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 1
前言 1
导论 1
一、经济伦理的内涵 1
二、经济伦理的研究对象 5
三、经济伦理的特征 10
四、国内经济伦理研究的状况 14
第一章 经济与道德关系论 18
第一节 “经济人”的伦理属性 18
一、“经济人”概述 18
二、“经济人”的伦理属性 23
三、“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对立统一 31
第二节 经济的道德价值 34
一、经济行为中的道德源泉 35
二、市场经济的本质及其道德要求 36
三、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 42
四、市场经济的道德价值 46
第三节 道德的经济价值 51
一、道德在资源配置中起理性杠杆作用 51
二、道德是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和运行导向力 54
三、道德能激发经济主体的个体活力 57
四、道德能增强经济组织的凝聚力 61
五、道德是经济活动的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 63
六、道德能增强企业竞争力 68
七、道德能降低经济交易的成本 71
第四节 经济与道德的相互关系 73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与道德关系论 73
二、经济效益与道德价值 79
三、市场经济发展对道德进步的双向效应 81
第五节 经济行为的道德评价 92
一、对“经济活动不容道德干预”的批判 93
二、经济行为的道德评价之必要性 101
三、经济行为的道德评价之可能性 107
四、经济行为的道德评价之方法 111
五、经济行为的道德评价之标准 120
第二章 经济伦理历史与现状论 128
第一节 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历史轨迹 128
一、市场经济萌生时期的经济伦理思想 128
二、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伦理思想 133
三、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伦理思想 137
四、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伦理思想 141
第二节 中国传统经济伦理观 146
一、生产伦理 146
二、交换伦理 155
三、分配伦理 162
四、消费伦理 168
第三节 中国革命经济伦理思想 174
一、孙中山的经济伦理思想 174
二、毛泽东的经济伦理思想 182
三、邓小平的经济伦理思想 190
第四节 当代中国经济伦理的主流 196
一、经济伦理主流的本质 196
二、中外经济伦理主流的探寻 198
三、当代中国经济伦理主流的内涵 203
第五节 当代中国经济伦理失范的状况分析 210
一、金钱至上思潮泛滥 211
二、经济信用严重失常 213
三、职业道德大量丧失 214
四、商业欺诈不绝于耳 216
五、假冒伪劣几成公害 218
六、分配不公差距悬殊 220
七、畸形消费恶性膨胀 222
八、财富面前道德困窘 224
第六节 经济伦理失范的原因探析 226
一、基本诱因 226
二、经济因素 229
三、政治因素 231
四、历史因素 233
五、现实因素 234
六、主观因素 236
七、主体因素 238
八、外部因素 239
第三章 经济伦理建设论 241
第一节 经济伦理建设体系 241
一、构建经济伦理建设体系的指导思想 241
二、构建经济伦理建设体系的要求和依据 242
三、经济伦理建设体系的科学表述 247
四、核心与原则在经济伦理建设中的作用 248
第二节 经济伦理建设的核心 248
一、经济伦理建设的核心及其地位 249
二、确立经济伦理建设核心的依据 252
三、贯彻经济伦理建设核心的基本要求 259
第三节 经济伦理建设的原则 270
一、经济伦理建设的原则及其依据 270
二、效率与公平的伦理学涵义与价值 276
三、“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意蕴 288
四、当前我国公平与效率的基本状况 295
五、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发展 305
第四节 经济伦理规范 311
一、经济伦理规范及其特征 311
二、竭诚服务 314
三、爱岗敬业 315
四、拼搏创新 317
五、勤奋学习 318
六、诚实守信 320
七、遵纪守法 321
第五节 经济伦理范畴 323
一、义务 323
二、良心 326
三、公正 330
四、互利 335
五、信誉 338
六、竞争 342
第六节 经济伦理建设的制度保障 350
一、研究制度伦理和伦理制度的根据和意义 350
二、制度伦理与伦理制度及其特征 353
三、制度对经济伦理建设的价值 361
四、经济伦理建设与制度安排 368
第一节 企业伦理:现代企业制度的伦理论证 373
一、各种类型企业产权制度的伦理分析 373
第四章 经济伦理实践论 373
二、构筑企业制度力的伦理支持 387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伦理保证 392
第二节 生产领域: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手段的道德规定 396
一、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397
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道德规定 404
三、社会主义的生产手段 408
四、社会主义生产手段的道德制约 411
一、竞争与经济竞争 419
第三节 交换领域:交换竞争中优胜劣汰的合道德性 419
二、竞争是一个有道德意义的范畴 421
三、竞争中的优胜劣汰现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 423
四、竞争的道德意义 426
五、有关竞争讨论中的悖谬辨析 432
第四节 分配领域:实行“先富政策”的道德依据 434
一、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追求 435
二、实行“先富政策”的历史必然性 438
三、“先富政策”符合社会主义的义利观 440
四、“先富政策”不会导致两极分化 444
第五节 消费领域:消费生活的道德调节 446
一、消费与新中国消费生活的发展变化 447
二、消费生活的道德调节 453
三、适度消费的道德性 457
四、安贫乐道和愚型消费的不道德性 465
参考文献 469
后记 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