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依理论视角下的团队信任与绩效优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霍荣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6164174
  • 页数:206 页
图书介绍:在任务复杂化和技能多样化的今天,合作基于其对绩效产出的积极作用,被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然而由于个体间利益冲突的存在,以及相互依赖机制的缺乏使提高个体间的合作水平困难重重。控制、监督、契约等都被用来提高合作水平,而信任作为人际互动的简化机制,能够控制监控成本,提高互动的灵活性,对合作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贡献。本研究基于这一现状,以相互依赖理论为核心,探讨基于互动制约的相互依赖和基于利益共同性的相互依赖对信任和合作行为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1

一 信任与团队合作 2

二 信任问题研究综述 3

(一)信任的概念 4

(二)信任的相关理论 8

(三)信任的影响因素 15

三 关系信号、相互依赖和信任 23

(一)关系信号理论和过程理性的信任观 23

(二)相互依赖理论与情境中的目标激活 26

(三)信任研究中相互依赖的重要性 31

四 本研究的理论构思和总体设计 34

(一)研究理论构思 34

(二)研究总体设计 37

第二章 团队情境中信任的影响因素探究 42

一 引言 42

(一)研究的现实和理论背景 42

(二)研究的目的 44

二 研究方法 44

(一)访谈对象 45

(二)数据采集方法 46

(三)数据分析方法 48

三 结果 52

(一)对新进入企业的员工的访谈示例 52

(二)多个案分析 65

四 讨论和结论 68

(一)信任影响因素分析 69

(二)团队边界对行为的影响分析 69

五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研究的问题 70

第三章 基于互动制约的相互依赖关系对信任行为的影响 71

一 引言 71

(一)研究的现实和理论背景 71

(二)本研究的目的和假设 73

二 实验一a:确定轮次信任游戏研究 74

(一)方法 74

(二)结果 77

(三)实验一a结论 86

(四)实验一a的缺陷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86

三 实验一b:不确定轮次信任游戏研究 87

(一)方法 88

(二)结果 90

(三)实验一b结论 95

四 讨论和结论 96

五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和下一研究待解决的问题 98

第四章 基于利益共同性的相互依赖关系对信任行为的影响 100

一 引言 100

(一)研究的理论和现实背景 100

(二)研究的目的和假设 102

二 实验二:基于团队外竞争的利益共同性对信任行为的影响 103

(一)方法 103

(二)结果 105

(三)讨论和结论 111

三 实验三:基于团队内利益共享的相互依赖对信任行为的影响 113

(一)方法 114

(二)结果 115

(三)讨论和结论 122

四 本研究的结论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25

第五章 基于相互依赖的信任对合作行为的影响 127

一 引言 127

(一)现实和理论背景 127

(二)本研究的目的和假设 129

二 实验四:相互依赖类型对合作行为的影响 131

(一)方法 131

(二)变量及操作 133

(三)实验程序 134

三 结果 134

(一)不同相互依赖关系影响被试的社会动机和信任信念 134

(二)不同相互依赖关系下被试的合作行为分析 137

四 讨论和结论 139

(一)相互依赖关系影响社会动机和信任信念 139

(二)信任信念和社会动机对合作行为的影响 141

五 本研究的结论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42

第六章 互动过程中相互依赖关系和信息反馈对信任和合作行为的影响 143

一 引言 143

(一)研究的现实和理论背景 143

(二)研究的目的和假设 145

二 实验五:相互依赖关系和信息反馈对信任和合作行为的影响 146

(一)方法 146

(二)变量及操作 148

(三)实验程序 150

三 结果 150

(一)不同反馈信息和相互依赖关系下各轮次信任信念和合作行为基本统计 150

(二)相互依赖关系和信息反馈对信任信念的影响 152

(三)信任信念对合作水平的影响分析 155

四 讨论和结论 157

(一)相互依赖关系和反馈信息对信任信念的影响 157

(二)不同相互依赖关系下被试对反馈信息的解释 157

(三)相互依赖关系下信任信念和合作行为的关系 158

(四)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158

第七章 总论 160

一 总讨论 162

(一)相互依赖关系对信任的影响 162

(二)初始情境中相互依赖关系对信任信念和合作行为的影响 165

(三)相互依赖关系影响互动过程中的信任和合作 168

二 主要结论 170

三 创新贡献和意义 171

(一)理论进展 171

(二)实践意义 171

四 存在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172

附 录 174

参考文献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