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生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姜寿德编著
  • 出 版 社:台湾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1978
  • ISBN:
  • 页数:432 页
图书介绍:

第一节 学生常用之生理学实验器械 1

表1.学生常用之实验器械表 1

第一章 生理学实验应用之器械 1

图1.学生常用之实验器械 2

表2.哺乳类动物实验应用器械表 2

图2.哺乳类动物实验应用之器械 3

第二节 生理学实验之一般方法 5

1.协和牌记录器 5

一、记录方法 5

甲、记录器械 5

图3.协和牌记录器 5

2.波尔德牌(Bird)电动记录器 6

图5.波尔德牌记录器 6

图4.协和牌记录器作长时间记录之装置 6

3.气体法 7

乙、描记装置 7

1.简单记录法 7

2.液体法 7

图6.蛙肌肉神经标本装置器 7

丁、时间之记录 8

戊、记录纸之熏烟与固定法 8

1.熏烟法 8

4.摄影法 8

丙、电磁记号器 8

图11.音叉 8

图12.电音叉 8

图7.检压计 8

图8.马莱氏气鼓 8

图9.弦线电流计 8

图10.电磁记号器 8

图14.音节表 9

二、生理学实验所需之电器械 9

甲、电源 9

2.固定法 9

(附)固定液之配制法 9

图15.熏烟 9

图16.铜锌弓 9

图13.记时计 9

图17.乾电池 10

1.铜锌弓 10

2.电池 10

a.乾电池 10

图18.蓄电池 10

b.蓄电池 10

3.感应电流机 10

图21.杜氏开闭器 11

图22.方面转换器 11

图19.感应电流机之正面及其线路图 11

图20.水银开闭器 11

4.容电器 11

乙、电钥或称电流开闭器 11

2.杜氏(Du Bols-Raymond)开闭器 11

1.水银电流开闭器 11

丙、方向转换器 12

丁、电阻抗 12

1.抵抗尺或抵抗线 12

图23.抵抗尺 12

图24.变阻器及其连接之线路 13

图25.电阻箱及其构造 13

2.变阻器 13

3.电阻箱 13

戊、电极 13

1.白金电极 13

图28.有限极化电极 A.锌棒硫酸锌电极B.氯化银电极 14

3.有限极化电极 14

a.锌棒硫酸锌电极 14

b.甘汞电极 14

c.氯化银电极 14

图26.白金电极 14

图27.保护电极 14

2.保护电极 14

表3.Ringer's,Locke's,Tyrode's,Dale's及Evans’液之成分表 15

图29.红血球之皱缩 15

第二章 细胞之润泽液及生物之运动 15

第一节 细胞之润泽液 15

一、变形运动 17

二、纤毛运动 17

图30.变形运动与吞食作用 17

图31.纤毛运动之图解 17

三、精子运动 17

第二节 生物之运动 17

四、肌肉运动 17

甲、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19

图33.去蛙大脑法 19

第三章 肌肉 19

第一节 肌肉实验之准备 19

图32.毁蛙脑脊髓法 19

一、毁蛙脑脊髓法 19

二、肌肉神经标本制作法 19

图34.蛙脑、坐骨神经及後肢背面血管、肌肉之解剖位置 20

图35.蛙心、迷走神经及後肢腹面肌肉之解剖位置 20

图36.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作法 20

乙、缝匠肌标本 21

图37.缝匠肌标本 21

图38.於舌骨舌肌标本 22

丙、舌骨舌肌标本 22

一、两栖类动物之肌肉 23

甲、离体蛙肌肉 23

乙、连体蛙肌肉 23

第二节 肌动描记术 23

图39.离体蛙肌肉神经标本之记录装置 23

图40.连体蛙肌肉标本之记录装置 24

图41.马莱氏鼓夹肌动描记装置 24

二、哺乳类动物之肌肉 24

二、温热刺激 25

三、化学刺激 25

四、电刺激 25

第三节 刺激神经及肌肉之方法 25

一、机械刺激 25

丁、阈下刺激之综合 27

第四节 电刺激对于肌肉收缩之影响 27

一、电刺激之强度 27

图42.用手转动记录鼓之实验装置 27

甲、阈刺激 27

乙、通电及断电之影响 27

丙、电流增强之影响 27

图44.阈下刺激之综合 28

图45.赖氏液体电位计 28

二、刺激时间之影响 28

甲、刺激持续之时间 28

图43.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之影响 28

图46.刺激持续时间之影响 29

图47.刺激速率变更之影响 29

乙、刺激速率之变更 29

第五节 肌肉收缩之型别 31

图49.等张收缩实验之另一装置法 31

一、等张收缩 31

图48.等张收缩实验之装置 31

图50.等张收缩之记录 32

图51.等长收缩实验之装置 32

图52.等长收缩实验之另一装置法 32

二、等长收缩 32

第六节 肌肉之其他特性 33

图53.肌肉独立兴奋性实验 33

图54.蛙背淋巴囊 33

图55.去荷重螺钉法 33

一、独立兴奋性——失毒之作用 33

二、伸展性及弹性 33

图56.肌肉之伸展性及弹性 34

一、荷重与收缩高度之关系及肌肉作功之计算 35

图57.荷重与肌肉收缩关系之记录 35

图58.荷重与肌肉作功关系图 35

第七节 肌肉所作之功 35

二、肌纤维之伸长 36

图59.肌肉作功之计算 36

图60.肌纤维之伸长对于肌肉收缩之影响 36

图62.A.收缩综合之记录(快弹条记录鼓记录所得) 37

图61.收缩综合之实验装置 37

第八节 多数刺激之影响 37

一、收缩之综合(收缩重叠) 37

图62.B.收缩综合之记录(用慢记录鼓记录所得) 38

图63.强直收缩之实验装置 38

二、强直之分析 38

图65.挛缩 39

三、挛缩——反覆刺激之效应 39

图64.强直收缩之记录 39

