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 “道教科学思想”命题的提出与界说 1
二 道教科学思想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代意义 22
三 道教科学思想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旨要 26
第一章 自然之道——道教科学思维方法探析 29
第一节 仰观俯察 35
一 道教之“观察” 35
二 “观变察机” 38
第二节 勤求试之 41
一 道教之“实验” 41
二 “参验”与“勤求试之” 43
第三节 析理入微 51
一 “博闻善择”、“由易及难” 51
二 “精辩玄赜”、“析理入微” 54
第二章 夜观星象——道教天学思想发微 58
第一节 道教崇尚天文之迷 59
一 先秦道家的遗风 60
二 “天人合一”与“身国同治” 61
三 天体的崇拜与敬畏 63
四 求道证道的需要 67
第二节 《丹元子步天歌》中的天文学思想 72
一 “步天识星”的天文学思想 74
二 “三垣二十八宿”的星空划分新思想 76
第三节 道教学者的历法新思想 80
一 古代历法与道教 80
二 道教历法探奥 81
三 道教对历法科学思想的推动 84
第四节 赵友钦《革象新书》天文思想 92
一 缘督真人赵友钦及其科学著作 92
二 《革象新书》的天文学新思想 94
第三章 以术演道——道教术数与传统数学思想 97
第一节 “数与道非二本” 98
一 “术数”析义 98
二 道教术数与中国传统数学的关联 107
第二节 《数术记遗》及其算学思想 114
一 《数术记遗》新论 114
二 《数术记遗》中的算学思想特色 118
第三节 天元术与道教 121
一 神秘的“洞渊九容之说” 121
二 从天元术看道教对传统数学思想的影响 129
第四章 观变察机——道教物理学思想钩沉 137
第一节 道与万物之理 138
一 “物理”一词的典出与道家、道教 138
二 道教物理学思想的特征 142
第二节 道教典籍中的物理学思想 144
一 《玄真子外篇》及其物理思想 144
二 《化书》中的物理学思想 148
三 《谷神篇》与道教宇宙论思想考论 152
第三节 道教物理学思想的典型案例研究 163
一 彪炳史籍的“小罅光景” 163
二 运思巧妙的实验物理思想 165
第五章 化化不间——道教外丹黄白术与古代化学思想 169
第一节 道教外丹黄白术的渊薮与发展 172
一 原始外丹黄白术的滥觞 172
二 道教外丹黄白术的崛起和兴盛 178
三 道教外丹黄白术的分化与持续发展 197
第二节 道教外丹黄白术的理论思想和方法 200
一 道教外丹黄白术的哲学思想基础 201
二 道教三大金丹思想 208
三 道教外丹黄白术的方法、器具和步骤 218
第三节 道教外丹黄白术与中国古代化学思想 237
一 道教外丹黄白术与中国古代化学思想的萌芽 237
二 道教外丹黄白术与中国古代化学知识的孕育 238
三 未尽的思绪:道教外丹黄白术为何未能衍化出中国近代化学 259
第六章 医道融通——道教医学养生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264
第一节 道教“尚医”考析 265
一 道教“尚医”的历史渊源 265
二 道教“尚医”的内在逻辑 272
三 道教“尚医”的伦理基因 275
第二节 道教医学养生思想之历史脉络 276
一 魏晋南北朝道教医学养生思想 277
二 隋唐道教医药学思想 291
三 宋元明清道教医学养生思想 317
第三节 道教医学模式及其养生思想的现代意义 331
一 道教医学模式确立的宗教哲学基础 332
二 道教医学模式的合理内核 336
三 道教医学养生思想的现代价值 344
第七章 农道合修——道教农学思想索隐 381
第一节 一个被遗忘的研究领域 382
一 道教“重农”、“贵农”思想考原 382
二 道教典籍中的贵农、重农思想 386
第二节 “农道合修”的道门隐士 399
一 “农道合修”与道教教义思想 399
二 “农道合修”的意义 402
第三节 成体系的农学思想 408
一 陈旉《农学》的道教色彩 408
二 陈旉《农书》的农学思想特点 410
第八章 俯察地理——道教地理学思想稽考 421
第一节 道教地理学的形成 421
一 道教与地理的契合 421
二 独树一帜的道教地图学派 426
第二节 《五岳真形图》地图绘制科学思想 429
一 道教符图与地图溯源 429
二 《五岳真形图》新论 433
三 《五岳真形图》的科学思想价值 436
第三节 玄教门人朱思本地图科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440
一 朱思本及其地理学著作 440
二 朱思本地理科学思想方法 444
第四节 《长春真人西游记》的地理学价值 447
一 作为地理学家的丘处机 447
二 《长春真人西游记》的地理学成就及其价值 452
第九章 阴阳和谐——道教堪舆与古代建筑思想 457
第一节 道教堪舆术的理性批判 458
一 “堪舆”透析 458
二 “堪舆”与古代建筑选址 461
第二节 道教堪舆流派及其对传统建筑思想的影响——以客家土楼为中心 467
一 生态建筑之“典范” 467
二 道教堪舆流派及其对土楼建筑思想的渗透 472
附录 道教与科技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 497
主要参考文献 516
后记 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