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社会与现代化 以苏北民国时期为中心的考察》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汉忠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01906470
  • 页数:39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作者读博士学位论文,其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主要表现为:第一,从理论上对灾害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地理论阐述,从灾害所反映和体现的社会与自然、社会内部的两重矛盾关系中,论述灾害作为社会发展的逆动力量对社会发展动力体系的影响和作用;第二,提出自然经济的“苏北模式”的新概念;第三,用黄河夺淮以来苏北地理环境沧桑巨变的确凿事实,否定了斯大林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简单化批判;第四,对南京国民政府最为重视的最大的建设项目之一,也是1855年黄河北徙后苏北最大重要的社会公共工程,对国计民生客观的都有积极的意义;第五,运用马克思主义利益分析方法和社会学的社会冲突理论对广泛存在于苏北的水利纠纷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第六,根据对苏北流民现象的研究和分析对近代中国以来日趋严重的流民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自己一家之言;第七,结合苏北的实际情况,探讨了灾荒和现代化的关系问题;第八,论文丰富了江苏省情的认识。

目录 1

序言 张宪文 1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选题考虑 1

一 从理论层面上看,自然灾害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内涵丰富、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1

二 从实践的层面上看,自然灾害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古老而又常青的问题 2

三 民国时期的灾害、社会与现代化的课题,对苏北区域社会发展史研究而言,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 3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灾害研究的世纪回顾 3

一 晚清时期的灾害研究 4

二 民国时期的灾害研究 8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灾害研究 24

四 百年来灾害研究的基本成就和不足 37

一 文章的基本构架 39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方法、基本结构和主要创新 39

二 论文的主要创新 40

第二章 论灾害和社会的关系 42

第一节 灾害的本质 43

一 灾害的辞源考察 43

二 从灾害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辩证统一看灾害的本质 45

第二节 灾害的形成机制和灾害的属性 47

一 灾害的形成机制 47

二 灾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49

第三节 灾害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53

一 灾害对社会的危害 53

二 社会对灾害的认识、治理和影响 60

第四节 灾害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逆动力量 70

一 社会发展动力体系问题的讨论 70

二 马克思、恩格斯对灾害和社会发展的逆动关系论述 73

第三章 苏北灾害的地理因素和人文因素 78

第一节 苏北灾害中的历史地理因素 80

一 苏北地理环境的变迁和致灾因素的增加 80

二 黄河夺淮改变了苏北的地貌 83

三 黄河夺淮破坏了原有的水系,降低了抵御水旱灾害的能力 86

四 废黄河沿线大量土地泛碱和土地生产力降低 89

第二节 河、漕、盐三大政衰败后苏北抗灾赈灾能力的急剧衰退 97

一 社会经济落后而战略地位重要的苏北 97

二 河、漕、盐三大政衰败后苏北抗灾赈灾能力的急剧衰退 102

第三节 抗灾无力的经济结构 110

一 自然经济的传统理解 110

二 自然经济的“苏北模式” 115

三 抗灾无力的经济结构——自然经济的“苏北模式”对抗灾能力的影响 128

第四章 民国时期的苏北灾害概况 139

第一节 民国以前苏北灾害的几个基本特征 139

一 洪水给苏北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灾害,是来自自然界的头号敌人 140

二 导致人相食的主要原因 141

三 海洋灾害给苏北人民带来严重的灾害 146

四 各种灾害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遭遇往往酿成最严重的灾害局面 147

第二节 民国时期苏北灾害概况 148

第三节 民国时期苏北灾害频繁的社会经济原因 165

一 战火不熄、社会动荡 166

二 政治衰败 170

三 官吏腐败 173

四 传统赈灾体系的瓦解 178

第五章 民国时期的灾害对苏北社会的危害 180

第一节 灾害对生命财产的破坏及其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180

一 灾害对苏北人民生命的戕杀 180

二 灾害过程中耕牛的宰杀和买卖 187

三 灾害导致财产损失 192

四 水旱潮灾对苏北盐业生产的影响 196

五 灾害对生产力的自然基础——环境的影响 200

第二节 灾害对苏北商业、金融业的影响 204

一 粮食和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 204

二 土地、耕牛和劳动力的价格下降 206

三 金融枯涩和金融秩序混乱 206

四 高利贷的猖獗 208

第三节 灾害对土地集中和租佃关系的影响 211

一 苏北土地状况的基本特点 211

二 灾害对土地集中的影响 215

三 灾害对租佃关系的影响 218

第四节 灾害对县政的影响 224

一 催征吏的来历 225

二 国家和乡村社会之间的掠夺性中介: 催征吏作弊中饱的种种手法 228

三 催征吏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35

第五节 灾害对苏北的文化教育影响 241

一 大批文物古迹被黄水湮没 242

二 灾害极大地制约了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 242

第六节 灾害搅动下的社会纷乱 249

一 灾害与苏北的水利纠纷及冲突 249

二 灾害与苏北的流民 265

三 灾害与苏北匪患 282

第六章 民国时期苏北灾害的赈济和治理 289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苏北赈灾概况 289

一 国家和盐商在赈灾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弱化,赈灾主体的客籍化和多元化倾向明显 290

二 灾重赈微,效率不高,效果不好 291

三 赈灾过程中腐败现象严重 292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导淮” 293

一 “导淮”的缘起 294

二 南京国民政府的“导淮” 297

三 南京国民政府“导淮”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 312

第三节 苏北海堤“宋公堤”的修筑 319

一 1939年苏北海啸灾害——“韩小堤”和“宋公堤”修筑的历史背景 319

二 “韩小堤”的修筑和溃败 321

三 “宋公堤”的修筑 322

四 从“韩小堤”和“宋公堤”看历史转折的必然性 325

第七章 灾害与苏北现代化的滞后 334

第一节 苏北现代化进程中的若干特点 335

一 原初工业化的缺失:苏北现代化的历史基础薄弱 337

二 苏北现代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之间未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而彼此制约、相互拖累 341

三 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发展缓慢 345

四 机器工业对苏北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有限 347

第二节 灾害对苏北现代化的影响 349

一 灾害影响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349

二 灾害制约了商品交换 351

三 灾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353

四 灾害频发和经济落后限制了机器工业的发展 358

五 灾害制约苏北工业发展的个案研究 360

六 长期灾害对苏北民众现代心理形成的消极影响 368

结束语 381

后记 384

参考书目 387

一 档案 387

二 资料集、年表 387

三 地方志 388

四 笔记、日记、诗文、调查报告 390

五 著作 392

六 译著 395

七 外文资料 396

八 网络信息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