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1
1.1 研究旋扭构造及旋扭运动的意义 1
1.2 广义旋扭构造概念及术语 1
1.3 旋扭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 3
1.4 旋扭构造研究的主要进展 4
第二章 旋扭构造几何学及运动学 8
2.1 旋扭构造的基本形式——帚状构造 8
2.2 几何要素 8
2.3 几何参数 9
2.4 旋扭运动指向 11
2.5 螺旋指向及螺距 12
第三章 旋扭构造类型 14
3.1 旋扭构造的规模(尺度)分级 14
3.2 旋扭构造形变图像分类 15
3.3 旋扭构造的力学类型 16
3.4 旋扭构造的时代划分 18
第四章 旋扭构造模拟及力学解析 19
4.1 导言 19
4.2 旋扭构造弹塑性理论解析 20
4.3 旋扭构造粘弹性解析 27
4.4 旋扭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29
4.5 旋扭构造物理模拟 35
第五章 轴近水平的旋扭构造 42
5.1 导言 42
5.2 轴近水平的小型旋扭构造 42
5.3 麻花状褶皱 45
5.4 轴近水平旋扭断裂型式 57
第六章 复式旋扭构造 59
6.1 连环式旋扭构造 59
6.2 联合型旋扭构造 67
6.3 复合型旋扭构造 70
7.2 显微旋转构造类型 75
第七章 显微旋转构造 75
7.1 导言 75
7.3 显微旋转变斑晶与区域构造关系 83
7.4 晶内旋转剪切机制 85
7.5 旋转剪切流中的应力和应变估测 87
第八章 岩浆底辟螺旋侵位及旋扭型变质核杂岩 91
8.1 导言 91
8.2 岩浆型花岗岩类螺旋侵位岩体 92
8.3 混合岩型底辟螺旋侵位岩体——以巴西Ba?o杂岩为例 98
8.4 旋扭型变质核杂岩 100
8.5 岩浆底辟螺旋侵位动力学 107
8.6 构造模拟 109
第九章 旋扭构造地球化学控岩控矿 112
9.1 导言 112
9.2 旋扭构造对内生金属矿床的控制 112
9.3 旋扭构造地球化学 121
9.4 旋扭构造对岩浆或矿液运移的驱动研究 129
第十章 旋扭盆地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 137
10.1 导言 137
10.2 旋扭盆地动力学解析 137
10.3 盆内旋扭构造型式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 145
10.4 盆内轴近水平的旋扭构造对油气藏的控制 155
第十一章 现今旋扭构造应力场与地震 160
11.1 导言 160
11.2 地震引起的旋扭变形 160
11.3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运动旋扭现象 164
11.4 活动旋扭构造与地震的控制 169
第十二章 前寒武纪旋扭构造及早期地壳演化 174
12.1 导言 174
12.2 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的帚状构造型式 175
12.3 旋扭花岗片麻岩穹窿 177
12.4 东欧地台基底的涡轮状构造 181
12.5 陆壳演化早期的旋转问题 182
第十三章 旋扭造山带 188
13.1 导言 188
13.2 旋扭造山带 188
13.3 大陆边缘反S状旋扭造山带三维模式 201
13.4 板块的旋转碰撞 203
13.5 反S状旋扭造山带连锁成因解析 205
第十四章 全球旋扭构造系统 207
14.1 导言 207
14.2 大陆车阀说对全球旋扭构造的认识 207
14.3 岩石圈巨型旋扭构造体系 208
14.4 岩石圈差动走滑旋转说 212
14.5 全球旋转板块说 214
14.6 涌动构造说对旋扭构造的解释 217
14.7 全球扭转构造体系 221
14.8 结论与讨论 222
第十五章 旋扭地球动力学 223
15.1 旋扭构造形成机制 223
15.2 旋扭地球动力来源问题 234
参考文献 241
英文摘要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