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政治地图的变迁 1
第一节 多变的省区 1
一、省名的由来 1
二、多变的省区 5
(一)元、明、清代的吉林 5
(二)民国时期的吉林省 6
(三)解放后的吉林省 9
第二节 行政中心的形成与变迁 14
一、早期城市的兴衰 15
二、现代城市的兴起与行政中心的位移 21
第二章 东西变异的地理环境 28
第一节 东高西低的地形 28
一、基本特征 28
二、沧海桑田 海陆变迁 29
三、山岭连绵 平原广阔 33
(一)长白山熔岩高原与中山 34
(二)吉东低山丘陵 36
(三)东部山前冲积洪积台地 37
(四)松辽分水岭 38
(五)松嫩冲积平原 40
(六)辽河沙丘复盖的冲积平原 41
第二节 东西变化的气候 42
一、气候特征及其形成 42
(一)气候特征 42
(二)气候形成因素 43
二、气候资源 47
(一)光能资源 47
(二)热量资源 53
(三)水分资源 57
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67
(一)低温冷害 67
(二)干旱 69
(三)大风 70
(四)台风、暴雨和涝害 71
(五)雹害 71
(六)连阴少照 72
第三节 东多西少的水资源 73
一、水系概况和河流特征 73
二、主要水系 75
(一)第二松花江水系 75
(二)嫩江水系 80
(三)辽河水系 82
(四)图们江水系 83
(五)鸭绿江水系 84
(六)其它水系 86
三、湖泊与沼泽 87
(一)湖泊 87
(二)沼泽 90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评价 93
(一)水资源概况 93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利因素 94
(三)水利建设的成就及今后治理方向 95
第四节 经向分布的自然景观带 99
一、从温带针阔叶混交林过渡到森林草原与草甸草原 99
(一)影响植被形成的因素 99
(二)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 101
(三)植物资源 106
二、从暗棕壤过渡到黑土与黑钙土 109
(一)土壤的基本特征与形成条件 109
(二)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112
三、从森林动物过渡到草原动物 116
(一)动物的一般特征 117
(二)生态地理动物群 117
(三)动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119
四、发展中的自然保护区 120
(一)长白山温带山地自然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121
(二)向海、莫莫格丹顶鹤与珍贵水禽保护区 124
(三)左家特产资源保护区 125
(四)松花湖水源涵养林及风景林自然保护区 126
(五)伊通火山群保护区 127
第三章 吉林大地的人类活动 129
第一节 人类活动的历史痕迹 130
一、石器时代 130
二、两汉、南北朝时期 132
三、隋唐时期——渤海盛世 134
四、辽、金、元时期 135
五、明代与清代 136
六、从开禁到殖民地 140
七、新兴的吉林 143
第二节 人口的增长与分布 145
一、历史上人口的增长 145
二、解放后人口的增长 147
三、人口的民族构成 152
四、人口的分布和移动 153
五、城市人口的变动 160
第三节 多民族的地区 163
一、民族的构成 163
二、汉族 166
三、满族 167
四、朝鲜族 168
五、蒙古族 169
第四章 农业发展与农业分区 171
第一节农业发展与布局 172
一、农业土地利用 172
二、农业发展与布局特点 174
(一)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175
(二)农业正由自给、半自给向商品农业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 177
(三)农业生产布局正在改变 178
第二节 粮食生产与商品粮基地 181
一、粮食生产 181
(一)吉林省具有发展粮食生产的优越条件 181
(二)飞速发展的粮食生产 182
二、前景广阔的商品粮基地 185
(一)粮食生产发展速度快 185
(二)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商品率高 185
(三)玉米和大豆是主要的商品粮作物 187
(四)20个商品粮基地县中,大多数属于较高较稳的商品粮基地县 187
第三节 林业与林业基地 189
一、丰富多样的林业资源及其分布 189
二、亟待建设的林业与林业基地 190
三、发展林业的主要措施 192
(一)大力培育森林资源 192
(二)充分合理利用林业资源,提高木材利用率 193
(三)充分利用林区动植物资源,发展多种经营 193
(四)从不同区域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同区域的林业生产 193
第四节 畜牧业 194
一、发展畜牧业的优越条件 195
二、畜牧业发展现状 196