图67.热僵之实验装置 41

图66.温度对肌肉收缩之影响 41

图68.热僵之实验记录 41

一、温度对于肌肉收缩之影响 41

二、热僵 41

第九节 温度之影响 41

一、疲劳对于肌肉收缩之影响 43

图69.肌肉之疲劳 43

第十节 疲劳 43

二、人体肌肉之疲劳——中枢之疲劳 43

三、血液供应对肌肉收缩之影响 44

图70.疲劳计 44

图71.人体肌肉之疲劳 44

图72.血液供应对肌肉收缩之影响之实验装置 44

四、随意肌发生疲劳之部位 45

五、先前工作之影响——阶梯现象与疲劳 45

图75.记录弹簧张力之装置 47

第十一节 肌肉收缩时之变化 47

一、肌肉收缩时体积之改变 47

二、肌肉收缩时张力之改变——增加初期张力之影响 47

图73.测定肌肉收缩时体积变化之装置 47

图74.记录增加初期张力之影响之装置 47

图76.缺氧对肌肉收缩之影响 48

四、肌肉收缩时二氧化炭之产生 48

五、肌乳酸之产生 48

图77.保湿蛙标本装置器 48

三、缺氧时之肌肉收缩 48

甲、伽氏(Galvani)实验 49

乙、损伤电流 49

丙、动作电流——检电蛙 49

六、肌肉收缩时之电位变化 49

图79.测验损伤电流之方法 49

图78.简单呼吸计 49

七、肌音 50

图80.测验动作电流之简单方法 50

一、哺乳类动物之小肠 51

甲、麦纳氏(Magnus)法 51

1.温度改变对小肠动作之影响 51

图82.兔空肠之节律收缩 51

第十二节 平滑肌——不随意肌 51

2.药物对于小肠之作用 51

a.肾上腺素之作用 51

图81.麦纳氏记录平滑肌动作之装置 51

乙、崔氏(Trendclenburg)法 52

图83.崔氏记录平滑肌动作之装置 52

b.醋酸胆胺之作用 52

c.?茄素之作用 52

1.压力改变对于小肠动作之影响 53

2.神经对小肠运动之影响 53

二、哺乳类动物之子宫 53

三、水蛭之背肌 53

图84.荷兰猪子宫之节律收缩 53

图85.记录水蛭背肌动作之装置 53

第四章 神经 55

图86.蛙股薄肌之解剖位置 55

图87.以股薄肌证明神经之两向传导 55

第一节 神经传导 55

一、蛙坐骨神经之传导速度 57

图88.测定蛙坐骨神经传导速度之装置 57

第二节 神经传导之速度 57

图89.A.蛙坐骨神经传导速度之记录 57

二、人体神经之传导速度 58

图89.B.蛙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记录之二 58

图90.测定人体神经传导速度之装置 58

二、温度改变对于神经传导速度之影响 59

第三节 环境对于神经传导之影响 59

一、非永久性损伤之压力对于神经传导之影响 59

图91.测验非损伤性压力对神经传导之影响之实验装置 59

图92.温度对于神经传导之影响 59

图93.神经传导阻滞实验标本之装置 60

三、古柯硷对于神经传导之影响 60

四、二氧化炭、醚、氯仿等对于神经传导之影响 60

图94.不同强度之平流电通过神经时其兴奋性之改变 61

第四节 直流电之极效应 61

一、电极兴奋 61

图95.电极兴奋之实验装置 61

二、平流电对于神经兴奋性之影响——电极紧张 62

图96.上行流及下行流电极之排列法 62

图97.电极兴奋之记录 62

图100.A.平流电对于神经传导之影响之实验装置 63

三、平流电对于神经传导性之影响 63

图98.电极紧张之实验装置 63

图99.电极紧张之记录 63

图100.B.平流电对神经传导影响实验装置之二 64

图102.孚吕格氏实验之装置 64

图103.孚吕格氏定律之记录 64

四、孚吕格(Pflüger)氏实验 64

图101.平流电对于神经传导之影响 64

五、人体直流电之刺激 65

图104.人体直流电刺激实验图 66

图105.下肢之运动点 66

图106.上肢之运动点 66

表4.阈刺激电流强度之毫安培数 67

一、简单反射 69

二、协调反射 69

第一节 反射动作 69

三、惊厥反射 69

第五章 反射 69

图107.注射番木鳖硷蛙之惊厥 69

四、反射之蔓延 71

一、反射时之测定 71

二、包突缠络之阻抗 71

三、局部化 71

第二节 反射之特性 71

图108.反射时之测定 71

八、抑制 72

图109.余效 72

图110.蛙脑之背面 72

五、传入兴奋之综合 72

六、余效或後效 72

七、增益 72

图112.颉顽支配之记录 73

第三节 反射动作之协调 73

图113.颉顽支配之图解 73

图111.颉顽支配之装置 73

一、颉顽支配 73

二、最後公路 74

图114.最後公路之图解 74

甲、角膜反射 75

图115.正常及异常跖反射 75

乙、喷嚏反射 75

丙、咽反射 75

丁、腹壁反射 75

戊、提睪反射 75

第四节 人体之反射动作 75

己、跖反射 75

一、浅反射 75

二、深反射 76

图116.测定肱二头肌反射之正确方法 76

图117.测定肱三头肌反射之正确方法 76

图118.测定膝反射之正确方法 76

甲、肱二头肌反射 76

乙、肱三头肌反射 76

丙、膝盖反射 76

丁、跟腱反射 77

图120.测定跟腱反射之正确方法 77

图119.膝反射之图解 77

图121.被检查者卧床时测定跟腱反射之方法 78

三、脏腑反射 78

一、眼之解剖 79

二、眼内压之测定 79

图122.人右眼水平切面之所见 79

第六章 感觉器官 79

第一节 视觉 79

三、瞳孔 80

甲、瞳孔反射 80

1.光反射 80

表5.眼内压与动脉血压 80

四、眼之调度 81

3.其他 81

a.睫脊反射 81

b.眼感觉反射 81

c.眼睑反射 81

图123.调度之机构 81

a.瞳孔之直接反应 81

b.瞳孔之间接反应 81

2.瞳孔之调度反应 81

乙、神经支配 81

表6.近点与年龄之关系 82

甲、胥氏(Schneider)实验 82

图125.普氏像 82

乙、普氏(Purkinje)像 82

