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百年中国:作家的情感方式与精神地位 孟繁华 1
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观念的嬗变 赵慧平 20
白话文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李泽淳 43
试论鲁迅杂文提取社会意象的思维方式 林雪飞 60
鲁迅价值研究的探问与反思 陈秀云 72
乐园·憩园·精神家园——鲁迅心中“野草”意象的深刻蕴含 林雪飞 82
鲁迅杂文的“恶”质及其“善”的闪光 林雪飞 92
鲁迅:孤独的启蒙家 陈秀云 103
鲁迅的文学成就与克尔凯郭尔——《伤逝》与《一个诱引者的手记》比较 陈秀云 112
寻觅自我与逃避自由——《影的告别》与《影子》比较 陈秀云 123
深情背后的情感与生命流程——重读《藤野先生》 金红 134
心灵的落英——论《朝花夕拾》的创作心态 金红 142
同样的“人的文学”别样的“文学人生”——周作人、茅盾早期文学主张比较谈 鲁弘 153
诗笔禅趣写田园——废名及其对现代抒情小说的影响 杜秀华 161
一部从背景为主角的小说 杜秀华 176
巴金短篇小说的抒情特色 杜秀华 188
“纯诗”艺术追求中的两座高峰——浅论新月诗派与现代诗派在抒情特征上的区别 崔桂武 201
论郭沫若的“大我”观 金红 211
郁达夫小说中“零余者”形象的历史生成 党秋月 224
牧歌声中的深深哀伤——论沈从文小说的悲剧意识 党秋月 232
李劼人:重建女性神话——“大河小说”情爱叙事的文本阐释 胡玉伟 240
浅谈凌叔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王晓侠 251
现实主义的不同蕴含——七月派小说与社会剖析派小说差异论析 崔会巍 256
论张爱玲小说对市民通俗文学的改造与发展 蔡晓楠 272
《讲话》发表后的解放区文学与十七年文学的联系 位娜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