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篇: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语句字符串的分解注释 1
一、中华民族 1
二、传统 4
三、体育 6
四、文化 9
(一)文化概念的诸种界说 9
(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12
(三)传统文化的特定内涵 14
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15
第二篇:追根溯源——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源本略考 19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的几种学说 19
(一)劳动起源说 20
(二)娱乐起源说 20
(三)部落战争起源说 21
(四)原始宗教起源说 21
二、原始社会概况及原始形态的体育文化 23
(一)原始社会概况 23
(二)原始形态的体育文化 25
(一)人类的基本生产与生活推动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进步 28
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丰富与发展及其依据 28
(二)战争的残酷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29
(三)宗教的多元化丰富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容 32
(四)娱乐与养生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渐趋完善 35
四、从我国少数民族宗教遗存探源传统体育文化及其形态与内核 38
(一)土家族、苗族祭祀仪式中的体育文化解读 38
(二)土家族、苗族图腾崇拜与体育文化 47
(三)藏族寺院民俗体育文化初探 53
第三篇:从我国少数民族多层次的社会形态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62
一、原始公社制残余社会形态下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64
二、奴隶制社会形态下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69
三、封建领主制社会形态下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71
四、封建地主所有制社会形态下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78
第四篇: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 86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86
(一)中国文化产生的前提 86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90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性质 94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100
(一)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爱国精神 108
二、继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 108
(二)追求崇高的人格精神 109
(三)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 109
(四)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 109
三、从《易》道溯源中国传统体育的基本理论 110
(一)天人合一的宇宙模式 110
(二)阴阳互动的建构方式 113
(三)循环变易的运行规律 118
四、论我国传统思维方式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 123
(一)整体性思维方式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 124
(二)直觉性思维方式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 130
(三)内向性思维方式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 132
五、对我国女子体育文化兴衰流变的历史考察 135
(一)原始社会时期 135
(二)奴隶社会时期(从夏至东周时期) 137
(三)封建社会时期 139
(四)新中国的女子体育 144
六、略论我国“武术”词义的历史流变及其特点和形式 145
(一)从“搏击”到“武术”的历史流变 145
(二)武术的特点和形式 150
七、论道教哲学对其养生修炼理论体系的建构 152
(一)“道一玄—一”三位一体的本体论建构出道教养生修炼理论的纲要 153
(二)“天人合一”、以人为主体的生命整体论,构建出道教养生修炼理论的基础 156
(三)“形神俱炼”的复归论,构建出道教养生修炼理论的主体 158
(四)“阴阳大化”的变化论,构建出道教养生修炼理论的玄机 160
第五篇: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般特性 164
一、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状 164
二、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般特征 170
(一)文化的同根性特征 170
(三)目的的娱乐性特征 172
(二)形式的地域性特征 172
(四)形态的文体性特征 173
三、论湘、鄂西土家族、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包容性及其特点 173
(一)区域性特点 175
(二)变异性特点 176
(三)娱乐性特点 180
第六篇: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奴隶社会时期的兴衰流变及历史考察 183
一、教育与军事是体育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 183
二、战争促进了军事体育文化的迅速发展 186
三、城市的建立促进了娱乐体育文化的产生 187
(一)儒家学派的体育观念 188
四、由私学演变出来的学派争鸣与体育观念上的差异 188
(二)道家学派的体育观念 189
(三)法家学派的体育观念 190
五、养生文化经过实践与总结使理论与方法得到了进步 190
(一)养生方法 191
(二)养生理论 192
第七篇: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封建社会前期的兴衰流变及历史考察 194
(一)学校教育内容变更使文、武分途,武学的专门化促进了武艺的提高 195
(二)军队建设中的“义务”兵制,促进军事武艺的普及与提高 195
一、适应兵种划分和武器改良使武艺成了军事体育文化的核心 195
(三)武器的改良促进了武艺的提高 196
(四)军兵种的划分以及作战方式的改变,使军事武艺进一步多样化 196
二、沦为宫廷与贵族观赏和娱乐的体育文化角抵与百戏 197
三、户外活动——民俗中的体育文化 198
四、蹴鞠——我国最古老的竞技体育运动 200
五、进一步被规范和发展了的体育文化——养生 202
第八篇: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封建社会中期的兴衰流变及历史考察 205
一、武举及府兵制为军事体育文化的普及与提高奠定了基础 206
二、追求精神生活质量使娱乐体育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 208
(二)投壶 209
(一)围棋 209
(三)角抵 210
(四)拔河 210
(五)乐舞 211
(六)木射 212
(七)踏球 213
三、能与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相媲美的竞技体育文化 213
(一)击鞠 214
(二)蹴鞠 215
四、封建社会的一个亮点——女子体育文化 216
(三)步打球 217
(一)蹴鞠 217
(二)击鞠 217
五、进一步被丰富和科学了的体育文化——导引养生 218
六、中外体育文化的交流与交往 223
(一)中国与日本的体育文化交往 223
(二)中国与朝鲜的体育文化交往 224
(三)中国与印度的体育文化交往 225
(四)中国与东罗马的体育文化交往 226
第九篇: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封建社会后期的兴衰流变及历史考察 227
(一)军事武艺及其训练进一步制度化 228
一、军事体育文化的演变和中国武术体系的基本形成 228
(二)军事武艺训练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丰富 229
(三)武术体系逐步形成 230
二、受意识形态制约的学校教育及其体育文化与演变 234
三、休闲娱乐体育文化的开展及其演变 240
(一)蹴鞠 240
(二)马球 242
(三)捶丸 242
(四)角力 243
(五)中国象棋 246
(六)水嬉、冰嬉 247
四、导引养生这朵传统的体育文化奇葩在文人术士的实践与探索中日渐规范和科学 249
第十篇:西方列强用武力裹挟着文化悍然入侵,近代体育被楔入我国并占居主导地位 253
一、近代体育的楔入和传播 253
二、教育体制变革,确立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258
三、新文化运动催生了进步的体育思想,五四运动促进了近代体育的进步 260
四、政治区域的不同,使体育的基础发生了变异 264
五、中国传统的民族体育文化被进一步认识并得到延续和传承 273
六、关于“体育”的词源及其历史变迁简述 278
一、确立正确的方针政策,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280
第十一篇:建立和完善现代体育体系是国家十分重视的一项事业 280
二、我国现代体育的现状及其发展综述 284
三、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体育体系 291
四、我国现代体育步入法制的轨道 295
五、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00
(一)以求真的精神,重新认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与现状 301
(二)以务实的作风,研究开发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内容与机制 309
(三)以科学的态度,逐步分级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品项目 316
一、对竞赛项目的原、再生形态的对比描述 319
(一)赛龙舟 319
第十二篇: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原、再生形态的对比描述 319
(二)抢花炮 323
(三)珍珠球 327
(四)木球 331
(五)毽球 337
二、对表演项目的原、再生形态及其基本技术动作的简单描述 347
(一)打磨秋 347
(二)丢花包 349
(三)爬坡杆 353
参考文献 361
后记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