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中国共产党闽西地方组织的建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闽西地方组织的建立 3
第一节 “五四”运动前后的闽西社会状况 3
一、自然条件 3
二、政治经济概况 4
三、反帝反封建斗争 11
第二节 马列主义在闽西的传播 15
一、“五四”运动对闽西的影响 15
二、《岩声》的出版 17
三、《汀雷》、《连钟月刊》、《钟声》等报刊的出版 22
第三节 闽西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28
一、闽西最初的共产党员 28
二、各县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33
第二章 闽西的国民革命运动 40
第一节 闽西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40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及闽西的革命形势 40
二、闽西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42
第二节 北伐军入闽与闽西各地临时革命政权的建立 45
一、北伐军入闽前的闽西形势 45
二、国民革命军收复闽西 49
三、闽西临时政权的建立和各界代表联席会议的召开 51
第三节 闽西工农运动的兴起 55
一、建立群众团体和培养工农运动骨干 55
二、闽西各地农民运动的兴起 60
第四节 闽西国民革命运动转入低潮 66
一、闽西革命势力与反动势力的斗争 66
二、龙岩“四一五”事变和上杭“五七”事变 71
第二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81
第三章 闽西土地革命的兴起 81
第一节 南昌起义军入闽及其影响 81
一、国民党新军阀在闽西的黑暗统治 81
二、共产党组织转入农村坚持斗争 82
三、南昌起义军在闽西的活动 85
第二节 闽西各地工农武装起义 95
一、传达党的八七会议和闽西工农武装斗争的初起 95
二、闽西“四大暴动” 100
第三节 闽西第一个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与溪南土改 109
一、整编暴动武装与反“清乡” 109
二、闽西第一个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12
三、溪南土改及其经验 114
第四节 转变斗争策略与贯彻中共“六大”精神 116
一、中共闽西临时特委的建立与地方红军的初创 116
二、适应形势,转变斗争策略 119
三、传达与贯彻中共“六大”精神 122
第四章 红四军入闽与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初步形成 128
第一节 红四军第一次入闽 128
一、长岭寨战斗 128
二、红四军整编与长汀县红色政权的建立 131
三、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战略方针的确立 133
第二节 红四军第二次入闽 135
一、红四军三打龙岩城与永定、龙岩县红色政权的建立 135
二、红四军第四纵队的建立 141
三、红四军党的“七大”在龙岩召开 144
第三节 红四军以闽西为依托的出击行动及其影响 149
一、出击闽中 149
二、攻占“铁上坑” 153
三、出击东江 157
第五章 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 162
第一节 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 162
一、中共闽西“一大”的召开 162
二、三项决议案及主要内容 168
第二节 打土豪分田地 172
一、毛泽东到永定、上杭指导土地革命斗争 172
二、分田分地与红色政权的建立 176
第三节 闽西土地法的补充与发展 179
一、关于土地革命问题 179
二、关于山林、耕牛、房屋、水利问题 182
第四节 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 186
一、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的召开 186
二、《宣言》、法令和决议案的主要内容 188
第六章 古田会议及对闽西革命发展的深远影响 192
第一节 “中央九月来信”与古田会议的召开 192
一、“中央九月来信”的主要精神 192
二、古田会议的准备与召开 195
第二节 古田会议决议的主要内容与贯彻 199
一、关于党的建设问题 199
二、关于军队的建设问题 207
三、古田会议决议的贯彻 208
第三节 古田会议与闽西人民革命 211
一、闽西人民革命对古田会议的贡献 211
二、古田会议指明了闽西革命发展的方向 214
第七章 闽西苏区的党政军建设 217
第一节 闽西苏区党的建设 217
一、党的组织沿革 217
二、党的思想作风建设 222
三、党的干部队伍与廉政建设 225
第二节 闽西苏区的政权建设 232
一、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232
二、实施选举制度与工农兵代表会议制度 237
三、法制建设 240
第三节 红军与地方武装的建设 242
一、红军建军纲领在闽西形成 242
二、军事组织沿革 245
三、地方红军的建设 249
第四节 闽西苏区的群团组织建设 252
一、农民协会 252
二、工会组织 253
三、青年运动及其组织 255
四、妇女解放运动 259
第八章 闽西苏区的经济建设 263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63
一、开展农业互助合作运动 263
