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导引 中日两国环境保护的交流与合作具有广阔前景 1
1.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性合作 1
2.日本的环境保护走向国际合作 5
3.中国的环境保护走向国际合作 10
4.中日两国环境合作的特点和原则 15
第一章 中日环境保护事业的沿革 18
第一节 中国环境保护事业沿革的分析 18
1.中国环境保护的历史遗产 18
2.中国环境保护的历史误区 23
3.中国环境保护的历史转折 27
4.中国环境保护的历史进步 32
1.日本工业化初期的局部环境污染 40
第二节 日本环境保护事业沿革的分析 40
2.战后日本环境“公害”的发生期 42
3.日本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质量改善期 48
第二章 中日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52
第一节 中国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的分析 52
1.中国的大气污染及其危害 52
2.中国大气环境管理与法规 62
3.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对策与技术 68
4.中国控制酸雨污染 74
第二节 日本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的分析 78
1.日本的大气污染及其危害 78
2.日本大气污染的控制对策 82
3.日本大气污染的控制法规 94
4.日本的酸雨防治 103
1.中国的水污染及其危害 105
第三章 中日水污染及其防治 105
第一节 中国水污染及其防治的分析 105
2.中国水污染防治的法规及其实施 119
3.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与控制 123
4.中国海洋污染的防治 126
第二节 日本的水质污染及其防治的分析 137
1.日本的水质污染及其危害 137
2.日本水污染防治的法规及其实施 141
3.日本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处理与控制 149
4.日本海洋污染的防治 155
第四章 中日固体废物及其防治 162
第一节 中国固体废物及其防治的分析 162
1.中国固体废物的污染及危害 162
2.中国防治固体废物的法规和标准 167
3.中国工业废物的综合利用 169
4.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175
第二节 日本固体废物及其防治的分析 178
1.日本固体废物的污染及危害 178
2.日本防治固体废物的法规和标准 186
3.日本工业废弃物的处理和综合利用 199
4.日本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技术 207
第五章 中日噪声、振动“公害”及其防治 215
第一节 中国噪声、振动“公害”及其防治的分析 215
1.中国环境噪声污染及其危害 215
2.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制建设 218
3.中国环境噪声振动防治的对策 221
1.日本的城市噪声与声源 230
第二节 日本噪声、振动“公害”及其防治的分析 230
2.日本噪声、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235
3.日本噪声防治法规和标准 242
第六章 中日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252
第一节 中国土壤污染及其防治的分析 252
1.中国的土地与土地问题 252
2.中国的土壤污染问题 259
3.中国土地问题的出路 262
4.中国土壤污染的防治 270
第二节 日本土壤污染及其防治的分析 276
1.日本的土地与土地问题 276
2.日本的土壤污染问题 281
3.日本土地问题的出路 285
4.日本土壤污染的防治 288
第七章 中日放射环境管理与其他污染的防治 293
第一节 中国放射环境管理与其他污染防治的分析 293
1.中国放射环境管理发展与现状 293
2.中国放射环境管理的法制建设 298
3.中国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 305
4.中国有毒化学品的管理 308
第二节 日本放射环境管理与其他污染防治的分析 313
1.日本放射性污染防治 313
2.日本有毒化学品的管理 316
3.日本的恶臭问题及其防治 319
第八章 中日两国的环境管理 325
第一节 中国环境管理的分析 325
1.中国的城市环境管理 325
2.中国的乡镇环境管理 332
3.中国的工业企业环境管理 335
4.中国的污染源管理 345
5.中国“三资企业”的环境管理 352
第二节 日本环境管理的分析 357
1.日本的城市环境管理 357
2.日本的乡镇环境管理 365
3.日本的工业企业环境管理 370
4.日本的污染源管理 373
5.日本的“公害出口”问题 384
第九章 中日两国的环境行政 388
第一节 中国环境行政的分析 388
1.中国环境行政的发展和特点 388
2.中国环境行政主体的构成 395
3.中国环境行政运作的过程 403
4.中国环境行政对象的特征 412
第二节 日本环境行政的分析 419
1.日本环境行政的发展和作用 419
2.日本环境行政主体的构成 423
3.日本环境行政运作的过程 428
4.日本环境行政对象的特征 445
第十章 中日两国的环境法制 450
第一节 中国环境法制的分析 450
1.中国环境法制的完善过程 450
2.中国环境立法的成熟过程 454
3.中国环境执法与行政责任 458
4.中国环境司法与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469
1.日本环境法制的完善过程 484
第二节 日本环境法制的分析 484
2.日本环境立法的成熟过程 492
3.日本环境法的实施 499
4.日本环境司法与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504