丙、眼之近点与远点、调度机能距限、调度机能幅度 82

图124.胥氏实验图解 82

五、眼折光之缺陷 83

乙、色像差 83

图126.球面像差 83

图127.色像差 83

甲、球面像差 83

丁、远视眼 84

戊、散光 84

图128.正常眼、远视眼及近视眼光线进入眼球及网膜像之生成 84

丙、近视眼 84

图129.散光检查图 84

a.盲点 85

六、网膜 85

甲、网膜像 85

1.网膜像之生成 85

2.网膜像图 85

乙、盲点、黄斑与网膜血管 85

1.盲点 85

图130.网膜像之生成 85

图131.盲点及由视野计法于6时远处所得右眼之盲点 85

图132.观察视网膜血管之方法 86

4.网膜血流之观察 86

七、视力与视野 86

甲、视力(即视觉之锐敏度) 86

b.盲点之测定 86

2.黄斑 86

3.网膜血管影像之观察 86

图133.视力测验之图解 87

图134.视力表 87

2.视野 87

乙、视野 87

1.视野 87

a.简单法 87

b.视野计法 88

2.色视野 88

图135.视野计 88

图136.人右眼视野图 88

八、色视觉 89

甲、色混合 89

图137.最外侧之光线入眼及抵网膜之情形;鸟类缺如盲视区域与人类盲视区域之大小 89

图138.混色计 89

乙、补色 90

丁、光之强度与色之性质(普氏像) 90

丙、色对比 90

1.同时对比 90

2.连续对比 90

戊、色盲 90

2.衣氏(Ishihara)试法 91

3.分光镜检查法 91

表7.色视觉缺损分类统计表 91

1.霍氏(Holmgren)试法 91

一○、网膜之疲劳 92

乙、双眼差异 92

一一、双眼视觉 92

甲、复视 92

丙、实体视觉 92

九、後像 92

甲、原後像 92

乙、反後像 92

丁、眼外肌之动作 93

一二、视错觉 93

图139.实体视觉 93

1.空气传导 95

丙、声音之定位 95

第二节 听觉与平衡觉 95

2.骨传导 95

一、听觉 95

甲、声音之传导 95

3.空气传导与骨传导之比较 95

乙、听力之测验(或听觉阈) 95

图142.鸽脑後面及三半规管 96

丁、听觉之疲劳 96

二、平衡觉 96

甲、鸽——移除鸽三半规管之影响 96

图143.鸽脑侧面外听道及三半规管 96

图140.视错觉 96

图141.声音之定位 96

3.破坏一半规管之影响 97

乙、蛙 97

1.一侧之三半规管破坏 97

2.二侧之三半规管破坏 97

图144.鸽半规管破坏後之体态 97

1.旋转对蛙之效应 97

丙、兔——旋转对兔之影响 98

丁、人——旋转对人之影响 98

1.平衡觉之灵敏度 98

2.移取蛙耳石质之影响 98

甲、触觉点 99

图145.佛氏触觉计 99

乙、触觉之刺激阈 99

第三节 皮肤之感觉 99

表8.身体各部皮肤引起触觉所需之最小压力 99

一、触觉 99

图146.触觉点距离之测定法 100

庚、触觉之射出 100

辛、运动与触觉之关系 100

丙、触觉点之定位 100

丁、亚氏(Aristotle)实验 100

壬、触觉与压觉之异常现象及其错觉 100

戊、触觉点之距离 100

己、触觉之适应作用 100

二、温觉 101

甲、热觉点及冷觉点 101

乙、温觉之刺激阈 101

乙、痛觉阈 102

丁、痛觉之适应 102

丙、温觉之余像 102

丁、温觉之对比 102

戊、古柯硷对于痛觉之影响 102

戊、温觉之错觉 102

丙、痛觉之定位 102

三、痛觉 102

甲、痛觉点 102

第四节 味觉 103

一、味觉之分布 103

二、味觉灵敏度 103

图147.味觉之分布 103

三、味觉之机械 103

表9.各种有味物质能引起味觉之最小有效浓度 103

四、余味 103

乙、同时性对比 104

五、味觉对比 104

甲、连续性对比 104

图148.扎氏嗅觉计 105

第五节 嗅觉 105

一、嗅细胞之分布 105

二、嗅觉阈—嗅觉灵敏度 105

甲、绝对嗅觉阈 105

乙、相对嗅觉阈 105

表10.各种有嗅味物质可感受之最小浓度 105

四、嗅觉之适应及疲劳 106

三、嗅觉潜伏时 106

第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 107

二、肢体反射中枢之定位 107

三、肌肉张力之管制 107

图149.蛙肢体反射中枢之位置 107

图150.脊髓与肌肉张力管制关系之实验装置 107

第一节 脊髓之功能 107

两栖动物——蛙 107

一、脊髓之传导径路 107

图151.脊神经根功能之测验 108

图152.剖露蛙脑脊髓及其神经之切口位置 108

第二节 脊神经根之功能 108

第三节 脊蛙 108

图154.鸽脑之腹面及背面 111

第一节 鸽大脑之摘除 111

图155.去大脑之鸽 111

图153.鸽大脑切除术头顶之开口 111

鸟类——鸽 111

第二节 鸽小脑之摘除 112

图156.鸽小脑摘除术颅骨开口 112

图157.去小脑之鸽 112

哺乳类动物 113

图158.剖露犬腰脊髓手术图之一 113

第一节 脊髓 113

图159.剖露犬腰脊髓手术图之二 114

甲、一般状况 116

乙、感觉 116

丙、反射 116

1.膝盖反射 116

2.屈肌反射 116

3.伸肌冲出反射 116

图161.犬屈肌反射之检查法 116

图162.犬伸肌冲出反射之检查法 116

4.施长反射 116

图160.犬膝反射之检查法 116

图164.切断左侧腰脊髓神经腹根之犬 117

实验 117

甲、脊神经腹根之切断 117

乙、脊神经背根之切断 117

丙、脊髓横断 117

丁、脊髓一侧横断 117

5.折搔反射 117

6.集体反射 117

丁、运动 117

图163.犬抓搔反射施行之区域及其经行之径路 117

图165.脊髓横断之犬 119

一、刺激犬大脑运动区 119

二、移除犬运动区之影响 119

