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江南·“江南学”·江南经济史 2
表0-1 江南州府行政建置沿革大略 3
图0-1 1078—1953年江南人口 4
表0-2 宋元明清江南府州人口数量 4
表0-3 宋元明清江南府州人口密度 5
表0-4 江南人均田亩、亩产量估计 6
二、江南市场史研究述评 7
三、研究思路与本书构架 15
图0-2 江南水道图 20
图0-3 清代江南水利(示意)图 21
第1章 区域市场格局的变动与阶段特征 22
一、11—15世纪:传统市场格局的奠定 22
表1-1 北宋、南宋江南州县商税 24
图1-1 宋、清江南各府州人口增长 25
二、16—19世纪:传统市场走向成熟 25
图1-3 明清江南各府州人口密度变化 26
图1-2 宋元明江南各府州人口密度变化 26
三、19世纪后期:近代化进程中的传统市场 28
表1-2 洋纱、洋布进口与土布输出 31
四、区域中心城市的地理转移:杭州——苏州——上海 33
表1-3 上海、广州生丝出口值比重变化及上海绸缎出口值 45
图1-4 雷允上老店 46
图1-5 外国银行在上海发行的纸币 47
一、宋代江南府州城市与市场等级体系 48
第2章 江南城镇市场的演进 48
表2-1 江南府州治所城市:宋代城周里数、宋元户数及其在总户口中的比例 50
表2-2 宋代城郭规模:城周数值平均 51
表2-3 北宋江南府州城市商税及其在全境的比例 52
图2-1 宋代江南府州城市城郭周长里数图示 53
图2-3 南宋江南府州城市户口数图示 53
图2-2 北宋府州城市商税图示 53
二、江南城市发展道路及其阶段性特征 54
表2-4 清代城市人口比例 57
三、江南市镇演进轨迹与阶段特征 58
表2-6 江南城市人口及其比例变化 58
表2-5 乾隆年间江苏江南地区的城市人口 58
表2-7 宋代江南若干市镇商税的增长 60
表2-8 宋至明清江南市镇分府州数量 62
图2-4 宋至明清江南市镇数量的增长 62
四、移民与江南城镇市场的发展 69
图2-5 江宁省城(今南京市)图(哈佛燕京图书馆藏) 70
一、商品市场结构 81
第3章 商品市场:江南与全国市场的互动 81
图3-2 1696—1850年苏州与湖南米价变动(每五年平均数) 82
图3-1 丝织品的制作与流通过程 82
表3-1 清中叶江南大宗商品的年输出量或输入量 83
二、江南与全国市场的商品流通 84
图3-3 广州出口土布(1786—1830) 84
表3-2 1860年江南棉布产量与输出量 90
三、商品市场:江南与全国的互动 92
图3-4 货郎图 95
第4章 要素市场 97
一、关于要素市场:从地权与劳动的关系谈起 97
二、地权市场形态演进 100
三、地权与要素配置 108
第5章 服务市场:市场体系中的形态与作用 112
一、宋代杭州娱乐市场形态与商业化经营 113
二、市民文化的成长与娱乐市场的发育 121
三、明清江南服务市场发育成因 130
四、服务市场论:形态特征与观念冲击 133
第6章 商人资本:在江南的活动与经营方式的变化 141
一、从客贩到侨寓到定居:市场驱动下商人经营方式的变化 142
二、商人的本土化发展:商人组织与商业经营 149
表6-1 江南会馆公所数量 154
三、商人资本的发展:活跃于江南市场的地域商人群体 157
四、江南本地商帮及其经营 168
一、企业组织与市场网络:制度选择与历史实证 176
第7章 市场网络与企业组织的制度选择 176
图7-1 市场网络联结的棉布加工业模式 182
二、企业组织的管理成本与生产费用 182
三、分工与专业化的实现:通过市场网络还是企业组织 187
第8章 全国与世界视野下的江南市场 194
一、以江南为中心的全国市场 194
表8-1 南宋和清代江南与两湖米粮价格差 198
二、外国白银流入与中国市场整合 200
图8-1 1650—1799年外国白银的流入 201
三、江南与华北:区域市场比较研究论纲 203
四、江南与英格兰的比较研究:加州学派的探索 209
图8-2 1656年西方出版的中国地图(耶鲁大学图书馆藏) 228
第9章 结论 229
参考文献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