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问题和意义 1
序 1
第二节 概念和理论 5
表1-1 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6
表1-3 公共物品的制度内供给特征 7
表1-2 乡镇公共物品的属性 7
表1-4 公共物品的制度外供给特征 8
第三节 文献综述 9
第四节 研究方法 14
表1-5 所用材料的地区分布 15
第五节 创新点和本书框架 16
第二章 历史考察:人民公社制度下公共物品制度外供给 19
第一节 人民公社基本制度安排 19
第二节 公社财政缺位与公社公共物品制度外供给成本分摊 22
表2-1 公社财政的收支项目安排 23
表2-2 公社公共物品制度内供给与制度外供给比较 24
表2-3 人民公社初期社员分配情况 25
案例2-1 两路口公社1973年制度外供给的物质成本分摊费用 26
表2-4 1977年湖南省湘乡县区和公社的人力成本分摊范围 27
第三节 公社公共物品制度外供给体制特征 27
第四节 公社公共物品制度外供给的成效与体制缺陷 29
案例2-2 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医疗保障服务供给 30
第五节 小结 34
第一节 乡镇财政的建立及制度外财政的产生 35
第三章 现状分析:乡镇政府一级财政下公共物品制度外供给 35
表3-1 1990—1997年农民承担公共物品制度外供给成本分摊的比重 37
表3-2 乡镇一级财政下制度外收入占乡镇可支配财力的比重:若干个案 39
第二节 乡镇公共物品制度外财政供给的成本分摊 39
表3-3 乡镇公共物品制度外供给中农民的成本分摊 40
表3-5 1995—2001年广东清远市某镇自筹和统筹资金的发展情况 41
表3-4 1996—1999年全国乡镇自筹和统筹资金的发展情况 41
案例3-1 政府集资(作者调研) 42
案例3-2 用土地换建设 44
第三节 乡镇政府在制度外供给中的“行为创新” 44
案例3-3 路是“修”出来的,更是“换”出来的 49
案例3-4 浙江省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公共服务 50
第四节 乡镇公共物品民间供给的成本分摊 50
表3-6 浙江省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组建情况 51
表3-7 浙江省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分布 51
表3-8 浙江省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服务的内容 52
表3-9 浙江省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服务的成本分摊 52
案例3-5 民间提供治安服务(作者调研) 53
表3-10 H村治安经费的分摊 54
案例3-6 农村治安责任制 54
第五节 乡镇公共物品制度外供给体制特征 56
第六节 小结 58
第一节 公平性缺位 59
第四章 问题剖析:乡镇公共物品制度外供给的透视 59
表4-1 中国政府层级与公共物品制度外供给程度的关系 61
第二节 生命周期危机 61
第三节 农民负担过重 62
案例4-1 两个时期合作医疗服务比较 62
表4-2 中央和国务院文件中的农民负担问题 64
案例4-2 乱集资摊派 65
第四节 农村群体性事件 66
第五节 官员政绩化倾向 67
案例4-3 教育附加费引发的冲突(作者调研) 67
表4-3 深圳市P镇近年来工作目标责任制状况 70
表4-5 广东清新县H镇工作目标责任制状况 71
表4-4 深圳市H村近年来工作目标责任制状况 71
第六节 合法性不足 72
表4-6 广东清新县T村工作目标责任制状况 72
案例4-4 超生罚款(河南) 74
第七节 负的外部性 75
案例4-5 人大决议与法规撞车 75
第八节 供给的悖论 77
案例4-6 21个收费站制约招商引资(作者调研) 78
第九节 小结 78
第一节 体制变迁的影响 79
第五章 机理探究:乡镇公共物品制度外供给的产生 79
第二节 乡镇财政职能偏离公共性 83
表5-1 财政之“缺位”与“越位” 84
案例5-1 河南豫灵镇充当市场投资主体 86
第三节 乡镇政府事权与财政不对称 87
案例5-2 义务教育经费分摊责任悖论 89
案例5-3 义务教育供给的层级性错位 90
第四节 不均衡的城乡公共物品供给体制 91
第五节 乡镇汲取财政能力弱化 93
表5-2 安徽省乡镇、村平均债务(1998) 95
第六节 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 96
表5-3 广东三个地区乡镇政府近年的债务状况 96
第七节 乡镇政府间竞争的负激励 98
第八节 政绩考核机制的错位 100
表5-4 1989年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政绩年度考核评价指标 101
第九节 事权与机构的扩张和财政运行约束缺位 103
第十节 小结 105
第六章 制度安排:乡镇公共物品制度外供给的改革 106
第一节 重新定位乡镇财政职能 106
第二节 创新上级对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10
案例6-1 对贫困地区贫困生的专项资助 114
第三节 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物品供给成本分摊机制 114
第四节 建立合理的公共物品价值补偿机制 117
第五节 建立科学的官员政绩评价机制 119
第六节 创设第三部门供给的制度环境 121
第七节 加强对制度外供给的激励和监督 124
表6-1 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政府作用比较 125
案例6-2 政策激励和引导: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26
第八节 建立乡镇公共物品供给的公共选择机制 128
表6-2 安徽某乡机构改革方案 131
第九节 小结 134
第一节 本书的结论 135
第七章 结语 135
第二节 局限性和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37
参考文献 139
附录一 乡镇公共物品供给状况调查问卷 150
附录二 乡镇工作目标责任制状况调查表 152
附录三 村一级工作目标责任制状况调查表 153
后记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