换 131

9.1.2 合一 131

9.2 归结原理 133

9.2.1 化为子句形的步骤 133

9.2.2 归结推理规则 135

9.2.3 含有变量子句的归结 136

9.3 归结推理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 138

9.3.1 归结反演在定理证明中的应用 138

9.3.3 改进策略 142

9.3.2 简化策略 142

9.4 由归结反演求取答案的方法 144

9.4.1 问题求解中的谓词演算 144

9.4.2 答案求取过程 146

9.4.3 含有全称量词量化变量的目标公式 147

习题九 150

第十章 基于规则的演绎系统 152

10.1 规则正向演绎系统 152

10.1.1 事实表达式的与或形变换 152

10.1.2 事实表达式的与或图表示 153

10.1.3 与或图的F规则变换 154

10.1.4 作为终止条件的目标公式 156

10.2.1 目标表达式的与或形式 157

10.2 规则逆向演绎系统 157

10.2.2 与或图的B规则变换 158

10.2.3 作为终止条件的事实节点的一致解图 158

10.3 规则双向演绎系统 160

习题十 161

第十一章 基于逻辑的规划方法 163

11.1 积木世界的机器人规划 163

11.1.1 积木世界的机器人问题 163

11.1.2 用F规则求解规划序列 164

11.2 STRIPS规划系统 165

11.2.1 STRIPS系统的组成 165

11.2.2 STRIPS系统规划过程 165

11.2.3 含有多重解答的规划 168

11.3.1 递归的STRIPS 171

11.3 STRIPS规划分析 171

11.3.2 Sussman异常 173

11.3.3 逆向搜索方法 173

11.3.4 规划空间和部分有序规划 175

11.3.5 分层规划 178

11.3.6 学习规划 183

11.4 具有学习能力的规划系统 184

11.4.1 PULP-1系统的结构与操作方式 185

11.4.2 PULP-1的世界模型和规划结果 186

习题十一 187

第十二章 不确定信息的推理 191

12.1 回顾概率论 191

12.1.1 基本观点 191

12.1.2 条件概率 193

12.2 概率性推理 194

12.2.1 通用方法 194

12.2.2 条件独立性 196

12.3 Bayes网络 196

12.4 Bayes网络中的推理范型 198

12.5 不确定证据 199

12.6 D-分离 200

12.7 复合树中的概率推理 201

12.7.1 之上证据(Evidence Above) 201

12.7.2 之下证据(Evidence Below) 202

12.7.3 之上之下证据(Evidence Above and Below) 204

12.7.4 举例 204

习题十二 206

13.1.2 非单调系统 208

13.1.1 非单调逻辑 208

第十三章 其他推理技术 208

13.1 非单调推理 208

13.2 限定推理 209

13.2.1 最小模型 209

13.2.2 按最小化原则建立假设 209

13.3 缺省推理 211

13.3.1 缺省推理规则的表示 211

13.3.2 缺省规则的分类 211

13.4 自认识推理 213

13.4.1 自认识逻辑的描述 213

13.4.2 自认识逻辑系统AE的语义 214

13.5 真值维护系统(TMS) 214

习题十三 216

14.1 概述 218

14.1.1 机器学习的定义及其特点 218

第十四章 机器学习 218

第四部分 知识获取 218

14.1.2 机器学习的发展简史 220

14.2 机器学习的基本模型 220

14.3 机器学习的分类 222

14.3.1 机器学习方法 222

14.3.2 学习方法和系统的评价 224

14.4 机器学习的研究目标 227

习题十四 228

第十五章 实例学习 229

15.1 实例学习概念及其分类 229

15.1.1 实例学习的两个空间模型 229

15.2.1 变型空间方法 234

15.1.2 实例学习的分类 234

15.2 学习单个概念 234

15.2.2 改进假设方法 238

15.2.3 产生与测试方法 239

15.2.4 方案示例方法 241

15.3 学习多个概念 243

15.3.1 AQ11程序 244

15.3.2 ID3系列方法 245

15.4 学习多步任务 255

15.4.1 LEX的结构 255

15.4.2 LEX的运行实例 256

15.4.3 问题求解器 257

15.4.4 评论器 257

15.4.6 问题产生器 258

15.4.5 归纳器 258

习题十五 259

第十六章 类比学习 260

16.1 类比学习定义 260

16.1.1 类比学习定义 260

16.1.2 类比学习的类型 261

16.2 类比推理 262

16.2.1 可扩展关系表示法 262

16.2.2 匹配机制 263

16.2.3 类比学习 264

16.3 转换类比学习系统 264

16.3.1 转换类比系统的基本原理 264

16.3.2 应用转换类比的求解 265

16.3.3 实例 267

16.3.4 派生类比系统 268

16.4 因果关系型类比学习 269

16.5 联想类比学习 272

习题十六 273

第十七章 其他学习方法 274

17.1 记忆学习 274

17.1.1 记忆学习的模式及主要问题 274

17.1.2 记忆学习应用举例 276

17.2 传授学习 277

17.3 归纳学习 279

17.3.1 概述 279

17.3.2 基于归纳的发现系统CASM 280

17.4.2 解释学习的工作原理 281

17.4.1 基于解释的学习简介 281

17.4 解释学习 281

17.4.3 典型系统分析 285

17.5 机器学习的展望 290

习题十七 290

第五部分 人工智能系统 291

第十八章 产生式系统 291

18.1 产生式规则 291

18.1.1 产生式规则 291

18.1.2 基于产生式的推理模式 292

18.2 产生式系统 292