图166.犬大脑运动区切口之位置 119

三、猫大脑皮质运动中枢与去大脑、刺激大脑皮质运中枢手术 119

第二节 大脑 119

图167.钻颅器 119

图168.犬脑之背面 120

图169.猫脑背面观 121

2.姿态反射 121

图170.猫去大脑僵直 121

a.安置反应 121

b.跳跃反应 121

实验 121

1.去大脑僵直 121

c.翻正反射 122

图171.猫安置反应之测验法及大脑皮质管辖部位 122

图172.猫自高空落下时在空中翻正情形 123

图173.去大脑猫之姿态 123

d.横过伸反射 123

图175.猫去大脑後当头扭转向左侧时,左侧肢僵直右侧肢弯曲之情形 124

e.紧张颈反射 124

图174.颈反射对於姿态之影响 124

3.其他中脑之反射 124

第三节 小脑 125

图176.犬行路时足印图 125

甲、犬小脑之刺激 125

乙、犬小脑之摘除 125

图177.取血针 127

图178.抽取静脉血法 127

图179.由静脉取身之另一装置 127

第八章 血液 127

第一节 血液标本之采集 127

一、毛细血管血液 127

二、静脉血液 127

第二节 法医学上血液之鉴定 129

一、联苯胺试法 129

二、愈疮木脂试法 129

三、酚酜试法 129

四、血色素结晶试法 130

五、血色元结晶试法 130

图180.人类血色素结晶 130

图181.动物血色素结晶 130

图182.血色元结晶 131

六、显微镜检查 131

表11.各种动物红血球之大小 131

七、分光镜检查 132

图183.各种动物之红血球 132

图184.分光镜及其构造之图解 132

图185.血色素及其衍生物之吸收光带 133

八、血型之鉴定 134

图186.血型检查显微镜下之所见 135

图348.人体呼吸描记装置 135

表12.血压确定表 135

丙、硫酸铜法 137

二、血液之滞性 137

第三节 血液之普通性质 137

一、血液之比重 137

甲、比重瓶法 137

乙、比重计法 137

表13.氯仿与苯混合液之比重表 137

图187.Beckman pH meter model G 138

三、血液之反应 138

表14.测定血液反应酚红液与氢氧化钠及盐酸液配合比例表 139

表15.不同温度下氢离子浓度矫正数值表 140

二、全血量 141

甲、直接法 141

一、血球与血浆之比量 141

甲、温氏(Wintrobe)法 141

图188.湿氏(Wintrobe)分血管及盛血用之毛细管 141

第四节 血量 141

乙、海氏(Haden)法 141

丙、微分血计法 141

乙、间接法 142

图189.微分血计 142

1.一氧化炭法 143

2.色素法 143

3.放射性铁法 144

第五节 红血球 145

一、血色素之测定 145

图190.不同年龄之男子与女子血色素之平均值 145

甲、直接比色法 145

表16.血色素计标准度表 145

图192.Shall-Hellige血色素计 146

图193.Rouy-Photrometer 146

图191.Tallqvist血色素计 146

乙、酸性血色质法 146

丙、光电比色法 147

二、红血球计数法 147

图194.血球计算器 147

图195.血球计算盘之刻度方格 147

图196.显微镜下所见血球计算盘中央之400小方格 148

图197.红血球之计数 149

三、血指数 150

四、溶血 150

五、红血球脆性之试验 150

图198.红血球脆性试验之装置及滴血入试管法 151

六、红血球沉降速率 151

甲、温朗(Wintrobe and Landsberg)二氏法 151

图199.红血球沉降速率数值矫正图 152

图200.Westergren氏血球沉降管及管架 152

乙、魏氏(Westergren)法 152

表17.年龄与红血球及白血球之关系 153

第六节 白血球 153

一、白血球之总数计数 153

图201.改良Neubauer计算盘 153

图202.各种血球 154

甲、血片制作法 154

表18.血液中白血球之数目 154

二、白血球之分类计数 154

图203.两载物玻片制作血片法 155

图204.两盖玻片制作血片法 155

乙、固定 155

图205.各种嗜中性白血球在发育过程中之位置及分类图 156

丙、染色 156

表19.多形核中性白血球阿氏(Arneth)分类及其正常值 157

表20.施氏(Schilling)计数表 157

三、嗜酸性白血球之计数 157

甲、直接法 157

1.亨氏(Hinkelman)法 157

2.派氏(Pilot)法 157

四、白血球之吞噬作用 158

乙、间接法 158

第七节 血小扳 159

血小扳计数法 159

甲、直接法 159

1.李爱(Rees and Eker)二氏法 159

图206.血小板 159

2.盖李(Guy and Leake)二氏法 159

乙、间接法 159

第八节 血液之凝固 161

一、凝固之现象 161

二、血凝成份之配合 161

图207.凝血块中纤维蛋白形成之网 161

丙、去钙 162

丁、抗凝血酶药物 162

戊、中性盐类 162

三、阻止或延缓血液凝固之方法 162

甲、寒冷 162

乙、避免血液与外物接触 162

五、血管内凝固 163

六、凝血时 163

1.李白(Lee and White)二氏法 163

甲、毛细血管血液凝血时 163

四、伤类对于血液凝固时间之关系 163

1.玻片法 163

2.毛细玻管法 163

图208.凝血时测定Duke氏法血液凝固前後血滴之形状 163

乙、静脉血凝血时 163

2.豪氏(Howell)法 164

七、血块收缩时 164

八、凝血酶元时 164

图209.正常血块收缩 164

九、血浆之凝结力 165

甲、豪氏(Howell)法 165

乙、奎氏(Quick)法 165

图210.凝血酶元时测定法 165

一○、钙时 165

图211.出血时测定-Duke氏法 166