三、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197
(一)根据不同地区的畜牧业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畜牧业 198
(二)采取多种形式发展畜牧业 199
(三)健全良种繁育、疫病防治体系 199
(四)实行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开展多渠道经营,搞活流通渠道,提高经济效益 199
第五节 渔业 199
一、广阔的水域,多种多样的资源 199
二、渔业生产特点和问题 201
(一)淡水养殖从无到有, 201
(二)渔业企业发展迅速 201
(三)群众性个体小水面养渔发展较快 202
三、渔业发展远景与措施 203
第六节 农业分区 204
一、东部山地林农区 204
(一)农业自然条件特征 206
(二)农业生产特点 207
(三)农业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应采取的对策 209
二、中部半山农林区 211
(一)农业自然条件特征 212
(二)农业生产特点 213
(三)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214
三、中部平原农业区 217
(一)农业自然条件 217
(二)农业生产特点 218
(三)农业发展方向与途径 219
四、西部平原农牧区 222
(一)农业自然条件特征 222
(二)农业生产特点 224
(三)农业发展方向与途径 226
第五章 工业的发展与布局 230
第一节 工业发展与空间分布 230
一、工业发展速度与工业结构演变 230
(一)工业发展速度 230
(二)工业结构演变 233
二、工业分布特点与发展趋势 236
(一)工业分布特点 236
(二)工业发展趋势 240
第二节 能源工业 241
一、能源资源 241
(一)煤炭资源 241
(二)石油、天然气资源 243
(三)油页岩资源 243
(四)水力资源 244
二、能源资源开发与布局 245
(一)能源资源开发历史与现状 245
(二)煤炭工业发展与布局 246
(三)电力工业发展与布局 248
(四)石油工业发展与布局 250
三、能源结构与供需平衡 251
(一)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 251
(二)能源供需平衡 253
第三节 发展中的冶金工业 254
一、资源条件评估 254
(一)黑色冶金资源条件评估 254
(二)以钼、镍为主的有色金属资源及其分布评估 256
(三)贵金属资源 259
二、冶金工业结构与布局 260
(一)发展概况 260
(二)冶金工业结构与布局 261
(三)冶金工业发展构想 262
第四节 机械工业 263
一、机械工业结构 264
二、机械工业布局 265
(一)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66
(二)农业机械制造业 269
(三)工业设备制造业 270
(四)电子工业 271
三、发展中的问题 272
第五节 化学工业 273
一、化学工业的发展与资源条件 273
二、化学工业结构与主要工业企业 275
三、化学工业的地域分布与特点 277
四、化学工业的发展与环境污染防治 278
第六节 建筑材料工业 280
一、建筑材料资源 281
(一)建材资源种类与分布 281
(二)建材资源地域组合特征 281
二、建筑材料工业结构与布局 284
(一)建材工业发展 284
(二)建材工业结构 286
(三)建材工业布局 286
三、建材工业的发展方向 289
第七节 轻纺工业 289
一、原料资源与分布 289
二、轻纺工业的发展与结构变化 292
三、主要部门生产与分布 294
(一)食品工业生产与分布 294
(二)纺织工业生产与分布 296
(三)造纸工业生产与分布 298
第六章 交通运输与城镇 300
第一节 交通运输 300
一、铁路运输 302
二、公路运输 305
三、内河运输 308
四、航空运输 310
五、管道运输 311
第二节 城镇的形成与发展 312
一、城镇化与城镇体系 312
二、发展中的农村集镇 315
三、发展中的城市群体 317
第七章 吉林省的地理区 326
第一节 吉林省地理区的划分 326
一、地理区的客观性 327
二、划分地理区的依据与方案 330
第二节 东部山地区 333
一、自然条件特征与优势 334
二、人口与经济基础 344
三、山地开发的新阶段 347
第三节 中部半山区 352
一、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结构 353
二、经济开发的历史与现状 358
三、美丽的江城——中部半山区的一颗明珠 363
第四节 中部台地平原区 365
一、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366
二、区域开发的历史与现状 369
三、省会和汽车城——中部台地平原的后起之秀 375
第五节 西部沙地平原区 378
一、草原、牧业和蒙古族 378
二、“三化”治理与全面发展农业 382
三、发展具有地方特点的现代工业 387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