二、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265
三、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奖励垦荒 268
四、推广先进技术,提供支农信贷 270
五、组织劳动竞赛和生产突击运动 272
第二节 军需民用工业的建立和发展 275
一、建立军需工业 275
二、发展民用工业 278
三、发展手工业和生产合作社 281
四、发展交通、邮政事业 281
五、公营工业的经营管理 284
第三节 商业贸易的恢复与发展 287
一、鼓励发展私营商业 287
二、创建合作社商业 289
三、建立公营商业 291
四 排除“左”倾错误对苏区商业的干扰 294
第四节 财政金融事业的发展 296
一、财政收入 296
二、财政支出 299
三、财政管理 300
四、金融事业 303
第九章 闽西苏区的文教卫生体育事业 310
第一节 文化事业 310
一、文化组织和群众文化团体 310
二、革命歇谣 313
三、戏剧活动 316
四、新闻出版业 318
第二节 教育事业 323
一、教育方针的制定 323
二、实施义务教育 324
三、开展扫盲运动 328
四、干部教育 332
第三节 卫生体育事业 335
一、卫生事业 335
二、体育事业 337
第十章 党内“左”倾错误对闽西苏区的危害 343
第一节 李立三“左”倾错误的影响及其纠正 343
一、李立三“左”倾错误在闽西苏区的推行 343
二、闽西红军再次出击东江失利 347
三、抵制与纠正李立三“左”倾错误 354
第二节 王明“左”倾错误对闽西苏区的危害 358
一、肃清“社会民主党”事件 358
二、反对“罗明路线”的斗争 365
三、王明“左”倾土地政策的推行与闽西苏区的查田运动 369
第十一章 闽西苏区五次反“围剿”战争 375
第一节 闽西苏区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375
一、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375
二、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 379
三、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384
四、红十二军攻克杭武 387
五、扩大红军与拥军支前 390
第二节 红军东路军挺进龙漳与闽西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393
一、考塘歼敌,收复龙岩 393
二、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398
第三节 红军东方军入闽与闽西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405
一、红军东方军入闽 405
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411
第十二章 闽西三年游击战争 418
第一节 艰苦卓绝的1935年 418
一、赤寨会议制定新的战略方针 418
二、粉碎国民党军的第一期“清剿” 423
三、粉碎国民党军的第二期“清剿” 426
第二节 取得反“清剿”斗争的最后胜利 433
一、粉碎国民党军的第三、第四期“清剿” 433
二、粉碎国民党军第五期“清剿”,联合抗日局面形成 441
三、生死与共的军民关系 448
第三编 抗日战争时期 455
第十三章 为实现国共合作抗日而斗争 455
第一节 闽西国共和谈与红军游击队整编北上 455
一、抗战爆发后的闽西形势 455
二、闽西国共和谈 456
三、红军游击队整编北上 461
第二节 抗战初期闽西党组织的建设 468
一、大量发展党员,整理和发展党组织 468
二、战略支点的巩固与发展 473
第三节 闽西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477
一、抗日救亡团体的建立和救亡报刊的出版 477
二、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活动 481
三、战时“工合”运动 486
四、闽西华侨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488
第十四章 贯彻“隐蔽精干”方针,夺取抗战胜利 492
第一节 以“保田”为中心的反逆流斗争 492
一、闽西党组织领导的反逆流斗争 492
二、开展群众性的“保田”斗争 499
三、反对国民党“扶植自耕农”政策 505
第二节 “隐蔽精干、蓄力待机”方针的贯彻 508
一、隐蔽撤退党的干部 508
二、“闽西事变”与闽西党组织的应变措施 513
三、“南委事件”后闽西党组织的应变工作 521
四、坚持隐蔽生产斗争 525
第三节 加强武装自卫力量,迎接抗战胜利 529
一、闽西南武装经济工作总队闽西分队的建立及其活动 529
二、王涛支队的建立及其反顽武装斗争 531
三、金丰会议的召开及反顽抗战的胜利 537
第四编 解放战争时期 545
第十五章 闽西解放战争 545
第一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闽西形势 545
一、国民党对闽西人民进行疯狂的“清剿” 545
二、党组织和人民武装的分散活动与隐蔽斗争 548
第二节 游击战争的全面开展 551
一、“先粤东后闽西南”游击战争方针的制定 551
二、游击战争的普遍开展 555
三、粉碎国民党军队“六路进攻”与“十字扫荡” 560
第十六章 闽西全境解放与人民政权的建立 565
第一节 以新的胜利迎接解放大军南下 565
一、闽西人民武装和党组织在游击战争中发展壮大 565
二、策动闽西国民党军政人员起义 571
三、闽西南临时联合司令部的成立与接管工作的初步开展 576
第二节 闽西全境解放 581
一、粉碎国民党溃军的窜扰 581
二、歼灭残敌,解放闽西全境 584
三、各县人民政府的成立和闽西党政军机构的组建 587
结束语 592
大事记 601
后记 661