一一、出血时 166

甲、杜氏(Duke)法 166

乙、艾氏(Ivy)法 166

第九章 循环 167

两栖类动物之实验 167

第一节 正常蛙心跳动之观察 167

一、悬吊法 167

图212.蛙心之腹面及背面观 167

图213.蛙心之侧面观 168

图215.蛙心跳动记录 168

图214.记录蛙心跳动之方法——悬吊法 168

二、灌注法 169

图216.蛙心插管法及记录蛙心跳动另一法——灌注法 169

第二节 蛙心之自动节律收缩及其传导 171

一、热冷对于心跳频率之影响 171

二、心传导阻滞 171

图217.心传导阻滞 171

三、斯氏(Stannius)实验 171

图218.Stannius实验之记录 172

四、蛙心之自发性收缩 173

甲、整个之心脏 173

乙、心脏之不同部份 173

图220.蛙心收缩不同时期中以感应电刺激所得之心脏动作记录 175

第三节 心肌之其他特性 175

一、悉或无收缩 175

二、潜伏期 175

图219.心肌遵从悉无律 175

四、不完全强直收缩 176

三、不反应期 176

二、氢离子浓度之影响 177

图221.温度对心跳频率之影响 177

图222.温度对心跳频率影响之记录 177

图223.氢离子浓度对蛙心收缩影响之记录 177

第四节 管制蛙心跳动节律之因素 177

一、环境温度之影响 177

三、金属离子之影响 178

图224.金属离子对蛙心收缩影响之记录 179

四、拟副交感神经及拟交感神经物质之影响 179

图225.蛙迷走交感神经与其周围构造之关系 181

第五节 蛙心之神经支配 181

一、心跳抑制 181

甲、心跳抑制系统 181

1.延髓迷走神经中枢之刺激 181

2.迷走交感神经干之刺激 182

乙、反射性心跳抑制 182

图226.蛙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 182

二、心跳加速 182

图227.蛙心肌标本 182

图228.交感神经之起源经过与迷走神经纤维之连合 182

图229.刺激蛙交感神经对于心跳之影响 182

3.窦房连合部之刺激 182

三、神经兴奋波之化学传递 183

图230.迷走神经化学传递物之实验装置 183

图231.刺激输液蛙心之神经对于受液蛙心之影响 184

第六节 蛙毛细血管循环 185

一、毛细血管循环 185

图232.蛙蹼毛细血管之观察法 185

甲、蛙趾间蹼皮肤血管 185

7.动脉管弹性之功效 186

乙、蛙舌之毛细血管 186

3.温度改变对於微血管之影响 186

4.刺激剂的影响 186

1.观察血统 186

5.药物之影响 186

图233.毛细血管内之血流 186

2.低渗透压及高渗透压溶液之影响 186

6.刺激坐骨神经之影响 186

丙、蛙肠系膜之毛细血管 187

丁、蛙肺之毛细血管 187

图234.观察蛙毛细血管用之固蛙板 187

图235.观察蛙肠系膜血管之装置 187

三、毛细血管血流速度之测量 187

表21.哺乳类动物应用之一般麻醉剂及其用法 189

哺乳类动物之实验 189

第一节 实验动物之准备 189

一、动物之麻醉 189

甲、麻醉用药品 189

乙、犬之醚麻醉法 189

图236.醚瓶 190

图237.狗之醚麻醉法 190

图238.狗头固定法 190

图239.狗前肢固定法 190

二、固定动物法 190

图240.狗後肢固定法 191

图241.犬气管插管套入法 191

三、气管插管插入法 191

四、颈总动脉与迷走交感神经混合干分离法及颈总动脉插管插入法 192

图242.犬颈总动脉与迷走交感神经混合干分离法及颈总动脉插管插入法 192

五、坐骨神经解剖法 193

六、股动脉及静脉插管插入法 193

七、大内脏神经解剖法 193

图243.坐骨神经之剖露及刺激法 193

图244.犬股动脉及股静脉之解剖 194

图245.动脉夹 194

图246.直玻璃插管 194

图247.大内脏神经及其与附近器官关系图 194

图248.动物血压记录法 195

八、记录血压法 195

九、记录呼吸法 196

图249.呼吸记录法 196

图250.输液量管装置法 197

一○、输液量管装置法 197

图251.少量药液注入法 198

一一、器官体积记录法 198

一二、液滴记录法 199

图252.动物器官体积记录法 199

图253.流量计 199

图254.以Marey氏气鼓记录液滴法 200

一、记录正常心跳及血压 201

第二节 管制心跳频率及动脉血压之各种因素 201

图255.记录血压及呼吸之装置 201

图257.刺激颈动脉窦对于血压之影响 202

图256.犬血压之记录 202

图259.注射醋酸胆胺对于动物心跳及血压之影响 203

二、颈动脉窦反射 203

三、缺氧及二氧化炭过多之影响 203

四、内分泌素之影响 203

图258.注射肾上腺素对于血压及呼吸之影响 203

甲、肾上腺素之影响 203

乙、醋酸胆胺之影响 203

图260.加压素对于心肌动作及血压之影响 204

丙、迷走神经之功能 204

丙、垂体素之影响 204

五、神经刺激之影响 204

甲、传入神经之刺激 204

乙、内脏神经之刺激 204

图261.刺激右迷走神经对于血压及呼吸之影响 205

图262.刺激迷走神经之离中端及向中端对于血压及呼吸之影响 205

图263.切断迷走神经对血压之影响 205

图264.刺激犬迷走神经对于血压之影响 206

丁、重作肾上腺素之注射 206

六、连体心脏实验 206

图265.重力对血压之影响 207

第三节 血量及血液组成之改变对心跳频率及血压之影响 207

一、静脉血液回流量及心脏充盈度之影响 207

二、体位改变对於静脉血回流量之影响 207

四、出血及输液 208

图266.肺内压对血压之影响 208

三、肺内压改变对於动脉血压之影响 208

图267.放血100cc.对于血压之影响 209

图268.输血100cc.对于血压之影响 209

图269.放血及注射动物胶对于血压之影响 209

