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目录 1
第一章 中国古代绘画美术 3
一、古史传说中的美术活动 3
原始的中国绘画——岩画 4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 5
雕塑 6
战国帛画 6
二、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美术成就 6
商周时代美术的特色 8
三、秦汉三国时代的美术 9
概况 9
秦、汉、三国时代规模巨大的美术活动 9
汉代的重要美术成就 10
墓室壁画 10
写实生动的汉画像砖与画像石 11
绚丽的马王堆汉墓帛画 12
雕塑艺术 13
著名画家 14
四、两晋南北朝时代的美术 16
概况 16
早期的佛教美术特色 17
两晋南北朝的绘画艺术成就 19
嘉峪关墓室壁画 19
敦煌莫高窟壁画等北朝佛教美术成就 20
南北朝的绘画殿堂——敦煌莫高窟 22
西域美术奇葩克孜尔千佛洞壁画 26
云冈、龙门的北朝石窟造像 27
炳灵寺石窟雕刻艺术 30
麦积山石窟雕刻艺术 30
魏晋之际的著名画家 31
“佛画祖师”曹不兴 31
卫协、张墨 32
东晋画坛“三绝”顾恺之 33
南朝梁元帝与《职贡图》 36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士大夫的典范 37
戴逵 38
陆探微 39
张僧繇 39
南朝其他画家 41
谢赫的“六法论” 41
北朝的画家 43
五、隋、唐、五代的美术 45
概述 45
隋代的造像石窟 47
成就 47
昭陵六骏及初唐陵墓石刻 48
唐代敦煌艺术的发达 49
五代及北宋初期的敦煌艺术 50
唐代宗教美术的评价 51
龙门石窟及其唐代雕塑 52
天龙山的唐代造像 54
唐代乾陵石刻 54
唐代雕塑艺术的成就 55
五代绘画艺术的成就 56
中唐以后的人物画 58
花鸟画的发展 60
第一部系统、完整的绘画艺术通史——《历代名画记》 60
五代中原地区的绘画成就 62
西蜀、南唐绘画艺术的发达 63
著名画家及流派介绍 64
隋代的著名画家 64
初唐的大画家——阎立本 65
唐代著名雕塑家 68
吴道子及其画派 69
山水画的兴起和同时的其他画家 74
张萱的仕女画 77
周昉及其作品的历史地位 78
五代山水画家荆浩 80
西蜀的画院及画家 81
南唐的画院及画家 83
综述 86
概况 88
六、宋元时期的美术 88
著名活动及成就 89
宋初“翰林图画院”的设立 89
人物画的创作活动 91
理论成就——《林泉高致》和《图画见闻志》 93
12世纪的人物故事画 94
绘画技巧在南宋时代的发展 95
马、夏的艺术成就 96
元代的人物画 97
宋、辽、金、元的宗教壁画 99
宋、辽、金、元的雕塑艺术 100
著名画家、流派及经典作品 103
李公麟 103
李成、范宽及其他山水画家 106
崔白、郭熙 107
王诜、赵令穰的小景山水 110
苏轼、米芾等文人学士画 111
赵佶(宋徽宗)和画院的花鸟画 112
著名花鸟画家及其作品 115
画院的山水画 116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117
南宋著名人物画家 119
武宗元 122
李唐的人物画和山水画 123
马远和马麟 124
夏珪 126
钱选等花鸟画家 127
梁楷和法常的水墨画 127
赵孟頫 128
元四大家 130
综述 132
七、明清时代的美术 135
概况 135
明代绘画诸流派 136
明初的画院 136
戴进、吴伟等浙派画家 137
吴派的沈周、文征明及唐寅 139
仇英 142
明代写意花鸟画的发展 143
明清之际的绘画 144
明末的吴派画家及董其昌 144
四王吴恽 145
陈洪绶的人物画 146
石涛等山水画家 147
明末清初的人物写真及西洋画法 149
恽格以外的花鸟画家 150
清代花鸟画的发展 150
扬州八怪 151
清末上海名画家任颐和吴昌硕 152
明清版画艺术及其历史发展的回顾 153
宋元时代的版画艺术 153
明清时代戏曲小说的版画插图 155
清末的画报 160
明清时代的雕塑艺术 160
综述 165
八、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168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 168
青铜器 169
铜镜 170
重彩洒脱的先秦漆画 170
玉石工艺 171
陶器 171
青铜器 172
汉代工艺美术 172
漆器 173
汉锦 173
南北朝的工艺美术 174
陵墓雕刻与陶俑 175
陶瓷工艺 176
丝织工艺 177
装饰纹样 178
隋唐五代的工艺美术 179
丝织工艺 181
金属工艺 185
陶瓷工艺 186
“唐三彩” 190
宋元时期的工艺美术 192
陶瓷工艺 195
锦绫工艺 202
漆工艺 204
明清时代的工艺美术 205
陶瓷艺术 206
丝织 210
漆工艺 213
金属工艺 215
玉石、牙角、竹木等雕刻 216
综述 219
汉字的起源 223
仓颉造字的传说 223
