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绪论——宫殿考古概说 1
第一节 宫殿考古是建筑史学发展的要求 1
第一章 宫殿与社稷的前身——新石器时代的“大房子”与“昆仑” 1
第一节 氏族公社的“大房子”半坡遗址F1——目前所知最早的公共建筑 1
一、氏族社会的“大房子” 1
第二节 宫殿考古的学科归属 3
二、氏族公社向酋邦转化导致“大房子”的质变 5
第三节 宫殿考古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6
第二节 “黄帝时明堂”——昆仑——目前所知最早的神殿·国王社稷的祖型 6
一、关于原始明堂的两则记录 7
二、原始明堂——“社”的祖型 9
三、“黄帝时明堂”复原设想 15
四、“昆仑”=干阑=京(?) 16
第一节 大地湾F901的原状与性质 19
第二章 论宫殿的雏形——从大地湾F901看“黄帝合宫” 19
第二节 论“黄帝合宫”的形制 22
第三章 论二里头遗址所反映的原始宫殿 26
第一节 从二里头F1看“夏后氏世室” 26
一、大夯土台高度的复原 27
二、廊庑复原 28
三、大门复原 30
四、主体殿堂复原 30
第二节 宗、庙一体建筑——二里头F2 35
一、围墙及廊庑 37
二、庭院 39
三、主体殿堂 39
四、大墓(M1) 40
第三节 夏朝宫廷建筑的营造成就 41
第四章 商都亳的宫城——偃师(尸乡)商城Ⅰ号址 43
第一节 “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王宫建筑群 43
二、王宫 45
一、小城——宫城(Ⅰ号址) 45
三、宫城主殿D1左侧的寝殿别院—D4 46
四、D5——祖庙(?) 48
五、主殿右侧的社、稷、坛 51
第二节 宫廷苑囿的池沼 52
第三节 殷商创始的“四阿重屋”宫殿新形制 54
第五章 郑州商城的宫殿 56
第一节 长屋宫殿——C8G15基址 57
第二节 干阑遗迹——C8G16基址 58
第三节 台榭残存 60
一、台榭遗迹 60
二、甲骨文?提供了台榭的佐证 61
第六章 殷晚期的离宫——小屯“殷墟” 63
第一节 近畿离宫 63
一、长屋殿堂乙二十 67
二、眺望洹水的楼阁甲十二 67
第二节 小屯离宫的殿堂与楼阁 67
第三节 妇好墓上的享堂“母辛宗” 68
一、一号房基即卜辞“母辛宗”遗迹 70
二、“母辛宗”复原 72
三、殷商王室贵族墓上建宗的制度与宗的形制 76
第七章 殷商的方国宫廷建筑——黄陂盘龙城及周原凤雏遗址 77
第一节 长江流域的方国宫殿——盘龙城F1、F2、F3 77
一、遗迹概况 78
二、F1复原 80
三、F2复原 85
四、F3复原 88
第二节 殷晚期周原邦君宗庙——岐山凤雏甲组基址 89
一、遗址反映的建筑形制 90
二、遗址反映的结构及构造情况 95
第三节 殷商宫廷建筑的营造成就 99
一、方向的测定 99
三、木构的镂刻与纹彩以及壁画 100
四、青铜构件与饰件 100
二、“四阿重屋”的创造 100
五、建筑石雕 101
六、织物装饰 101
七、土砌块的推广 102
八、木结构 103
第八章 从考古学材料推断“周人明堂”形制 104
第一节 考古学研究:破解“周人明堂”的千古之谜 104
一、“周人明堂”的渊源——三代宫廷前殿的一脉相传 105
二、从“周人明堂”发展源流可以推知它是高台建筑 106
第二节 “周人明堂”的复原设想 108
第三节 周原的“瓦屋”宫殿 112
一、磉 114
二、擎檐柱 116
三、序 116
四、四阿瓦屋 117
第九章 东周王城宫廷建筑遗存 120