图270.放血及注射生理盐水对于血压之影响 210

第四节 连体哺乳类动物心脏之实验 211

一、膈肌之动作 211

二、胸腔内构造之认识 211

三、心包内压力增加之影响 211

图271.开犬胸腔 211

图272.犬之心脏 212

四、心脏及大血管之观察 212

七、冠状血管阻塞之影响 212

五、以弱、中、强连续感应电刺激右及左迷走神经 212

六、注意迷走神经刺激与肾上腺素静脉内注射对于心脏大小、颜色、硬度、搏动力量及频率之影响 212

九、心室颤动 213

八、醋酸胆胺对于窦房结之作用 213

第五节 心博出量 215

二、斯氏原则或称色素法 215

一、费克氏原则 215

图273.心容积计 215

图275.兔耳血管之外观 217

第六节 血管之神经管制 217

一、血管动作神经 217

甲、刺激交感神经 217

图274.兔颈部神经之解剖 217

乙、夹闭颈总动脉 218

丙、刺激坐骨神经之向中端 218

图276.刺激大内脏神经对血压之影响 218

图277.刺激大动脉抑制神经中枢端对血压之影响 218

乙、刺激内脏神经 218

丙、注射肾上腺素 218

二、血管之感觉神经 218

甲、刺激大动脉抑制神经 218

第七节 心脏血管中枢 219

图278.刺激延脑心脏血管中枢之反应方波 219

一、加压区与减压区 219

甲、加压区 219

乙、减压区 219

三、心脏血管反应之机构 220

甲、减压反应 220

乙、加压反应 220

二、延脑为管制心脏血管反应之最高节律区 220

图279.犬胸导管之解剖 221

第八节 淋巴循环 221

八、注射6%动物胶 222

一、注射等渗透压氯化钠溶液 222

二、注射高渗透压氯化钠溶液 222

三、运动两後肢 222

四、努力之人工呼吸 222

五、窒息 222

六、注射组织胺 222

七、放血 222

人体之实验 223

图280.血管系统内部之血压与血流速度 223

一、动脉压 223

第一节 人体血压之测定 223

图281.无液血压计测量动脉压之法 224

图282.血压测定法——水银血压计测量动脉压之方法 224

图283.血压计之用法 225

乙、两臂血压之差异 226

甲、自发性改变 226

图284.血压计检压计之指针、动脉博动、听诊声音、气袋内压力之相称改变 226

丙、呼吸对于血压之影响 226

1.静卧 227

2.坐位 227

3.站立 227

戊、运动对血压之影响 227

己、寒冷加压测验 227

庚、「安密妥钠」测验 227

丁、体位改变之循环调节 227

辛、基础血压 227

1.直接法 228

3.重力法 228

二、静脉压 228

图285.测量静脉压直接法所应用之简单器械 228

图286.测量静脉压直接法常用之器械 228

甲、静脉压之测定 228

2.间接法 228

乙、改变静脉压之因素 229

图288.外颈静脉与静脉压 229

图287.静脉压计 229

1.静脉压与呼吸之关系 230

2.体位倾斜及其影响 230

第二节 脉博 231

图289.人体浅表动脉脉博触摸的部位 231

一、脉博之感觉 231

二、脉博波之记录 231

甲、动脉波描记术 231

图290.Dudgeon氏桡动脉脉波计及其用法 232

图291.Dedgeon氏桡动脉脉波计之杠杆系统图 232

图292.桡动脉波图 232

图293.颈静脉波与颈动脉波 233

乙、静脉波描记术 233

丙、脉博波之传播 233

图294.动静脉波计及其用法 234

图295.复写脉波图 234

图296.人上肢肢体体积描记装置 237

图297.测定上肢血流速率之装置法 237

第三节 人体血流速度之测定 237

甲、指甲床之毛细血管 239

图298.观察指甲床毛细血管之装置 239

第四节 毛细血管 239

一、毛细血管循环 239

图299.指甲床之毛细血管?及皮肤乳头 239

乙、毛细血管搏动 241

第五节 人体皮肤小血管之反应 241

一、由局部新陈代谢产物、反应性充血、结札後充血所引起之皮肤血管扩张与发红 241

三、静脉瓣 242

四、皮肤色泽之性质 242

图300.静脉瓣及静脉瓣之作用 242

二、静脉充血之影响 242

1.在血液循环正常时 243

2.当血液循环受阻时 243

图304.划皮症 243

五、三重反应 243

六、组织胺之血管扩张作用 243

图301.轻划皮肤所见之白线 243

图302.搔抓皮肤所见之红线 243

图303.搔抓皮肤後所见之红线及红晕 243

七、肾上腺素之最大缩血管之作用 244

八、侧枝循环 244

第六节 人之心音 245

图305.心瓣膜之解剖位置 245

图306.心瓣膜之听诊部位 245

图307.Sanborn62型双波心音描记器及其记录 246

图309.心音图与颈静脉波 247

图308.心音图与颈动脉波 247

图310.心音图与心动电流图 248

图311.心音图与收尖博动波 249

图312.肌肉动作电流图 251

第七节 心动电流描记术 251

图313.A.心动电流图之分析 253

图313.B.心动电流图之分析 254

图314.Sanborn 100型心动电流描记器 256

图315.心动电流描记术电极联接法 258

图316.胸前导电极之位置 259

图317.正常综合立体心电图 260

图318.心电轴计算图 261

图319.正常心动电流图例 262

表23.年龄与心跳次数 263

表22.每分钟心跳次数 263

表25.P waves幅度(mm)之正常值 264

表26.Q waves之幅度(mm) 265

表27.R waves之幅度 266

表28.S waves之幅度 267

表29.T waves之幅度 268

表30.QRS复合度之宽度 269

表31.不同年龄及不同心跳频率之P-R间距 269

表32.S-T段(升高或降低mm数) 269

表33.Q-T间距正常值 270

表34.心电轴之正常值 270

表35.Q-T间距矫正平方根表 271

