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 1
绪言 1
第一篇 序论——瑶族社会的生态学背景和支系的划分——与汉族民俗社会共存的适应性 3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分布和迁徙 3
第二章 与邻族的关系 7
第三章 生态类型的多样化 10
第一节 畲族走向定居农民化的过程 10
第二节 广东的深山瑶和过山瑶——定居与迁徙 14
第三节 广西的地主瑶和过山瑶——分裂与共存 29
1.大藤峡瑶山的五种瑶族 30
2.过山瑶的刀耕火种耕作和人口情况 39
3.凌乐具瑶山概况 44
第四章 小结 51
第二篇 “客民”考——畲族和日本的木器工匠——东亚民俗社会山地民和平地民的文化分界 75
第一章 民族的共生和“客民” 75
第二章 东南亚民俗社会的山地型“客民” 79
第一节 山地型“客民”的形成和自然条件 79
第二节 木器工匠及其他——日本的山地型“客民” 81
第三节 “客家”——中国的山地型“客民”之一 83
第四节 畲族——中国的山地型“客民”之二 85
第三章 “客民”的社会——文化分界维持机构 88
第一节 政治的自律性 88
第二节 特殊的风尚——“客民”习俗的矛盾性之一 92
第三节 系谱的意义 96
第四节 “客民”的识字率 98
第五节 对“文明”的反应——“客民”习俗的矛盾性之二 100
第六节 “客人”崇拜——主民矛盾的“客民观” 104
第四章 小结 107
第三篇 过山瑶的家族生活和价值体系——以泰国北部为例 121
第一章 村落构造和居住家庭 121
第一节 村落的规模 121
第二节 村落的非共同体性质 122
1.村落的布局 122
2.行政村落和居住家庭 122
3.分配土地 123
第二章 居住家庭的结构和作用 125
第一节 居住家庭的结构 125
第二节 居住家庭成员的分工 126
第三节 居住家庭的适当规模 127
第四节 移住和居住家庭的分裂 129
第五节 购买养子制度 133
第三章 宗族观念和祖先祭祀 135
第一节 家谱的结构 135
第二节 出身和祖先祭祀 138
第三节 姓和宗族集团 140
第四章 世界观和功德修成礼仪 142
第一节 世界观和神灵世界的中央政府 142
第二节 银在圣、俗两个方面的价值 145
第三节 功德修成仪式 147
第五章 小结 157
第四篇 过山瑶的姓和命名法——维持民族界限的一个侧面 167
第一章 瑶族个人名字的种类 167
第二章 姓和亚姓 169
第一节 姓的由来及民族的确定 169
第二节 亚姓与婚姻和祭祀的关系 173
1.盘 174
2.冯 175
3.邓 175
4.赵 175
5.陈 176
6.李 176
7.黄 177
第三章 成人名 181
第一节 辈分名和辈行制 182
1.盘 183
2.冯 184
3.邓 184
4.赵 185
6.李 186
5.陈 186
7.黄 187
8.罗 188
第二节 成年名 192
第四章 幼名 195
第五章 小结 199
第五篇 过山瑶的两个起源神话“槃瓠”和“渡海”——民族精神的形成和演进 205
第一章 序论——神话和民族精神 205
第二章 槃瓠神话的产生及其基本性质 208
第一节 夜郎和哀牢的起源神话 209
第二节 槃瓠神话的最初出处 211
第三节 槃瓠神话的结构 214
第一节 六朝时代(386年至619年)的状况 218
第三章 槃瓠族的民族发展史 218
第二节 宋代(960年至1279年)以后的状况 221
第四章 现代槃瓠神话的发展 225
第一节 瑶族支系的划分 225
第二节 槃瓠神话的分布概况 227
第三节 口传神话和书写神话 228
1.八排瑶口头传诵的起源神话 228
2.畲族记述的槃瓠神话 231
第四节 过山瑶和《评皇券牒》 233
1.过山瑶的生态环境 233
2.《评皇券牒》和龙犬槃瓠神话 235
第五章 从槃瓠神话到渡海神话——泰国北部瑶族神话的重叠构造 243
第一节 泰国北部的瑶族 244
第二节 槃瓠神话在泰国北部的衰退 245
第三节 泰国北部的《评皇券牒》 247
第四节 渡海神话的出现 249
第五节 作为姓氏制度和礼仪体系基础的渡海神话 251
第六节 渡海神话各异传的比较 252
第七节 渡海神话的历史背景 263
第六章 渡海神话的构造和民族精神 265
第一节 渡海神话的象征性 265
第二节 从槃瓠神话到渡海神话 266
第三节 神话的重叠性 269
第七章 小结 270
后记 275
参考文献 277
译者后记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