第一节 楚纪南城宫殿遗址的反映 122
第十章 从东周诸侯国宫城遗址看周朝宫殿制度 122
第二节 秦都雍城王室建筑——马家庄3号遗址 126
第三节 鲁国故城宫殿遗址 128
第四节 齐临淄宫殿遗址 132
一、大城 132
二、小城 134
第五节 赵邯郸宫殿遗址 135
一、赵武灵王的宫城“赵王城” 135
二、“大北城”中的宫殿遗存 139
第六节 燕下都宫殿遗址 139
第七节 周朝宫殿制度 142
第十一章 东周列国的“高台榭,美宫室” 143
第一节 “天下第一台”——楚灵王章华台 145
第二节 飞阁复道相连的秦咸阳宫殿——1号遗址 151
一、建筑体形问题 153
二、空间组织及其功能性质问题 159
三、结构和构造问题 166
第三节 中山国王陵上的享堂 172
一、中山王陵上的享堂形制 174
二、《兆域图》反映的尺度及图面比例 185
三、《兆域图》反映的陵园规划设计 187
四、陵墓上建享堂的源流 192
第四节 春秋秦宫铜构——金釭 196
第五节 燕下都宫殿的陶制脊饰 204
第十二章 周朝宫廷建筑的营造成就 206
第一节 营造器具的使用和工种的分化 206
一、营造器具 206
二、专业分工 208
第二节 土结构的成就——版筑和泥土砌块的定形 208
第三节 木结构的成就——栌、栾和抬梁屋架的创造 209
第四节 人工建筑材料的应用 212
第五节 建筑装饰的多样化 213
第一节 与自然形胜融为一体的规划设计思想 215
第十三章 秦帝国气吞山河的宫殿群落 215
第二节 不可一世的新朝宫前殿——“阿房” 217
第三节 东海疆的“国门”——“碣石门”与“碣石宫” 217
一、碣石门 220
二、碣石宫 221
第十四章 “非壮丽无以重威”——西汉宫殿 228
第一节 未央宫前殿和椒房殿 229
一、反宇杰作——凹曲屋盖的先声 229
二、宫城 230
三、前殿 232
四、后宫——椒房殿与掖庭 237
第二节 桂宫明光殿 241
一、前殿 244
二、后宫 251
第三节 杜陵的寝殿和便殿 255
一、陵园总体概况 256
二、寝园总体布局 256
三、寝殿 258
四、便殿 261
第四节 复古主义的长安明堂辟雍 262
一、汉长安城南郊明堂辟雍的认定 262
二、以遗址对照文献来考察长安明堂形制 267
三、遗迹现象所揭示的工程做法 276
四、明堂总体复原考察 278
第五节 王莽九庙 282
第十五章 南越王和闽粤王的宫殿 286
第一节 一座被误解的南越王宫殿 287
一、既然水平,即非船台 288
二、既作船台,何必垫平坡地 289
三、并非“弯木地牛” 289
四、宫殿群落中的一座殿堂 289
五、“一、二号船台”实为一个建筑整体 290
六、“三号船台”也应是同一建筑 291
九、“木墩”实为木柱残段 292
八、烧不完的“木墩” 292
七、“船台”工棚的支柱何在 292
十、有柱脚榫就不是“船台木墩” 293
十一、干阑宫殿 293
十二、问题在于错认建设地坪为使用期地面 294
十三、小于“船台木墩”的柱径 294
十四、连续柱础——地栿 295
十五、进深五间的大殿 295
十六、大殿东南角 295
十七、推测大殿长度 296
十八、顺坡地的等高线布置 296
十九、与秦汉宫殿的朝向一致 297
二十、推测大殿十四间 297
二十一、具备生活起居功能的大殿 297
二十二、伴出建筑工具和施工遗迹 298
第二节 南越王宫苑初露端倪——“积沙为洲屿,激水为波澜” 299
一、是“宫苑”而不是“宫署”——南越王宫苑遗址诠释 299
二、宫苑里的殿堂 303
第三节 五华山下南越王的长乐台 309