表36.不同年龄矫正後Q-T间距之正常值 271

第八节 循环时间之测定 273

一、由臂至舌之时间 273

表37.健康正常人之循环时间 273

二、由臂至肺之时间 274

三、由肺至舌之时间 274

表38.循环一周所需时间与心跳之关系 274

第十章 呼吸 275

第一节 肺容积 275

图320.肺容积 275

一、肺活量及其合成成份 275

图322.肺量计 276

图321.Collins呼吸量计 276

表39.室温饱和水蒸汽之气体容积换算成体饱和水蒸汽之气体容积因数 277

图323.用力呼气肺量图 278

图325.用力呼气肺量图 279

图324.用力呼气肺量图 279

图326.测定功能肺余量之主要仪器 280

二、功能肺余量 280

图327.测验功能肺余量之实验装置 281

第二节 肺通气量 283

图328.肺总通气量记录 283

一、每分钟总通气量 283

三、志愿通气最大量 284

二、肺泡通气量 284

图329.最大自愿通气量 285

四、通气储备量 285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原理 287

图330.压力一容积图 288

甲、施氏法 289

乙、谢氏法 289

丙、跷摇法 289

丁、伺倪氏法 289

第四节 人工呼吸 289

一、方法 289

图331.各种人工呼吸法及其比较 290

图332.婴儿人工呼吸法 291

戊、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292

己、其他方法 292

图333.口对口及口对鼻人工呼吸法 292

甲、谢氏法与伺倪氏法之比较 293

乙、旧式之伺倪氏法与改良之伺倪氏之比较 293

二、人工呼吸优劣之评价法 293

图334.旧氏压背举臂法与新氏压背举臂法 293

一、何氏气体分析器 295

第五节 呼吸气体之分析 295

图335.Haldane-Henderson-Bailey气体分析器 295

图336.Haldane-Henderson-Bailey气体分析器操作指示图 296

图337.Biley氏标本收集瓶排空、收集气体标本及送气体标本入气体分析器之操作 296

二、萧氏气体分析器 299

图338.Scholander氏气体分析器 299

第六节 血液气体之测定 301

甲、血氧含量 301

一、Van Slyke血液气体分析法 301

图339.Van Slyke气体分析器 301

图340.Ostwald-Van Slyke吸管清洁法 302

图341.加试剂入血液气体分析器之方法 303

图343.移送Ostwald-Van Slyke吸管内之血液标本入Van Slyke血液气体分析器之方法 305

图342.移注射器内之血液标本入Ostwald-Van Slyke吸管之方法 305

表40.计算血氧容积百分数之计算因数 306

乙、全血及血浆中之二氧化炭 307

表41.血液二氧化炭容积百分数之计算因数 308

丙、同时测定1c.c.血液标本CO2及O2之方法 309

戊、氧饱和度 310

二、R-S血液气体张力之测定 310

丁、血液氧结合最大量之分析 310

图344.Roughtou-Scholander注射器形气体分析器 311

图346.送肺泡气入R-S注射器 312

图345.送血液标本及试剂入R-S注射器之方法 312

图347.R-S注射器形分析器血液气体分析结果矫正因数图 313

第七节 胸动描记术 315

图349.呼吸描记器记录之呼吸动作 315

一、正常安静呼吸 315

甲、谈话、高声诵读、嘻笑、呵欠、叹气、咳嗽及喷嚏 316

四、化学刺激、温度刺激及痛刺激对呼吸之影响 316

二、改变之呼吸 316

乙、吞咽 316

1.二氧化碳缺乏 316

三、闭气(摒息)时间 316

图350.二氧化炭缺乏对呼吸的影响 316

甲、化学刺激对呼吸之影响 316

丙、痛刺激对呼吸之影响 317

五、运动对呼吸之刺激作用 317

3.缺氧 317

2.二氧化碳过多 317

乙、温度刺激对呼吸之影响 317

图351.二氧化炭过多的影响 317

第八节 反射及其他影响哺乳类动物呼吸之因素 319

一、窒息 319

四、刺激坐骨神经向中端 319

图352.犬颈部神经之解剖位置 319

二、过度换气 319

三、血液酸硷度 319

六、刺激上喉神经之向中端 320

七、刺激舌咽神经之向中经 320

图354.刺激右上喉神经及右迷走神经对呼吸及血压之影响 320

五、刺激三叉神经末稍之鼻腔粘膜 320

图353.刺激坐骨神经对呼吸之影响 320

九、静脉内注射肾上腺素 321

一○、吹气入肺及吸出肺内之气 321

图355.刺激舌咽神经之向中端对于呼吸运动之影响 321

图356.刺激迷走神经对于呼吸之影响 321

八、刺激迷走神经 321

图357.切断迷走神经对呼吸之影响 321

丙、咽下之不反应期 322

一三、气胸 322

一一、结札一侧之迷走神经、切断之、以强弱不同之连续感应电刺激其向中端及离中端 322

一二、膈肌之动作 322

图358.窒息对于血压及呼吸之影响 322

图359.为3.1kg之猫以Pentobarbital20mg kg麻醉用电刺激其桥脑与延髓所得之呼吸反应 323

一四、窒息致死 323

第九节 呼吸中枢 323

一、呼吸点之空位 323

二、呼吸神经管制之探讨 323

图360.猫脑干矢状断面图 324

图361.迷走神经切断及横断桥脑中部与尾部对呼吸之影响 324

四、切断食道 325

第十一章 消化 325

哺乳类消化道之动作 325

第一节 吞咽动作之神经机构 325

一、吞咽之蠕动波 325

消化道之动作 325

二、刺激上喉神经之向中端 325

三、实门之舒缩 325

五、迷走神经之影响 326

第二节 饥饿收缩与饱餐收缩 327

一、饥饿收缩 327

三、饱餐收缩 327

二、饥饿收缩之抑制 327

第三节 小肠之动作 329

人体消化道之动作 331

二、听诊法 331