第十一章 中日两国的环境经济 509
第一节 中国环境经济的分析 509
1.中国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 509
2.中国环境保护投资 518
3.中国环境保护与生产力布局 522
4.中国环境保护的经济效益 527
第二节 日本环境经济的分析 537
1.日本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 537
2.日本环境保护投资 540
3.日本环境保护与生产力布局 543
4.日本环境保护的经济效益 547
第十二章 中日两国的环境教育 555
第一节 中国环境教育的分析 555
1.中国的专业环境教育 555
2.中国的环境在职教育 562
3.中国的环境基础(学校)教育 568
4.中国的环境社会教育 573
第二节 日本环境教育的分析 579
1.日本的专业环境教育 579
2.日本的基础环境教育 583
3.日本的在职环境教育 584
4.日本的社会环境教育 586
1.中国环境标准的历史沿革 595
第一节 中国环境标准的分析 595
第十三章 中日两国的环境标准 595
2.中国的环境质量标准 598
3.中国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601
4.中国环境标准的管理 606
第二节 日本环境标准的分析 610
1.日本的环境质量标准 610
2.日本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613
3.日本环境标准的管理 614
第十四章 中日两国的环境监测 617
第一节 中国环境监测的分析 617
1.中国环境监测机构的发展 617
2.中国环境监测任务的发展 623
3.中国环境监测管理的发展 630
4.中国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 636
第二节 日本环境监测的分析 639
1.日本环境监测机构的发展 639
2.日本环境监测活动的发展 643
3.日本环境监测管理的发展 646
第十五章 中日两国的环境评价 651
第一节 中国环境评价的分析 651
1.中国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651
2.中国环境质量预断评价 654
3.中国环境评价队伍建设与技术支持 657
4.中国环境评价的国际合作 661
第二节 日本环境评价的分析 664
1.日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沿革 664
2.日本环境影响评价的操作方法 683
3.日本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化 688
4.日本环境综合评价方法 699
第十六章 中日两国的环境规划 707
第一节 中国环境规划的分析 707
1.中国环境规划的发展 707
2.中国环境保护的中长期规划 713
3.中国环境保护的年度计划 717
第二节 日本环境规划的分析 721
1.日本的总体环境规划 721
2.日本环境保护的中长期规划 723
3.日本环境保护的区域计划 734
4.日本环境规划的制定 739
第一节 中国环境科技支持的分析 745
1.中国环境科技研究的进步 745
第十七章 中日两国环境保护的科技支持 745
2.中国环境科技信息的完善 754
3.中国环境统计事业的发展 758
4.中国环境科技的重要作用 761
第二节 日本环境科技支持的分析 764
1.日本环境科技研究的进步 764
2.日本环境保护资料管理系统 771
3.日本环境资料的计算机系统 775
第十八章 中日两国的环保产业 778
第一节 中国环保产业的分析 778
1.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 778
2.中国的自然保护产业 786
3.中国的环境工程与软件服务业 790
4.中国环境保护工业 792
1.日本环保产业的发展 799
第二节 日本环保产业的分析 799
2.日本的自然保护产业 809
3.日本的“绿色工业” 813
第十九章 中日两国的自然保护 815
第一节 中国自然保护的分析 815
1.中国的自然保护体制与管理 815
2.中国自然保护的法规和政策 825
3.中国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834
4.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847
第二节 日本自然保护的分析 861
1.日本自然保护的体制与运动 861
2.日本的环境保护项目与管理 864
3.日本自然保护法规与政策 868
4.日本的自然资源保护 870
第二十章 中日两国环境保护的评估、展望和对策 879
第一节 20世纪的评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879
1.20世纪中日两国的社会发展都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后果 879
2.20世纪中日两国的环境问题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后果 884
第二节 21世纪的展望: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892
1.21世纪中日两国是否实行可持续发展将导致不同的环境效应 893
2.21世纪中日两国是否实行可持续发展将导致不同的社会 896
效应 896
第三节 跨世纪的对策: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性 900
1.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大力提高人口素质 901
2.调整和改革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902
3.提高环境保护的战略意识,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904
后记 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