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变革》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仇保兴著
  • 出 版 社: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60829996
  • 页数:27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指导,针对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借鉴和总结国内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并通过多学科的综合分析和研究探索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的改革问题。

目录 3

上篇 问题与目标的确定 3

第一章 从城市规划学的属性之辨到研究的方法论——本书的意义、方法与结构 3

一、城市规划学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属性之辨 5

二、城市规划学的“科学性”问题 7

三、分析叙事法的基本概念 10

四、应用分析叙事法的流程和要点 13

五、本书的结构安排 16

第二章 国内外城市化的主要教训与挑战 18

一、欧洲城市化早期因基础设施不足造成疾病流行与我国“非典”爆发和城市环境脆弱凸现 18

二、日本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和我国局部地区的房地产危机 24

三、美国城市郊区化造成四大成本居高不下和我国“开发区”热导致土地资源浪费 28

四、拉美、非洲等地“殖民地式”城市化所致的“城市危机”和我国正在萌发的城市“规划失控症” 38

本章小结 49

第三章 近代以来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和若干启示 51

一、“三大运动”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51

二、功能——理性主义繁荣的产物——《雅典宪章》 54

三、从分解到综合——规划的系统分析时代 56

四、回归现实的社会问题——公共政策分析的日益兴起 57

五、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冲突 60

六、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均衡——精明增长 62

本章小结 63

第四章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规划调控目标 66

一、均衡城市化的推力与拉力,统筹城乡发展 66

二、创建合理的城镇体系,统筹区域发展 71

三、完善城镇服务功能,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 75

四、选择资源节约型的城市化模式,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78

五、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82

本章小结 85

中篇 理论和模式的分析 89

第五章 自组织理论对城市化模式分析 89

一、我国东南部与西北部城市化道路的区别 89

二、集群的基本概念 91

三、城市集群的自组织特征 93

四、企业集群的基本特征 94

五、发展企业集群,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 98

本章小结 103

第六章 规划调控过程中市场和政府失效分析 104

一、典型“市场失效”的四种情况 105

二、由“市场失效”引发的“市场界限” 110

三、“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 116

四、克服规划失效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121

本章小结 123

一、城市间竞争的兴起——市场化、全球化、新技术革命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24

第七章 城市间竞争与合作模式分析 124

二、城市间竞争的双重性 127

三、城市生态位及其作用 130

四、城市间合作博弈模型 133

五、城市间有效竞争的衡量 136

本章小结 139

第八章 城市规划的法治与公众参与模式分析 141

一、法治应该避免法规之间的相互抵触 142

二、法治必须构成对政府机构权力的限制 144

三、法治应防止所制定的法律在实施中出入过大 146

四、法治必须拥有与法律条款相适应的程序性保障措施 147

五、法治应对执法者的自由裁量权进行严格限制 148

六、法治必须以广泛的民众参与为前提 150

本章小结 153

下篇 变革及策略的要点 157

第九章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从面面俱到转向突出重点 157

一、引入概念性规划,提高城市规划的预测能力 157

二、改进传统的城市定位方法,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165

三、以生态系统优化为原则,促进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创新 170

本章小结 175

第十章 城市开发管理的重点从引导建设转向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177

一、制订“四线”管制办法,保护不可再生资源 177

二、深化“控规”改革,优化规划对城市开发活动的调控 186

三、规范城市经营,合理利用和培育城市资源 197

本章小结 206

第十一章 规划调控范围从囿于城市规划区转向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 208

一、明确各类城镇体系规划地位,强化区域协调发展 208

二、加强小城镇规划建设,优先发展中心镇和专业镇 212

三、结合企业集群的培育,合理布局和规划建设科技园、开发区 217

四、建立跨行政区的规划协调机制,统筹区域可持续发展 226

本章小结 233

第十二章 城市规划行政监督体制从封闭低效转向均权公开 235

一、三权分立和行政均权模式 236

二、城市总规划师制度及其作用 237

三、优化规划委员会的功能及其结构 241

四、上级派驻规划督察员制度的来源与探索 245

五、推行管治策略,提高公众参与规划管理的效能 255

本章小结 257

总结 259

一、我国城市规划变革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259

二、建立城市规划新体系的主要理论依据有哪些? 262

三、我国城市规划体系变革的重点有哪些? 264

附录一 各层次空间规划的功能和性质 270

附录二 规划法规、规划系列和管理机构相互关系示意图 271

主要参考文献 272

后记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