第一节 咀嚼及咽下 331

图362.以气球记录消化道动作之方法 331

一、观察法 331

三、记录法 332

乙、第二咽下动作 332

甲、原发蠕动 332

图363.咽下液体各期之爱克司光像 332

丁、续发蠕动 333

图364.吞咽动作 333

四、爱克司光透影法 333

第二节 胃之动作 335

一、记录法 335

甲、胃动作记录 335

图365.记录饥饿收缩之方法 335

乙、记录胃及十二指肠之同时动作 336

丙、记录食道、胃及十二指肠之同时动作 336

二、爱克司光透视法 336

图366.X光下胃之形态 337

第三节 大肠之动作 339

图367.大肠之动作 339

第四节 胆囊之收缩 341

消化道之分泌 343

第一节 唾液分泌 343

一、醋酸之作用 343

五、刺激类交感神经 343

六、肾上腺素之作用 343

二、刺激舌神经 343

三、刺激舌咽神经 343

七、记录颌下腺管内压力 343

四、刺激鼓索神经 343

八、?茄素之作用 343

图368.犬鼓索神经、颌下腺管及舌下腺管之解剖 345

图369.颌下腺管插入插管法 345

第二节 胃液之分泌 347

图370.犬胃液之收集法 347

图371.各种食物成份对于胃液分泌之影响 347

一、胃液之分泌 347

二、胃液分泌之制止 348

图372.脂肪对胃液分泌之抑制作用 348

图373.犬胰腺管之位置 349

第三节 胰液及胆汁之分泌 349

图374.犬胰腺管之插管法 349

一、盐酸之作用 350

四、刺激左迷走神经之影响 350

五、毛果芸香素之作用 350

六、?茄素之作用 350

附 肠泌素体外制作法 350

二、肠泌素之作用 350

三、橄榄油之效能 350

附 肝脏功能测验 351

一、碳水化合物之吸收 353

二、脂肪之吸收 353

图375.肠段结扎法 353

图376.犬灌胃法 353

吸收 353

三、吸收之比较 354

热量间接测定法 355

一、闭式法——以Sanborn牌无水新陈代谢测定器测定基础新陈代谢之方法 355

第十二章 新陈代谢 355

第一节 体内物质与能量之交换 355

图378.将基础新陈代谢测定器装置于架上之方法 356

图379.记录纸之装置法 356

图377.Sanborn无水新陈代谢测定器及其附件 356

图380.气量计 357

图381.记录纸上作成起始线与终了线 357

图382.基础新陈代谢测定器与被检查者之连接法 358

图383.测定漏气之方法 359

图384.新陈代谢测定器内气流方向图 359

图385.新陈代谢测定器之记录 360

图386.计算氧消耗量之方法 361

图387.体表面积检索图 362

图388.多氏袋法测量新陈代谢率所用之仪器 363

二、开式法即多氏袋法 363

甲、休息时总换气量及能力输出量之测定法 363

图389.多氏袋之连接法 364

图390.测量气量及收集标本之装置 364

图391.气体标本采集管与气体分析器之连接法 365

表42.非蛋白质呼吸商与卡价及食物氧化之比量 365

表43.将气体减缩为标准状况时体积之因数 366

乙、行走间总换气量之测定 369

图392.测定行走时气体总交换量收集呼气之装置 370

附 何氏法——小、动物新陈代谢之测定 371

一、冷血与温血动物之区别 373

甲、冷血动物之体温 373

乙、温血动物之体温 373

二、人之正常体温 373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373

三、饮冷热液体与口腔温度之关系 373

四、散热法 373

五、汗之蒸发 373

图393.小动物气体交换之测量装置 373

六、体温调节中枢——温刺实验 373

第十三章 排泄 375

第一节 尿分泌 375

一、人体尿分泌之管制 375

图394.饮水1,000 cc.後尿量之改变 375

二、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过量、肾小管运输最大量之测定 377

1.生理盐液之影响 381

甲、血液渗透压力改变之影响 381

三、影响犬尿生成之因素 381

图395.犬输尿管之解剖位置 381

图396.刺激迷走神经对尿分泌之影响 382

2.葡萄糖溶液之作用 382

2.刺激迷走神经 382

3.放血 382

1.肾上腺素之影响 382

丙、增高输尿管内压力 382

2.加压素之影响 382

3.动物胶之作用 382

乙、血压及血流变更之影响 382

1.阻闭腹主动脉 382

丁、内分泌之影响 382

图397.剖露犬肾脏之方法 383

戊、血液化学成份之影响 383

一、热刺激之发汗 385

二、反射性发汗 385

第二节 汗之分泌 385

三、精神性发汗 385

第十四章 内分泌 387

第一节 甲状腺 387

一、甲状腺对于生长之影响 387

二、甲状腺对于发育之影响 387

图398.甲状腺素、碘、肝及清水对于蝌蚪发育影响之比较 387

第二节 甲状旁腺 389

图399.犬甲状旁腺切除前後 390

图400.犬肾与肾上腺及其血管 391

第三节 肾上腺 391

图401.肾上腺切除後之变化 392

第四节 胰岛 393

一、胰岛分泌之缺乏 393

二、胰岛分泌之过多 394

图402.胰脏切除後血糖之变化 394

第五节 性腺 397

图403.雄鸡?割及睪丸移植与头部之变化 397

图404.阴道涂片之所见 398

图405.小白鼠正常求偶周期中每日阴道涂片所见三种不同型细胞之百分数 399

图406.小白鼠产後,哺乳及哺乳後正常求偶周期中每日阴道涂片所见三种不同型细胞之百分数 399

附录 401

1.各种动物之肛温 401

2.各种动物之心跳频率 401

3.各种动物之呼吸频率 402

4.各种动物之动脉血压 402

参考书 403

引得 405

表24.P waves之时间(秒) 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