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物性块体及其地质应用》PDF下载

  • 购买积分: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友钊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116039864
  • 页数:11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江西省、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六省区的26万条岩石物性—地质属性关系数据为基础,以地质块体、地球化学块体的思想为主线,建立了“岩石物性块体”的概念及工作模式,并对岩石物性数据进行了空间分析、历史分析、空间历史综合分析,提出岩石物性块体是地质块体的量化描述,是进行量化地质块体研究与量化分析实际地质问题的有效工具。

第一章 岩石物性块体概念初探 1

第一节 地球化学块体的概念及其外延 1

一、地球化学块体的概念 1

二、地球化学块体概念的外延 2

第二节 建立岩石物性块体的可行性 3

一、描述地质学研究对象的层次性 3

二、岩石层次的物性特征 4

三、岩块层次的物性特征 6

四、块体层次的物性特征 7

第三节 岩石物性块体的应用尝试 10

一、石炭纪—二叠纪陆源碎屑岩密度块体与成煤作用 10

二、石炭纪泥质岩密度块体与铝土矿的找矿方向 12

第四节 岩石物性块体的概念及可能应用领域分析 14

第二章 地质块体及其数字化的岩石物性描述 16

第一节 全国岩石物性数据库的特点 16

第二节 地层分区间的物性差异特征 17

一、地层分区间岩石物性的差异 17

二、地层分区间年代地层物性的差异 18

第三节 物性数据空间分布特征 23

一、华北地区密度总体分布特征 23

二、华北地区火成岩密度分布特征 23

第三章 土壤磁性块体及磁肥应用战略 28

第一节 中国土壤磁学调查的必要性 28

第二节 华北地区小比例尺土壤磁性调查 30

第三节 河北省中比例尺土壤磁性调查 33

第四节 廊坊科苑基地大比例尺土壤磁性调查 37

第五节 土壤磁性背景调查的初步结论与建议 39

一、结论 39

二、建议 40

第四章 沉积岩物性块体及岩相古地理的恢复 41

第一节 岩石密度与沉积环境的宏观表述模型 41

第二节 冀北雾迷山组沉积环境的密度块体研究 44

一、岩石密度数据统计分析 45

二、岩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环境意义 46

第三节 六省区早寒武世沉积环境的密度块体研究 47

一、早寒武世古环境研究概况 47

二、下寒武统密度统计特征 47

三、下寒武统密度空间分布与沉积环境概况 48

第四节 第三纪和泥盆纪—三叠纪沉积环境的密度块体研究 50

一、华北地区第三纪沉积环境的密度研究 51

二、华北地区二叠纪沉积环境的密度研究 51

三、江西省泥盆纪—三叠纪沉积环境与成煤作用的密度研究 53

第五节 各代地层密度块体及沉积环境概况 58

一、中生界密度与沉积环境研究 58

二、上古生界密度与沉积环境研究 60

三、下古生界密度与沉积环境研究 60

四、元古宇密度与沉积环境/背景研究 62

第五章 岩浆岩物性块体及成岩成矿作用研究 66

第一节 冀北地区燕山期岩浆-构造-成矿作用的岩石物性研究 66

一、燕山期岩浆岩岩石物性统计特征 66

二、燕山期岩浆岩岩石物性的空间分布特征 67

三、冀北地区燕山期幔枝构造 68

四、冀北地区燕山期成矿作用 69

第二节 河北省花岗岩类型与边缘成矿作用的岩石物性研究 70

一、地质概况 70

二、物性数据特征 71

三、花岗岩类型的空间分布 73

四、岩石磁性参数反映I型与S型岩体过渡带的边缘成矿作用 75

第三节 江西省燕山期岩浆-构造-成矿作用的岩石物性研究 78

一、地质概况 78

二、江西省侵入岩岩石物性统计特征 79

三、江西省燕山期侵入岩岩石物性空间分布特征 80

四、江西省燕山期幔枝构造分析 82

五、江西省燕山期幔枝构造与成矿作用分析 83

第四节 燕山花岗岩类岩带结构的岩石物性研究 86

一、燕山期岩浆岩密度统计特征 86

二、燕山期深成岩密度空间分布特征 86

三、燕山期燕山花岗岩类岩带的内部结构特征 88

第六章 变质岩物性块体及古陆核研究 90

第一节 冀北地区变质岩磁化率特征与变质原岩的初步探讨 90

一、冀北变质岩岩石磁化率特征 91

二、冀北变质岩地层磁化率特征 92

三、岩石物性块体用于变质岩地质问题的可行性讨论 94

第二节 华北太古宙变质岩岩石物性研究 95

一、华北太古宙变质岩岩石物性统计特征 95

二、华北太古宙变质岩岩石物性空间分布特征 99

三、华北太古宙变质岩原岩、陆核及铁矿找矿方向的岩石物性应用研究 105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110

第一节 结论 110

一、岩石物性块体的概念 110

二、岩石物性块体的应用 110

第二节 建议 112

参考文献 113

英文摘要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