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现实主义在当代 1
第一节 重新研究现实主义 1
第二节 从50年代的一场争议说开去 6
第三节 现实主义系统生成、分支、流变 11
第二章 历史的回溯 17
第一节 从“摹仿说”到“反映论”的理论演变 17
一、古朴的摹仿意识 17
二、拿镜子来逼真物象 23
三、“摹仿说”与“镜子说”混合发展 24
第二节 “再现说”的崛起 26
第三节 “再现说”与“复制说”的区别 40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论 45
——能动的“反映论” 45
一、列宁论“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世界” 51
二、反映在主客体之间所作的重新“组织”与“建构” 55
第三章 现实主义系统自身演变的五种形态 59
第一节 “自发形态”一般特征及其在各类艺术中的体现 59
一、在神话传说中的体现 60
二、史诗悲剧是现实主义系统早期阶段的“自发形态” 62
三、古希腊雕塑是一个例外 65
四、“自发形态”创作一般特征概述 67
五、在古罗马艺术中的凝滞僵化与走向精细入微 68
六、在中世纪艺术中的归一神化与步入畸形 69
第二节 “自觉形态”一般特征及其在各类艺术中的体现 72
一、在短篇故事与长篇叙事体裁中的初步自觉 73
二、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进一步自觉 75
三、文艺复兴造型艺术领域里的“自觉形态” 77
四、现实主义的觉醒与艺术中人的解放 81
五、迈向19世纪“完备形态”的必要过渡 84
第三节 “完备形态”一般特征及其在各类艺术中的体现 85
一、19世纪语言艺术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86
二、19世纪造型艺术中的写实主义 99
三、波及19世纪音乐领域 111
四、19世纪现实主义与人性的发掘 114
五、“完备形态”创作中人性描写十大类型 119
六、现实主义人性描写中的性描写 127
第四节 “变形”导致分化与现实主义变形后的一般特征 130
一、变形、分支与末流 131
二、从左拉创作看“变形”的一般特征 133
三、“虚幻的现实主义”——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艺术” 139
四、现实主义的蜕变与艺术中人的形象的退化 144
第五节 “深化”带来一系列的变革创新 146
一、“深化”使现实主义在20世纪走向多元 147
二、各种“深化”了的现实主义的一般特征 149
三、20世纪“深化”了的批判现实主义 157
四、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深化”积极成果之一 160
五、其它各种“深化”了的现实主义 169
魔幻现实主义 170
心理现实主义 174
绘画领域中的超级写实主义 177
电影艺术中的新现实主义 181
“波普艺术”——通俗现实主义 185
“假定性的现实主义”——“梅耶荷德——布莱希特体系” 187
六、现实主义的深化与艺术中人的形象的升华 193
第四章 现实主义在中国漫长封建社会 200
第一节 从《周易》到王国维理论的概貌 201
一、从“观物取象”到唐以前“形似论” 201
二、唐到宋元现实主义观点滴 209
三、从评点派到王国维“写境”、“造境”说 215
第二节 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形成 222
第三节 从创作实际试比较中西方现实主义异同 225
第五章 五四以后现实主义在我国 231
第一节 “写实主义”的引入与“为人生的艺术”的兴起 232
第二节 反对“瞒和骗”的鲁迅的现实主义观 240
第三节 革命文艺内部实际存在着的两种现实主义论 245
一、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到1932年左联决议的反思 246
二、理论根源要追溯到30年代的苏联 251
三、鲁迅(含胡风)、周扬现实主义论比较 263
第四节 胡风现实主义论在40年代的形成 265
一、建立在“反映论”基础上的现实主义论 266
二、胡风现实主义论十分强调“写真实” 269
三、“精神奴役创伤”说给胡风现实主义论带来的利弊 272
四、胡风现实主义论在“世界观与创作方法”问题上反对“世界观决定一切” 274
第五节 40年代毛泽东同志对现实主义的理论贡献 277
第六章 现实主义现代化 283
第一节 17年现实主义面面观 284
第二节 构成现实主义诸要素的新变 287
第三节 我国新时期现实主义概况 295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主义 297
第五节 当前造型艺术中的现实主义 308
第六节 生活在呼唤真正的现实主义 312
第七节 评一些纸上宣言 313
结束语 314
后记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