一、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演变 223
第二章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 223
文字出自八卦说 224
汉字形体的主要变化 226
汉字的各种主要字体 227
历代书法的发展 231
概述 231
甲骨文、金文、石鼓文 233
汉代书法——汉碑风尚及隶书的形成 235
帛书、竹(木)简 235
三国两晋南北朝书法 236
隋唐五代书法 236
宋代书法 241
元代书法 243
明代书法 246
清代书法 251
独特的书法艺术与“文房四宝” 255
古代书法理论成就 261
唐朝 261
明朝 262
清朝 263
二、中国古代书法名家及作品 265
李斯 265
蔡邕 266
钟繇 268
王羲之和《兰亭序》 269
王献之《洛神赋》、《玉版十三行》 271
欧阳询 272
李世民 273
孙过庭和《书谱》 274
张旭 275
颜真卿 276
柳公权 278
怀素 280
苏轼 281
米芾 283
蔡襄 286
赵孟頫 289
董其昌 292
唐寅刘墉王文治吴昌硕 294
康有为 297
第三章 中国古典音乐、舞蹈和戏曲 301
一、古代音乐 301
远古先秦音乐的起源 301
原始乐舞·乐器 302
“百兽率舞”与《奋五谷》 304
夏商至战国时期的乐舞·乐器 304
商代的乐舞《大夏》 305
西周的乐舞《大武》 306
巫与商代音乐 306
宫廷雅乐 306
《诗经·国风》与《楚辞·九歌》 308
器乐与钟鼓乐队 310
埙的演变和音阶、音律理论 312
韩娥、伯牙及其他民间音乐家 313
儒、墨、道家音乐观 314
汉唐音乐 315
汉乐府音乐 316
琴曲《广陵散》与《胡笳十八拍》 321
汉魏六朝的零曲创作 322
西域及其他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 322
隋唐燕乐 323
唐大曲与《秦王破阵乐》 324
唐代器乐 327
琵琶、琴及器乐合奏的发展 328
教坊、梨园及其他 331
寺院中的俗讲与散乐 331
唐宋间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333
宋元明清音乐 334
宋词与姜夔自度曲 334
宋元“杂剧”与“南戏” 337
明清“昆曲” 338
渤海、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 339
清代音乐成就 340
熊朋来和他的《伐檀》 340
清末早期“京剧” 342
民歌与歌舞 342
乐器与器乐 343
朱载育“十二平均律”学 345
近代音乐 346
传统音乐的发展 346
西洋音乐的传入 348
我国与欧亚各国音乐文化的交流 349
学堂乐歌的兴起 350
民歌与歌舞 352
二、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 354
起源 354
原始舞蹈雏形——拜天祭神 354
战争和娱乐 356
舞蹈的进化 358
“制礼作乐”与“礼崩乐坏” 360
礼仪性歌舞的产生 360
礼教歌舞的衰退和民间歌舞的发展 362
古代乐舞思想理论的发展 365
秦朝为舞蹈繁荣奠定了根基 367
汉舞泱泱大国气象 367
汉代百戏的繁荣 367
技艺不凡的汉代舞蹈 368
舞蹈理论和文化交流 371
分裂与割据,推进舞蹈交融 373
独立的舞蹈艺术形式的诞生 378
辉煌鼎盛的唐代舞蹈 378
大型宫廷表演舞蹈 379
发达的歌舞编排的舞蹈活动 380
文化交流的日益兴盛 384
歌舞机构的发展 385
舞蹈衰落和戏曲的兴盛 387
舞蹈的衰退 387
外民族歌舞的融入 388
蓬勃兴起的民间舞蹈 394
戏曲中的舞蹈 400
综述 403
三、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史 405
中国戏曲的诞生和发展 405
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 405
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405
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 406
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 406
明代四大声腔 406
中国戏曲史上的大事——京剧形成 407
京剧的第一个鼎盛期——清代同治、光绪年间 407
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 407
徽班进京 407
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408
中国古代戏曲经典剧目简介 408
宋元南戏剧目 408
元杂剧剧目 409
明清传奇剧目 411
结束语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