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一 俞懿娴 1
第一编 我与《周易》 3
我与《周易》研究 3
一、我学《易》有老师 3
二、与师合著《周易全解》 4
三、《周易》辩证法 6
四、《周易阐微》与《周易辞典》 7
序二 廖名春 8
五、分清义理、象数两派界限 12
六、关于朱熹易学 15
七、我的易学见解 16
我的易学观 18
第二编 《周易》之义理 25
《周易》的哲学精神 25
《周易》的人生论 42
一、《周易》哲学的中心是人生论 43
二、人生的现实追求: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46
三、理想人格 57
四、精神修养 75
《周易》乾坤二卦浅说 102
一、《乾》卦卦爻取象 102
二、“乾:元亨利贞”与“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105
三、“万物资始,乃统天”与“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107
四、《乾》卦爻辞与《坤》卦爻辞 109
五、“用九”与“用六” 113
《周易》——辩证法的源头 116
一、《周易》的辩证法建立在朴素唯物论的基础之上 116
二、《周易》展示的是一个永恒变化、生成、消逝着的世界 119
三、《周易》视对立统一规律为宇宙的根本规律 122
四、结论:辩证法的源头在中国《周易》,不在希腊 127
《周易》辩证法的突出特点及其对中国传统的影响 130
一、《周易》是讲辩证法的书 130
二、《周易》辩证法的突出特点:强调和谐 133
三、《周易》和谐思想对中国传统的影响 136
《周易》热与传统思想文化 142
儒学及《易经》研究之今后发展 151
一、孔子与《易》的关系 173
孔子的易学及其流传 173
第三编历代易学研究 173
二、《易经》的流传 180
《老子》思想与《周易》古经 208
《易传》与《老子》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思想体系——兼与陈鼓应先生商榷 217
论《系辞传》属儒不属道 236
一、《系辞传》的道是儒家的道,不是道家的道 237
二、《系辞传》的太极或太恒不是道,太极与道是属于两个层次的范畴 241
三、《系辞传》“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乃道地儒家本色 245
四、《系辞传》讲仁义、讲礼、讲知、讲文明进步、讲知柔知刚,是儒家特色,与道家绝不相谋 249
五、帛书《周易》经传出世,证明《系辞传》思想确属孔子 252
论《易传》对《乐记》的影响 258
一、思维方式的继承 258
二、中和思想的运用 263
三、易简之理的发展 267
孟子与《易》 270
程、朱解《易》比较 279
胡煦易学平议 291
一、导言 291
二、胡煦易学的一大贡献:彻底推翻汉人的卦变说 293
三、未出汉易象数派窠臼,但有很大的超越 297
四、胡煦易学的最精彩处:建立天地万物和卦爻的生成论体系 303
五、结语 307
略说卦变 309
一、究竟什么是卦变 309
二、卦变说是一个错误的生成论体系 313
三、卦变说的要害在于对《彖传》“内外往来上下终始”八字之误解 318
四、结论 325
第四编 韩国二李易学研究 329
退溪易学初论 329
一、导言 329
二、既继承朱子,又与朱子有所不同 330
三、贵理不贵数 333
四、对《启蒙》的认识是全面的、正确的 336
五、融会易理,用于践履 339
六、太极是理,阴阳是气,理先气后 343
七、结语 345
再论退溪易学 350
栗谷易学思想浅论 358
一、把易学纳入实学轨道 359
二、坚定的义理派易学立场 363
三、“知理气之妙用者可与论《易》” 365
四、结语 369
第五编 《周易》与史学 375
易学与史学 375
一、《周易》经传的历史学蕴含 375
二、司马迁的易学与史学 377
三、史学对易学的作用 381
四、章学诚的易学与史学 385
论胡朴安的《周易古史观》 390
一、把《周易》本身作为记事之史解读的第一部著作 390
二、乾坤是绪论,既未济是余论 395
三、辞之训诂一本文字学 397
四、站在古史的立场看《易传》 401
五、我看《周易古史观》 403
附录 411
《周易辞典》前言 411
一、关于八卦产生的时代 412
二、关于《周易》传文的作者 415
三、关于《周易》一书的性质 418
四、关于清代易学的评价 420
五、当代易学研究中的问题 427
《〈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序 431
《〈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序 437
《易辞新诠》序 442
《易学新探》序 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