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章:人、历史、命运 3
人类必经之路 3
围绕永远的课题 3
赠给21世纪青年的礼物 5
先驱者背负的“命运” 7
天命·使命——责任感的别名 10
实行民主改革的勇气与信念的行动 12
象征着战争与革命世纪的事件 15
特权阶级性的发想之悲剧 17
大乘佛教的“平等”、“同苦”及“共生”的思想 20
对知识的憧憬 与学友的挚情 24
不被录用改变了人生 26
将“命运”变换为“使命”的一念 30
我的青春、我的故乡 34
阿育王、甘地、尼赫鲁的“非暴力” 34
一个人的“革命” 36
正视现实的生活态度 40
从骇人的考验中成长 42
对“苦难之人”拥有共感的水源 45
狡猾的修行僧(教士)的可怕之处 46
年轻时代的艰辛锻炼了人 48
最困难的日子成为最令人缅怀的纪念 51
故乡斯塔夫罗波尔的自由与民主的传统 52
给生活方式带来影响的哥萨克精神 55
孕育了“国际主义者”的历史环境 58
“风土”创造了“人性” 60
比诸“矛盾”与“对立”,更应将“宽容”与“调和”置于首位 62
破除闭关自锁,立足人类的观点 64
从“战争的世纪”到“和平的世纪” 66
惟有青春时代才是相逢相知的时代 66
“战时之子”——同时代人的共同的苦恼与辛酸 69
不屈服于困难的勇气之重要性 75
像富士山一样悠然矗立 79
善者,“以蜗牛般的速度缓行” 82
“应保持谦逊的态度,弃除傲慢的行为” 85
第二章:在人类史的新舞台之上——向着21世纪的改革运动改革运动的实质 93
怎样行使“自由” 93
反映“真实”的逸话 96
迎来了艰难时期的年轻的“俄罗斯民主主义” 103
“年轻人应密切注视政治” 106
如果选择了被踏平的旧路 108
以身边的人的视点去看自己 111
“在农村中成长”的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113
社会主义的现实与其“理想”相差太远 115
“创造未来”源自于“不忘过去” 119
“师徒之谊”、“报恩之道”才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124
相信人的蕴奥 128
不是“宣传平等”,而是“以平等为生” 130
“不断前进”的人才是永远的胜利者 132
大权在握时的光荣与苦恼 135
实现苏美首脑会谈的富有勇气的一步 135
就彼得大帝的改革而作出的评价 137
基督教的救世主降临说之功过 139
为建立民主性社会的“思想”与“责任感” 143
“由下而上”的变革之机运 145
“以既有的现实”为出发点 148
恩师的信念:“政治是一种技术” 152
“人类的价值”、“民众”、“对话”就是人性的复归 157
失去了自由的言论也就失去了人的灵活性 158
作为开拓新世纪“武器”之对话 161
改革世界的“第一步”之决断——新思维外交与资讯公开化 165
将失序称为“自由”的悖论 165
“无法生活在虚伪之中” 169
民众成为自主的主角、历史的主角 17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76
从信念与确信中支撑起“语言的力量” 180
“新思维外交”拉开了新的历史的帷幕 183
告别意识形态之争,朝向现实主义迈进 186
“共生”才是开辟21世纪新天地的关键 189
人该有为了人的“回归常识” 191
选择“软能”的时候——“震憾世界的三天”的真相 194
作为精神革命的改革运动 194
“不纯的手段总是以不干净的目的而告终” 195
对苏联“刮目相待”的丰富的直接交流 197
“冷战”最终只能造成时代的混乱与黑暗 200
在考验中直面自己的使命 203
人的根本平等是民主主义的根本 205
软能的“核心”是“信赖”和“友情” 207
对政治视同儿戏的危险横行于世 210
惟有“开阔的人格”才能解决一切纷争 215
“人性化”才是即将来临时代的中心点 221
第三章:宗教——人类的标志 221
乐观主义的优良品质 221
人类将面对着什么样的“考验”呢? 223
“分裂”是恶,“结合”是善 225
陀斯妥也夫斯基暮年的“事件” 229
年轻人中出现的“精神空虚”之影 231
最佳人物共同的“乐观主义” 233
“宗教战争”的愚蠢行动何时才能终结? 236
怎样思考宗教的宽容与非宽容呢? 240
朝着“符合正义的和平”之道 243
寻求一种暖人心怀的批判精神 246
最重要的价值是“人的生命” 249
东方与西方相遇之际——人类的价值与宗教的智慧 249
围绕宗教的普遍性意义进行思考 251
从“外向的规范”到“内向的规范” 253
宗教的生命线——是对民众的奉献与救赎 255
与巨大的权威进行过交锋——托尔斯泰的宗教观 257
陀斯妥也夫斯基对天主教的见解 260
主张“先有行动”的歌德 263
为追求“有价值的东西”而活着 266
为了解人自身的内在探索 268
“开拓”、“完备”、“苏生“之三义 270