18.2.1 产生式系统的组成 292

18.2.2 产生式系统的运行过程 293

18.2.3 控制策略与常用算法 293

18.4.1 产生式规则的程序语言实现 296

18.3 产生式系统的应用 296

18.4 产生式系统的程序实现 296

18.4.2 规则库的程序实现 298

18.4.3 动态数据库的程序实现 298

18.4.4 推理机的程序实现 298

习题十八 299

第十九章 专家系统 300

19.1 概述 300

19.1.1 专家系统的由来 300

19.1.2 专家系统的定义 302

19.1.3 专家系统的分类 304

19.2 专家系统的结构 305

19.2.1 专家系统的一般结构 305

19.2.2 专家系统的知识构成 308

19.3 黑板系统结构 321

19.3.1 黑板模型 321

19.3.2 黑板框架结构 323

19.3.3 HEARSAY-Ⅲ系统简介 325

19.4 专家系统开发工具 327

19.4.1 智能程序设计语言 327

19.4.2 骨架系统 332

19.4.3 通用开发工具 336

19.5 一个典型的专家系统MYCIN 338

习题十九 345

第二十章 基于知识的系统 347

20.1 面对实际问题 347

20.2 用Horn子句推理 347

20.3 维护动态知识库 351

20.4 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 354

20.5 规则学习 356

20.5.1 学习命题演算规则 357

20.5.2 学习一阶逻辑规则 360

20.5.3 基于解释的产生器 363

20.6 知识库系统的组成 364

20.6.1 知识库 364

20.6.2 知识库管理系统 365

20.6.3 知识库系统 366

20.8.2 知识库应用系统的开发特点及开发过程 367

20.8.1 知识库系统应用的特点 367

20.8 知识库系统的应用 367

20.7.2 专用人工智能开发工具 367

20.7.1 通用型的人工智能语言 367

20.7 知识库系统开发方法和工具 367

20.8.3 知识库系统的类型及应用领域 368

20.9 知识库系统在图形处理及CAD中的应用 369

20.9.1 图形的构造 369

20.9.2 图形的坐标变换 370

20.9.3 图形逻辑理论基本内容 371

20.10 知识库系统的发展趋势 372

20.10.1 扩大知识表示 372

20.10.2 知识推理及推理的不确定性 372

20.10.3 知识获取和机器学习 373

习题二十 374

21.1 模糊算法概述 376

第二十一章 模糊算法 376

第六部分 新型人工智能算法 376

21.1.1 模糊集合的概念 377

21.1.2 模糊集合的操作 382

21.1.3 模糊关系 385

21.1.4 扩张原理 388

21.1.5 模糊逻辑 389

21.1.6 模糊规则 391

21.1.7 最大-最小合成 393

21.1.8 可能性和概率 395

21.1.9 转换规则 397

21.1.10 模糊专家系统中的不确定性 399

21.2 模糊规则推理 401

21.2.1 模糊假言推理和广义假言推理 401

21.2.3 假言三段论式推理 402

21.2.2 模糊拒取式推理 402

21.3 模糊决策推理 403

21.4 应用举例 403

习题二十 403

第二十二章 人工神经网络 405

22.1 生物神经元模型及基本特征 405

22.2 前向网络模型及BP算法 406

22.2.1 网络结构 406

22.2.2 BP算法 407

22.2.3 BP算法的改进方案 409

22.3 反馈网络模型及Hopfield算法 409

22.3.1 网络结构及学习规则 409

22.3.2 能量函数与稳定性 411

22.3.4 连续Hopfield网络 412

22.3.3 存储容量及改进学习规则 412

22.4 自组织及随机神经网络 415

22.4.1 Hamming Net MAXNET 416

22.4.2 自适应共振理论 417

22.4.3 Kohonen网络 418

22.4.4 对传网络(CPN网络) 419

22.4.5 随机网络 420

22.5 神经网络的应用 421

22.5.1 专家系统 421

22.5.2 信号处理与图像 422

22.5.3 智能控制 423

22.5.4 模式识别 423

22.5.5 神经网络多媒体 424

习题二十二 425

第二十三章 遗传算法 426

23.1 遗传算法的主要步骤 426

23.1.1 遗传算法与生物进化 426

23.1.2 遗传算法的过程 426

23.1.3 遗传算法的特点 429

23.2 表示模式 429

23.2.1 模式 429

23.2.2 模式定理 430

23.2.3 积木块假设 431

23.3 选择操作 432

23.4 交叉操作 433

23.5 变异操作 434

23.6.1 主从式(master-slave)模型 435

23.6 并行遗传算法 435

23.6.2 粗粒度模型 436

23.6.3 细粒度模型 437

23.7 基于遗传算法的学习系统 437

23.7.1 概述 437

23.7.2 分类器系统 438

23.7.3 学习系统LS-1 440

习题二十三 441

第七部分 交互与通信 443

第二十四章 代理间的通信 443

24.1 代理(agent)间的通信 443

24.1.1 规划说行为 444

24.1.2 实现说行为 444

24.2 理解语言串 444

24.2.1 短语结构语法 445

24.2.2 语义分析 447

24.2.3 扩展语法 451

24.3 有效的通信 451

24.3.1 运用上下文 451

24.3.2 运用知识来解决多义问题 452

24.4 自然语言的处理 453

习题二十四 454

第二十五章 代理的构造 455

25.1 三层构造 455

25.2 目标裁决(公断) 456

25.3 三塔结构 457

25.4 引导程序 457

习题二十五 458

参考文献 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