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2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范伯群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34335760
  • 页数:846 页
图书介绍:《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是一部公认的填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空白之作,是世纪末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最重大的收获之一。该书首次将从来不入新文学史殿堂的通俗小说引进了近现代文学史的宏观视野,在文学观念、文学史框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本书主编的理论态度还是颇为稳健的,他在《绪论》中承认了沿袭已久的概念体制,即文学的母体应分为“纯”、“俗”两个子系统,但他首次明确强调了现代文学史框架中通俗文学的系统应该处于与纯文学平分秋色的地位:缺少了通俗文学,则意味着“我们过去只研究了半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除了一编通俗戏剧的内容外,所述皆是通俗小说的历史。

第四编 历史演义编 陈子平 1

引论 3

第一章 近现代通俗历史小说与启蒙变革 11

第一节 历史小说的沿革与三种传统形态 11

第二节 近代通俗历史小说的发展演变 16

第三节 吴趼人历史小说创作中的矛盾与尴尬 19

第四节 现代通俗历史小说的“现实”功利性 25

第二章 在历史与小说之间 34

第一节 《孽海花》:在“历史”与“小说”之间徘徊 34

第二节 《续孽海花》:“还原历史”的失败 46

第三节 《留芳记》:“历史”与“小说”的分离 52

第三章 林纾、许指严与“掌故野闻” 56

第一节 林纾:从《畏庐漫录》到《剑腥录》 56

第二节 许指严:“掌故野闻”创制的集大成者 66

第四章 蔡东藩与“正史演义” 80

第一节 “新潮”观念与《清史通俗演义》 80

第二节 “小说化”的倾斜与“历史化”的反拨 89

第三节 蔡东藩的“曲笔法”与处理“史料”的操作方式 95

第四节 传统儒生的“历史梦” 107

第五章 黄小配、张恂子、李宝忠与“翻案重构” 118

第一节 为洪秀全翻案 118

第二节 双重翻案建构 125

第三节 为李自成辩护 132

第六章 濯缨、杨尘因与“现实描写” 143

第一节 濯缨的《新新外史》 143

第二节 杨尘因的《新华春梦记》 157

第七章 “宫闱秘史”的浪漫化、传奇化与言情化 164

第一节 “宫闱秘史”类小说的四种创作取向 164

第二节 “宫闱秘史”类小说的浪漫化倾向 172

第三节 “宫闱秘史”类小说的传奇化倾向 179

第四节 “宫闱秘史”类小说的言情化倾向 186

第五节 “宫闱秘史”类小说的抒情特质 192

第一节 “名媛艳史”的创作视角 198

第八章 “名媛艳史”的视角与建构 198

第二节 “名媛艳史”创作中的“男性”视角与传统手法 204

第九章 “秘密会党”类历史小说的“揭秘”与“资料” 209

第一节 吴虞公的《青红帮史演义》 209

第二节 “秘密会党”类通俗历史小说的创作方法 213

第五编 滑稽幽默编 汤哲声 217

引论 219

第一章 中国近现代滑稽文学的滥觞 225

第一节 晚清小报中的游戏文章 225

第二节 滑稽文学杂志的“三足鼎” 232

第三节 文明新戏的变形 238

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滑稽诗文概况 245

第一节 写出笑话的新意来 245

第二节 以滑稽之笔写血泪之事 248

第三节 既无“屈子湘江”,不如“信陵醇酒 254

第四节 在佛理与金钱中寻找噱头 258

第五节 插科打诨在嫖经、赌经中出现 263

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滑稽小说概况 266

第一节 为“滑稽小说”立了名号 266

第二节 妄言妄语借古鉴今 269

第三节 官场批判新旧矛盾 276

第四节 自我滑稽家庭滑稽 283

第五节 社会讽刺商业氛围 288

第四章 悲情滑稽小说家:吴双热 296

第一节 海虞市上一奇人 296

第二节 “博物”“世界”概念之后的空幻观念 298

第三节 以喜写悲情更哀 307

第五章 世俗滑稽小说家:程瞻庐 310

第一节 《红玫瑰》巨子 310

第二节 自欺与欺人 312

第三节 野谈俗趣皆成文章 319

第四节 有心人和无心事 326

第一节 一位留过洋的滑稽文学作家 329

第六章 哲理滑稽小说家:徐卓呆 329

第二节 滑稽戏、笑话、滑稽小说 332

第三节 卓而不呆趣中寻理 338

第四节 融进新小说的创作方法 343

第五节 从世俗滑稽生活中看社会道德 348

第七章 社会滑稽小说家:耿小的 352

第一节 滑稽小说的另一种风味 352

第二节 在丑陋人间寻出“美”来 353

第三节 愚昧是落后社会的本源 359

第四节 吸取中外喜剧作品的精华 362

第八章 中国近现代滑稽文学独特的文学地位 368

第一节 中国世俗社会、世俗心理的表现 368

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 378

第六编 通俗戏剧编 陈龙 389

引论 391

第一节 通俗戏剧诞生的社会心理基础 401

第一章 近代通俗戏剧生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401

第二节 近代都市的出现与观剧阶层的产生 409

第二章 外国戏剧的引进与新剧的滥觞 413

第一节 中国人眼中的西洋戏剧 413

第二节 对新剧要素的评价与误解 416

第三节 外侨与学生演剧活动和话剧的启蒙 421

第四节 日本新派剧:中国新剧的早期范本 427

第三章 近代通俗戏剧的人生视界 442

第一节 时世风云与民众情绪的记录 442

第二节 传统伦理与传统人性的张扬 451

第三节 世风恶俗的抨击与解剖 460

第四节 妇女解放与婚姻自由的微弱呼唤 463

第五节 宫廷与官场的“浮世绘” 471

第四章 通俗剧艺术形态的嬗变 475

第一节 对话剧戏剧性的最初体认 475

第二节 悲喜剧观念的逐渐成型 487

第三节 写实戏剧的艺术学步 496

结束语:现代大众戏剧对于通俗剧的超越 504

第七编 通俗期刊编 汤哲声 511

引论 513

第一章 中国晚清时期的文学期刊(1872—1911) 516

第一节 文学艺术的回归与印刷术的改进 516

第二节 《申报》副刊的杂志化及其余绪 521

第三节 思想启蒙的工具 525

第四节 文人创办的晚清“四大名旦” 534

第二章 “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时期的文学期刊(1912—1921) 551

第一节 利益的驱动和时代的逼迫 551

第二节 固守旧道德,提倡新知识 558

第三节 兴味、消闲、游戏、警世、劝俗 569

第四节 悄悄变化之中的文学期刊 585

第三章 通俗文学期刊:与新文学期刊并列的另一系列(1922—1937) 603

第一节 中国通俗文学期刊趋向成熟 603

第二节 与《小说月报》抗衡的通俗文学杂志 612

第三节 红色系列:民情民俗市井风情 616

第四节 紫色系列:平民生活大侠大盗 634

第五节 彩色系列:社会时效名士风范 647

第四章 战火纷飞中的通俗文学期刊(1938—1949) 661

第一节 在纷乱时世中寻求生存地盘 661

第二节 气象万千话春秋 665

第三节 酸甜苦辣花好月圆 684

第五章 北派通俗文学期刊(1917—1949) 701

第一节 模仿与探索 701

第二节 小报丛中的香艳之刊 703

第三节 办刊潮走向鼎盛 706

第四节 热潮边缘的星火 710

第五节 历史的延续与终结 712

第八编 大事记编 芮和师 717

附录 鉴定结论 834

后记 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