能够说出“善”即是“善”、“恶”即是“恶”的人的权利 272
成为21世纪的世界宗教的条件——“人性的再生”和新文艺复兴的潮流 274
回避历史性悲剧的日本 274
“第三次的开国”与日本人的心理状态 279
被指责为“缺乏历史意识”的理由 282
在经济繁荣中,“文化”与“精神”却日见衰落 284
共产主义和基督教的相关关系 288
在世界宗教史中的两种“平等观” 290
正是“理想社会的神格化”造成了悲剧的根源 292
在俄罗斯的近、现代史中学习“理想主义的悖理” 295
拜金主义横行是现代文明的特殊的缺陷 299
从“为了宗教的人”向“为了人的宗教”发展 301
面向21世纪最大的人类的课题 307
第四章:民族问题的障碍——以“开放的国家”为目标朝向新的全球化时代 307
从“民族的归属感”到“全人类的归属感” 309
“苏联的解体”给社会带来了什么? 312
使人们失去判断力的一种“潮流”与“妄想” 315
偏见与权威主义的言论促使了国家的灭亡 318
“俄罗斯将归属于自认为是俄罗斯人的所有的人” 321
“普洛克鲁思德斯之床” 325
平民的生活感觉,才是政治该致力研究的现实 328
前南斯拉夫的分裂与“民族自决”的理念 331
将实际存在进行固定化的“语言虚构性”的策略 333
尝试去追求一个民主化的“开放国家” 336
将地球视为自己祖国的“世界公民”不断涌现 341
地球是“世界公民”的巨大舞台——向软能和民族问题的视角 341
发挥“思考之心”的内在性智慧 344
俄国民族的根柢只相通着世界主义 347
在“个性”之上开拓着“普遍性” 351
对抗民族主义的武器是什么? 353
对被压迫民族的“同苦”的精神 356
在《哈吉·穆拉特》里观察到的对他人的共感 357
多民族国家的俄罗斯的历史是一个很大的“教训” 359
能够自我控制的人,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362
培养世界公民意识的“宗教性规范” 365
第五章:寻求新的文明 371
苏联、东欧的共产主义极权专制的失败 371
东欧的戏剧性变化与现实性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371
为使寄托于社会主义的能量得以发挥 374
人的“常识”的复归 385
现实的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 392
向着协调社会团结与调和发展的社会主义迈进 392
陀斯妥也夫斯基的社会主义观 396
实现了类似宗教使命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399
要好好总结长达70年的共产主义的实验之教训 401
为达到“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繁荣的一致” 404
深深植根于俄罗斯精神史中的改革运动 406
由“内部革命”形成的朝向人本主义的时代 413
对21世纪的展望中不可或缺的构思的转换 413
自己胸中的优胜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415
尊重人的明智与常识 417
贯穿于俄罗斯精神史的“完全人性”与“无穷性” 419
“宗教信仰自由”才是建立民主主义的基础 422
解剖由道德的放弃产生的恶的《群魔》 424
启示录文学申诉着人的危机 427
如何去萌发出一种新的精神性 429
“八月政变”之后发生的与历史的隔绝 432
由“内部革命”走向未开拓道路的挑战 437
“贤人们必须向民众学习” 439
“‘权力’是不值得我们为之自损心灵而去获取的” 442
“新人道主义”的世纪 446
树立生命的尊严观才是最重要的课题 446
讴歌大地与人、人生合一的日本文学 448
现代文明的危机就是一种扩张主义思想的危机 451
歌德看破了近代人道主义的缺陷 455
对侵犯人的尊严“力量”的一种“精神”的斗争 458
受到考验的现代文明 460
成为“历史观”机轴的“时间观”的切换 462
为了让民众成为主体的时代变革之条件 466
朝着“人性复兴的世纪”的目标 469
“新的人道主义”在于人的自身之中 469
俄国——恐怖主义的“悲剧”与“病理” 471
“非暴力是勇气的最高境界” 473
尊重少数意见的民主主义的精神 475
“樱梅桃李”意味着“尊重他者” 478
从一元性转换到多元性 481
在“常不轻菩萨”里看到主体性的实践智慧 482
在文化的水准上进行相互理解的难处 484
超出“价值相对主义”的视点 486
依靠人类文明而雄起的大地 487
每一个人都是绝对的无上宝贵的存在 489
让“全人类的价值”成为新的楷模 491
将21世纪变成人的复兴世纪 493
结束对谈 498
从新思维到新政治 戈尔巴乔夫 498
超越:“人的尊严”的危机 池田大作 512
译后记 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