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理论与实践》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靳诺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学习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01163028
  • 页数:347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思想品德课程哲学基础 1

第一节 思想品德课程的唯物主义基础 2

一、思想品德现象的客观存在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出发点 2

二、思想品德意识与思想品德存在的辩证关系 5

三、思想品德课程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 7

第二节 思想品德课程的认识论原理 9

一、思想品德课程要尊重和运用认识辩证过程规律 10

二、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使受教育者获得真理性认识 13

第三节 思想品德课程的唯物史观内容 17

一、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决定了思想品德课程的客观重要性 17

二、树立正确的改革观,不断改革和完善思想品德课程 21

第四节 思想品德课程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 25

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26

二、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27

三、归纳和演绎的方法 28

四、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29

附录1 31

第二章 思想品德课程道德理论 41

第一节 人生观 41

一、人生观概述 41

二、社会主义人生观述要 43

三、社会主义人生观建设的多维视角 49

第二节 道德观 51

一、道德概述 51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体系结构 55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操作思路 67

第三节 价值观 70

一、价值观概述 70

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阐释 73

三、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基本举措 75

附录2 78

第三章 思想品德课程法律意识 93

一、人类认识法的本质的历史进程 94

第一节 法的本质论 94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理论 99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102

第二节 法的作用论 103

一、法的作用原理 104

二、法的规范作用 105

三、法的社会作用 107

第三节 法制论 111

一、法制的概念 111

二、法制与法治 112

三、法制与民主 115

第四节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论 117

一、法与经济 118

二、法与政治 119

三、法与宗教 120

四、法与科学技术 121

一、法律体系的含义 122

第五节 法律体系论 122

二、法律体系与法学体系、立法体系的联系和区别 123

三、我国的法律体系 124

四、当代中国的法律部门 126

附录3 127

第四章 思想品德课程美学原则 131

第一节 美的本质与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 131

一、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 131

二、美的基本特性及其与真善的关系 134

三、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与真善美 137

第二节 美育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 138

一、美育的性质和特点 139

二、美育的任务和作用 141

三、美育对思想品德课程的意义 144

一、思想政治教育吸收“人格美”的美学知识 145

第三节 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的美学原则 145

二、世界观教育吸收“审美观”的基本知识 147

三、人生观教育吸收“审美价值理想”的基本知识 149

四、道德教育吸收“社会美”的基本知识 150

第四节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审美原则 152

一、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结构美 153

二、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节奏美 156

三、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语言艺术美 158

附录4 161

第五章 思想品德课程心理指导 170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170

一、心理学的诞生 170

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172

三、与思想品德课程关系密切的心理学 175

一、心理现象 182

第二节 心理与心理素质 182

二、心理素质与心理品质 184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 187

一、大学生心理的认识角度 187

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189

三、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课题 191

第四节 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心理基础 193

一、思想政治品德与心理的关系 193

二、思想政治品德的心理结构 197

三、心理素质与思想政治品德 202

附录5 204

第六章 思想品德课程教育对象论 206

第一节 教育对象的特点分析 206

一、大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 206

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及其特点 211

三、不同层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215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 220

第二节 教育对象的培养要求 22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意识 224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呼唤创新能力的培养 228

第三节 教育对象的正确评价 231

一、正确评价大学生的意义、标准和方法 231

二、近年来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 237

三、大学生的自我评价 241

附录6 246

第一节 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 268

第七章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论 268

一、政治性 269

二、思想性 271

三、教育性 275

第二节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特点 278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思想品德教学提出新要求 278

二、新时期高校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特点 279

一、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法的含义 286

第三节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法 286

二、研究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法的意义 287

三、高校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方法 288

附录7 299

第八章 思想品德课程教师修养论 307

第一节 思想品德课程教师特殊职责 307

一、教师的历史地位、社会作用 307

二、思想品德课程教师的特殊职责 313

第二节 思想品德课程教师的基本素质与自我修养 317

一、思想品德课程教师的基本素质 317

二、思想品德课程教师的自我修养与提高 328

第三节 想品德课程教师的选拔与培养 333

一、思想品德课程教师的选拔 333

二、思想品德课程教师的培养 334

附录8 335

后记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