第四节 闽越国的王城宫殿 313
一、王城遗址 313
二、王宫前殿复原 314
第十六章 东汉雒阳的宫殿 319
第一节 今文学派九室明堂论的体现——东汉雒阳明堂 319
一、背景情况 320
二、遗址现状 321
三、复原推定 322
第二节 辟雍 330
第三节 灵台 332
第十七章 三国南北朝的宫殿 340
第一节 曹魏邺城的铜爵(雀)三台 340
一、曹魏邺城概况 340
二、铜雀三台复原的初步设想 342
第二节 北魏洛阳的太极殿——最早副阶周匝的实例 346
第三节 北魏洛阳明堂 348
第四节 北魏防暑降温的清暑殿——最早的冷气设备 349
一、遗迹现象 350
二、复原考察 353
第五节 六朝的皇家祭坛 357
第十八章 划时代的隋朝宫廷建筑 362
第一节 隋大兴宫廷的皇城与宫城——太子东宫范围的考订 364
第二节 洛阳宫城则天门 371
一、洛阳宫城 371
二、则天门 376
第三节 “仙山楼阁”的仁寿宫 379
一、仁寿宫兴建情况 379
二、城垣与缭墙 382
三、宫城复原 387
四、建筑复原 390
第十九章 大唐宫殿 407
第一节 长安东内——大明宫 407
第二节 大明宫正衙——含元殿 409
一、含元殿的兴废 411
二、遗迹的确认 412
三、复原考证 419
第三节 含元殿朝堂 435
一、早期朝堂 438
二、晚期朝堂 439
第四节 大明宫麟德殿 440
一、建造年代 440
二、功能性质 442
三、遗存概况 444
四、复原形制 445
五、工程做法 455
第五节 大明宫三清殿 461
一、三清殿主体 461
二、附属建筑 466
第六节 大明宫清思殿 466
一、南内——兴庆宫 468
第七节 兴庆宫花萼相辉楼和勤政务本楼 468
二、服务于友悌之情的“花萼相辉之楼” 471
三、表达亲民思想的“勤政务本楼” 476
四、角楼 477
第八节 骊山华清宫的温泉宫殿 480
一、华清宫的缭墙与宫垣范围 480
二、温泉宫殿 482
第九节 继承隋朝的避暑离宫——九成宫 491
第十节 东都万象神宫——武则天标新立异的明堂 497
一、背景情况 501
二、遗址概况 503
三、复原论证 505
第十一节 洛阳宫城九洲池的轩榭 510
第二十章 渤海国上京王宫 516
第一节 上京龙泉府城址概况 517
第二节 宫城概况 518
第三节 午门的原状 520
第四节 “第一宫殿”的廊庑 522
第五节 掖庭寝宫 523
一、寝殿干阑基座 524
二、特殊的寝殿平面 524
三、火道采暖设备 526
第二十一章 从形象材料管窥北宋宫殿的一斑 530
第一节 北宋东京城的宫殿概况 530
第二节 宋徽宗笔下的的宫殿屋盖 531
第三节 《金明池夺标图》反映的北宋离宫 533
第二十二章 西夏皇帝的陵塔 537
第一节 西夏国概况 537
第二节 皇帝陵园概况 539
第三节 八号陵复原 541
一、外城及外围阙观 542
三、月城 543
四、碑亭 543
二、内城 543
五、双阙 544
六、献殿 544
七、封土 544
八、陵塔 544
第二十三章 元中都宫殿遗存 546
第二十四章 明中都与南京宫殿遗存 549
第一节 明中都宫廷遗存 551
第二节 明南京宫廷遗构 552
第二十五章 明北京奉天殿两庑·明清紫禁城巡守值房 558
第一节 明奉天殿与两庑衔接 559
第二节 紫禁城外围的值房——明“红铺”与清“围房” 562
一、明朝的“红铺” 563
二、清朝的“围房” 563
主要参考文献 568
名词索引 575
英文提要 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